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zjize

那些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们(欧美篇----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03. 小鸡快跑 作曲:John Powell 电影非常值得一看,估计这种题材在中国是会被禁的,太容易让光臀局想到影射现实了。John Powell和他的好友Harry Gregson-Williams共同完成了这部粘土动画电影的配乐,Powell也借一系列在MA团队的动画片配乐及此部电影等得到了极为难得的动画配乐的经验,后面他都快变成动画配乐的专业户了。 音乐的描写性非常强,总体来讲弦律不够动听,吵闹了些,不过仍是非常值得一听,尤其是在看过电影之后再听这个音乐,会立即想到相应的场景,会立即小笑而觉得心情超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04. 驯龙记 作曲:John Powell John Powell近来为动画电影写了很多的音乐,驯龙记算是他的非常精良的佳作,电影给了他充足的创作时间,而他也不负重望交出了份让电影公司和原声迷满意的答案。 Powell在电影彩用了相当多的凯尔特人音乐,从而让电影呈现出了维京人生活所特有的感觉,几段主题都写得富有特色而弦律优美。当然,也少不了紧张刺激的大动态音乐。

转热力版本哈利.波菜大侠的美文,看着就想起自己在热力混时的美好时光。 转:《驯龙记》(How To Train Your Dragon)是英国配乐师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继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小鸡快跑》,《小蚁雄兵》,《史莱克》等影片后的又一部配乐作品。无论熊猫,公鸡,蚂蚁还是绿油油的丑八怪,他的音乐总能赋予这些动画荧幕上的另类主角们以充满生气的鲜活形象,更何况这次轮到的是一只本身就萌到了顶点的小飞龙。而像维京海盗这样的冒险题材为主题的影片也是经历过大量动作片励炼的这位英国作曲家所擅长的,从早期的《变脸》,到《史密斯夫妇》,最后到著名的《谍影重重》三部曲,鲍威尔凭借自己扎实的古典功底和年轻时代电子音乐的熏陶成功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因此,有了这两点作为坚实的后盾,《驯龙记》的配乐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上半年好莱坞电影配乐季上一颗闪亮的明星。      与前年的《功夫熊猫》一样,《驯龙记》也是一部以民族化元素为主的作品。但可惜的是,影片涉及的这个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维京群体并没有留下任何能为后人带来音乐灵感的素材史料,所以,音乐再创造就成作曲家们为维京题材电影配乐的首要任务。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杰里• 戈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就曾经用中东音乐元素为以维京人为背景的电影《第十三个勇士》(The 13th Warrior)创作音乐,但这个想法主要还是基于影片本身的阿拉伯元素而考虑。而如今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维京群体,鲍威尔则直观地将现在的北欧音乐和西欧凯尔特文化融合,成就了现在的《驯龙记》配乐。其实早在去年的四月,梦工厂动画宣布就签下了鲍威尔为《驯龙记》创作音乐,而这近一年的准备也给了他充分的时间来衡量构思整部配乐的布局。大体上,音乐始终都以极具凯尔特民族风格的快步舞曲为基调进行创作——奔放,流畅,完全有别于其他的同类型配乐作品,再加上运用了苏格兰风笛,挪威哈登根琴,爱尔兰哨笛这样的欧洲传统乐器,让音乐始终保持在一种浓郁的欧陆风情中。      此外,配乐还与之前鲍威尔创作的很多动画片作品一样,运用了多主题式的构架对影片进行宏观把握。从开场的全景描绘这里我们就可以完整地听到鲍威尔为这部影片创作的几乎所有的音乐主题,即使是贯穿了合唱凸显的战斗主题,弦乐群带来的爱情主题,轻巧的单簧管演绎出的小嗝嗝(Hiccup)主题以及伯克岛主题这样的海量大型音乐段落,开篇配乐仍然显得活而不乱,体现了相当精湛的编曲和创作技巧。同样,音乐的画面质感同样也非常强烈,这一点还得得益于他本人早期在汉斯•寂寞工作室所受到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音乐调性与画面调性的统一上,而且还体现在“米老鼠”式的音画结合的细节技巧上,如果看电影时足够仔细,你还能发现音乐节奏甚至能与人物在影片中蹦蹦跳跳的步调保持一致。      当然了,影片本身除了讲屠龙这样一个冒险故事外,更多的着墨点还是放在了人与飞龙间的友谊上,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配乐运用电子合成器,极具灵动色彩的跳跃性钢琴旋律和大型的乐队全奏这样层层推进地多元化表现手法重现了从陌生,到试探,直至最后成为朋友的全过程。