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527|回复: 26

那些如烟的蓝调音符 —— Blue Note 唱片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血还在烧 于 2015-9-7 17:50 编辑

上世纪(以下略)4、50年代,随着现代爵士乐的兴起,美国涌现出大量如Prestige, Riverside, Mercury, Contemporary, Atlantic,Verve等优秀的独立爵士厂牌,他们往往依靠其非凡的老板或制作人,挖掘出一大批杰出的爵士乐手,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录音。成立于1939年的Blue Note「蓝调之音」唱片公司,正是其中最卓越的代表之一。

事实上Blue Note一直就以「1939年以来,最棒的爵士乐都在这儿!(TheFinest In Jazz Since 1939」为口号,理直气壮地行走江湖。早期著名的「狮狼兄弟」(创始人兼老板Alfred Lion与摄影师Francis Wolff),还有录音魔法师Rudy Van Gelder,再加上身为乐手同时也是插画艺术家的Gil Melle,这个黄金组合为Blue Note创造了不知多少将「音乐质量」、「发烧音质」与「封面艺术」这三种可贵元素合而为一的经典唱片。Blue Note的唱片封面也一直是乐迷与收藏家的讨论话题,国外甚至以专书介绍,初版的黑胶唱片在市场上更是以天价计算!

「蓝调之音」在50年代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定义了「现代爵士之音」,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大约15年现代爵士最兴盛的时期里,「蓝调之音」所发行的唱片几乎涵盖了现代爵士乐各个类型的风格,从西海岸爵士(Cool Jazz)、硬波谱(Hard Bop)、灵魂爵士(Soul Jazz)、到和弦变换更复杂的后波谱(Post Bop),再到超脱于传统的自由爵士(Free Jazz),乃至更具创新精神的前卫、先锋爵士(Avant-GardeJazz)等等,历经时代的变迁,一直被当作美学典范成为现代爵士乐的经典录音。

作为传统爵士乐迷,个人尤其(也仅限于)喜爱这一时期的经典「蓝调之音」,很多乐迷形容那个时期的Blue Note有种如烟般的特质,实在贴切至极!

鉴于Blue Note一些特别有名的专辑和曲目在基点已有上传和试听,在此我就更多地介绍些本站还不曾有过但同样经典、精彩的「蓝调之音」。

先来一首大爱之作,大家若有兴致不妨边听边读。

Grant Green - Idle Moments


Grant Green - guitar
Joe Henderson - tenor saxophone
Duke Pearson - piano
Bobby Hutcherson - vibraphone
Bob Cranshaw - double bass
Al Harewood – drums
Recorded at the RVG Studio on November 4,1963


这张旷世名盘Idle Moments被全球众多死忠爵士迷列入十大荒岛唱片清单,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专辑同名曲,这是一首有着慵懶舒緩曼妙旋律的、充满蓝调味道的Ballad,Grant的吉他独奏自不用说,后面Joe Henderson深情的萨克斯演绎也足以“吹皱一池春水”!

该曲的诞生颇具戏剧化色彩,Idle Moments曲长近15分钟,但这可不是作曲兼钢琴手Duke Person和制作人兼老板Alfred的初衷,原本设定为7分钟,这也是为了符合当时一张专辑(LP)容量的需要,可由于录音前没有交代清楚,Grant把乐曲多弹了一遍,其它乐手也如法炮制,最终演绎出这个长度翻倍的版本。不过Alfred对这个录音相当满意,因此虽然后来原班人马又聚在一起重新录制了最初设定的那个“缩水”版,可大家演奏起来已经没有第一版时的感觉了,之前Grant那洋洋洒洒、充满智慧与秀美、恍若神来之笔的马拉松独奏将其他乐手的情感和灵性彻底激发出来,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体验又岂是那么容易再度还原的?



