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11|回复: 0

《西洋音乐史六》--印象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音乐时空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向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 音乐流派。它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追求和声化学的新发现。大量采用全音 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叠置和弦,造成调性的迷离扑朔,旋律也 趋向片断零散。在配器上力图精致纤细,调节着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 的光色中表现物体的气氛和情调。1892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 后》,最初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这部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作 品,以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 种种幻觉。在他的歌 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以及许多钢琴曲(如《意象集》、《前 奏曲》)和管弦乐曲(如《夜曲》、《大海》)中都实践着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泻染神 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印象主义的音 乐也把情绪和气氛看得比结构重要,也歌颂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喜悦。印象主义的音乐不久 就以它的脆弱、装饰性的美,它的刺激感官的音色,它对弱音响的 喜爱,它的典雅、精 致和声音之美而独树一帜。它抛弃了华丽、庄重和严肃的德国传统。这一乐派最重要的作 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也是在法国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2 10:1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