Grant Green 1935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受到同为吉他手的父亲影响,13岁即开始他的职业演出,1960年左右在圣路易的一间酒吧被萨克斯风手Lou Donaldson发掘,将他带到纽约并介绍给Blue Note公司的老板Alfred Lion,随即开始了他的录音生涯,他在整个六零年代录制了一系列质与量都相当惊人的作品,可以说是Blue Note公司的吉他一哥,1962年同时也被Down Beat杂志票选为年度最具希望的新人,不过在六零年代的后期,和许多杰出的爵士乐手一样,因为药物的问题休养了一阵子,七零年代复出之后虽然仍有作品推出,不过体力和创作力都已不复当年,受到毒害的身体在1979年死于纽约。Grant Green的吉他风格可以说是所有的爵士吉他手当中辨识度相当高的一位,特点在于他独特的单音弹奏风格,即使偶尔会有双音的弹奏,不过还是尽量避免和弦,反而是用吉他去模仿管乐器的特色,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horn-like”,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当然就是Charlie Parker,Grant Green早期所接触的音乐包括了像Boogie Woogie、蓝调音乐和福音音乐,不过到后来影响他演奏风格最深的就是两位Bebop大师-Charlie Parker和吉他手Charlie Christian,Grant Green的演奏风格事实上就是用吉他来弹出Parker式的Bop乐句,他本人也曾表示,除了Charlie Christian和Jimmy Raney少数几位吉他手之外,他所聆听和模仿学习的对象几乎都是管号手为主,这也是造成他个人独特风格的原因之一。1960年~1964年这五年当中,可以说是Grant Green个人生涯的高峰期,光是以他个人名义领军所推出的唱片就多达将近二十张,同时间他也和其他Blue Note的乐手合作,包括了像钢琴手Sonny Clark、Wynton Kelly、Kenny Drew、Herbie Hancock和铁琴手Bobby Hutcherson等人,演出的编制也都有所不同,有传统搭配电风琴的三重奏、也有和钢琴合作的四重奏或加入萨克斯风的五重奏等等。至于Grant Green演奏的歌曲内容很大的一部分是影响他很深的传统蓝调歌曲,同时在诠释通俗的Ballad或Standard方面也相当拿手。另外值得一提的,Grant Green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吉他演奏者之外,同时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作曲家,他所写的曲子多以基本的蓝调作品为主,然而他在即兴演奏时所发挥的丰富乐句,也都成为现代爵士吉他手所必要临摹的对象,通常我们在一张Grant Green的专辑当中经常可以看见超过半数以上的创作曲搭配其他少数的Standard,当然这也是Blue Note这群Hard Bop乐手的共同特点。Grant Green除了在1966年曾短暂离开Blue Note为其他几家公司录音之外,可以说他的所有重要作品都是在Blue Note发行的,最重要的时期当然就是60年代的前半段,这段时间的Grant Green可以说是每几个月就发一张唱片,唱片产量相当惊人,但是即使在这样密集的压力之下,这段时期的每张唱片在后来的评价普遍来讲都还算是相当高。Grant Green的唱片内容除了传统的Bebop/Hard Bop之外,他也试着从中加入不同的音乐风格与元素,像福音音乐、拉丁风格、西部乡村,甚至尝试了将后来流行的Funk带进爵士当中,也对后世的爵士吉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借机再来一首“非主流”的「蓝调之音」:1969年Grant Green以Funk风格回归,1970年一张现场大碟Alive为他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专辑中的一首Sookie,Sookie 更是脍炙人口的神曲。老实说我对FUNK这种曲风向来很排斥,仅有个别曲目例外,自然也包括这一首!想要High起来的话不妨听听,保证每个人都会「一起摇摆」!


Grant Green - Sookie, Sookie

Grant Green - guitar
Claude Bartee - tenorsaxophone
Willie Bivens - vibes
Ronnie Foster - organ
Idris Muhammad - drums
Joseph Armstrong - congas
Buddy Green - announcer  
Recorded live at the CLICHE LOUNGE,Newark,New Jersey on August 15,1970

注:上述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Blue Note曾经出过一系列的Reference的系列,我拿了其中不少,那录音张张都是鸡机杀手级的。
最初拿了加农炮那张《Something Else》,然后就无条件投降了。
好多年没有听什么JAZZ了,我听得不多,最有感觉的还是Cool Jazz,以及Miles Davis,还有一张Chet Baker的专集也是喜欢得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么,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血还在烧 于 2015-9-9 06:36 编辑
zjize 发表于 2015-9-7 20:34 我记得Blue Note曾经出过一系列的Reference的系列,我拿了其中不少,那录音张张都是鸡机杀手级的。 最初拿 ...
Blue Note鼎盛时期的御用录音师Rudy Van Gelder在江湖上的地位堪比古典录音界的威尔金森,以至于Blue Note的竞争对手们在要录制关键录音时也会特地请他来操刀,大名鼎鼎的RVG Studio其实就是他母亲的客厅。 RVG录音的音色确实没的说,不过他在50年代末期刚开始STEREO录音时,乐器的声道布置是有些极端的,一般是主奏乐器在最左,节奏乐器在最右,伴奏乐器在中间,反正我刚接触时是感觉很别扭的。 Blue Note的经典唱片版本众多,但不是每一版都值得购买,你所说的Reference系列应该是法国EMI出品的环保纸壳版,虽属廉价系列,可声音却是很自然的,基本保持了原始录音的特色,倒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不过和80年代美版初版和日本东芝初版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种差异在稍好一些的耳机或音响系统中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毕竟有初版的优势,售价也贵,没得比,但绝版了不好买,想要只能在二手市场上碰碰运气了。严重不推荐90年代后期开始发行的所谓RVG版,这一系列声音普遍削薄干硬,数码味太重,录音电平也调高了不少,同样音量下声压过大,且可能RVG自己也觉得他之前的录音乐器位置不够科学,乐器的位置也有所调整,原本在最左和最右的乐器基本上向中间调整了一定角度,但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录音了,就像开刀过多的棒子脸,轮廓貌似更匀称了,实则是整残了,尽管是RVG自己REMASTER自己的录音。这个差异即使是很普通的听音系统亦可很轻易的辨识出来。 你提到的Somethin’Else我手上有N个不同版本,包括早年在YLJ市场上淘到的之前提过的纸壳版和RVG版,后来又陆续入了无比传真(MFSL)翻刻的UDCD限量版金碟和SACD,最喜欢的还是MFSL版,音色醇厚圆润、泛音丰富,乐器质感极佳,却又不似XRCD那般夸张,而SACD和24bit/192kHz的高清母带居然都是MONO版,瞬间无爱。不过很遗憾没机会听到STEREO版的LP,《爵士春秋》的作者、台湾著名爵士鉴赏家孙秀惠博士说该专辑CD的制版有问题,将左右声道搞反了,且言下之意她收藏的Classic Records重刻版LP的声音好过早期重发的CD几条街,可惜一直无法印证。 原文如下: “Somethin’Else雖然由中音薩克斯風手Cannonball Adderley掛名,但小號手Miles Davis在這張專輯中的獨奏份量以及展現出的明星氣質不容小覷。A面第一軌「Autumn Leaves」在所有不同的詮釋版本中足以名列前茅。在重複且穩定的節奏組合中,Miles Davis尖拔的小號帶出了主旋律,接續的Adderley則展現了靈活的中音薩克斯風獨奏,音色則圓潤肥厚,配上Art Blakey鏗鏘有力的鼓群,讓此張專輯臻于完美境界。原先,我對Somethin’Else的意見是「就音樂水準而言,即使無法取得LP版本,一般的CD版也絕對值得擁有。」不過,比對早期重發的CD版與Classic Records的LP重刻盤之後,我赫然發現,CD版在轉錄過程中,將原本的左右聲道搞反了!這極有可能是早期重發的CD缺乏適度的品質管制所致。依照筆者的理解,原錄音師Rudy Van Gelder的習慣是節奏樂器在左,主奏樂器在右,但CD版卻完全相反!而且鼓手Art Blakey在「Autumn Leaves」一曲中出場時,電平忽然調大聲,使得敲鈸聲聽起來十分刺耳,,不若Classic Records的複刻盤中聽到的那般平順,畢竟鼓群是伴奏而非主奏樂器,但CD版卻把它的「形體」凸顯得過於搶眼,反而有喧賓奪主之嫌。此外,與CD版扁平且缺乏個性的低音貝斯相較,LP版中帶有Q感的低音貝斯聲響明顯勝出,算是還給低音貝斯手Sam Jones一個公道了!” 不过我对此不敢苟同!本人收藏的RVG录音的CD不在少数,与Somethin’Else同时期的(之前的大都是单声道,起码是64年之前录音的,很多CD不在身边,无法考证)基本都是节奏乐器在右,主奏乐器在左,几乎无一例外,难不成所有这些唱片的CD版都搞反了?这似乎不大可能吧!若非MUSICPOWER已然关停,我一定上去和她论证下,呵呵。 去年为庆祝Blue Note唱片成立75周年,韩国iRiver旗下高端副牌Astell & Kern推出1000套特别版AK240播放器,这款限量版随身听均预载存储75张Blue Note推出的专辑,而且是24bit/96kHz和24bit/192kHz的高清母带品质的音频文件。专辑范围从1947年Thelonious Monk首张选集到2014年Gregory Porter最新专辑《Liquid Spirit》都有囊括,个人认为选碟十分出色,张张都值得拥有,可以说凝聚了Blue Note 75年的录音精华。 详请请参阅这里: http://www.headphoneclub.com/article-1020-1.html 播放器加75张存储在SD卡上的24bit/192kHz高清母带数字拷贝,5000英镑,合人民币5万了,售价不菲,其个别专辑我还特地和东芝初版一一作了对比,如Sonny Clark的名盘“昂首阔步”( Cool Struttin')第一轨同名曲,竟然有跳盘声,就像我们给CD抓轨时盘片有震动导致的跳音,而日本东芝版则完全没有,可这个数字母带号称是拿母版开盘磁带直录啊?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百思不得其解。由此可见这一系列制作并不严谨,若喜欢HD音频,还是SACD更靠谱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还在烧 发表于 2015-9-9 06:30 Blue Note鼎盛时期的御用录音师Rudy Van Gelder在江湖上的地位堪比古典录音界的威尔金森,以至于Blue Not ...
是的,我主要是拿纸盒版的Reference系列,在我的音响上已属不错,当然我听过在号角上的表现,觉得木号角放JAZZ真是一流的。 不过,JAZZ乐始终感觉上不来,关键是我的听音环境不够,逼格很低,嘿嘿 乱七八糟的买过不少,啥都有,有机会放上来给你点评下。可惜mydisc不多来了(在这里叫沧海吧),他在JAZZ乐上的研究很深很深,应该有很多话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是你我都熟悉的,也推荐给所有想听JAZZ的未入门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还有这张,想来版本也众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张,不过我的封面不是这样,这个是纸盒版的,而我的是盒装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最喜欢的人声录音之一,Bossa Nova,这张录音真的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zjize 发表于 2015-9-9 09:51 是的,我主要是拿纸盒版的Reference系列,在我的音响上已属不错,当然我听过在号角上的表现,觉得木号角 ...
沧海?“沧海一笑”吗?他就是之前爵士当铺(jazzsky.com)的总版主RIFF啊,十多年的老朋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3 01:2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