飞行场景也运用一种带有充满了能量的打击乐和凯尔特风格的民族交响进行塑造,颠覆了往常很多影片带给人们的听觉体验,再配合上犹如过山车般的画面,显得动感十足。而影片最后高潮的战斗则明显展现了鲍威尔之前的动作片风貌,多主题变奏的引入与丰满的音乐层次构架配合上宏大的人声效果完善了整部配乐,让这些看似无关的多场景完美的融到了一起。      虽然鲍威尔这种庞大的音乐结构与画面搭配起来确实应景,但是单听起来却略显杂乱。这次光是管弦编曲就达到了七人之多,也可见其复杂程度,不过即便如此,《驯龙记》配乐无论是旋律还是技巧上看来都是当今极具价值的作品之一,它的成功除了鲍威尔本人的精心创作外,同样还得得益于梦工厂动画近些年质量的突飞猛进,再加上与汉斯•寂寞旗下的商业配乐人们保持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使他们更加完善了动画片音乐的制作体系。而作为皮克斯工作室的一个优秀竞争对手,二者近几年在作品配乐上的开始趋近白热化的竞争,这也正是如今好莱坞配乐市场上动画片现在能持续击败真人剧情片的强有力的先决条件。最后,《驯龙记》配乐的成功也足以能让詹姆斯•霍纳这位同为英国国籍的并一直宣称自己致力于爱尔兰民族发展音乐的大师汗颜——原来不怎么用苏格兰风笛也是能搞定这么牛逼的民族化配乐的。 原载于《深圳晶报》6月2日,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所属链接 http://www.harrybocai.com.cn/main/?p=10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05. 动画电影 作曲:John Powell John Powell近些年快变成了动画专业户了,为一系列的动画电影配了乐,其中包括:冰川世纪系列、快乐的大脚系列、里约大冒险、老雷斯的故事、霍顿与无名氏、机器人、闪电狗、功夫熊猫(和Hans Zimmer)等,虽然都很有名,但推荐下去没完没了,而且他的动画电影配乐听多了估计也累。在此就只把几部随便提下吧。 冰川世纪 冰川世纪的配乐最优美感人的应该是一里的配乐,不过很遗憾虾米没有发布,因此把只有把2里几段给大家试听,都是有动态大的也有温馨些的音乐,和配景很配,但单独出来就差些。不过听着就会想起里面的搞笑情节,就会忍不住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06. 霍顿与无名氏 作曲:John Powell 本来想把这部电影配乐归到他的动画那个贴中,听了后实在觉得要单列出来的好。John Powell为这部电影写了超过5个的主题,每个都非常的好听,其中弦律比他另外几部动画都优美且易记,其中"Morton Tells Of The Kangaroo’s Duplicity"有多次的变奏。另外是这部电影的音乐配器非常精美,音乐的表现力非常强,那些美好的场景通过音乐逼真的重现,大型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被John Powell应用到非常完美的程度。里面精彩的片段非常的多,我把部分我实在不想删的取出来给大家试听,看看居然有11段之多。 如果再有首可以跟Alan Menken相比美的主题歌,这部电影配乐就可称为神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07. Green Zone绿区 作曲:John Powell 听电影原声就有这个好处,许多作曲家都是电子、管弦乐都玩的,甚至有些连Jazz、摇滚都要掺合下。这样子就能听到同一配乐家各种不同风格的东西了。 绿区的配乐和碟影重重的一样,都是以电子为主的音乐,但是,强烈的节奏并不一定让人讨厌,关键是里面的弦律一样能吸引人,这和Hans Zimmer在《The Rock》中的配乐一样。本来我不太喜欢电子乐,但听了感觉还是要推荐下。久听古典,突然听到电子感觉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08. 变脸 作曲:John Powell 作为John Powell初出MA工作室的处女作,这算是他非常用心之作。配乐以管弦和电子混合,配出了电影中动作片的气氛。虽然没有简单易听的弦律,但是这是John Powell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要最后提一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7. Miklos Rozsa 罗萨 Miklos Rozsa (1907 ~ 1995) 出身匈牙利大地主家族,从小就在极其奢华且具文化气息的环境下长大,5 岁就会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而被被视为音乐小神童,因此他接受正统古典音乐的训练,师从 Bartok, Kodaly 等人,和 Fritz Reiner, George Szell, Gerog Solti 等名指挥家算是同乡且背景相似,后来另一个共同点是二战时都流亡到西方国家。 1925 年 Rozsa 18 岁前往德国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化学,但是 Hermann Grabner 游说 Rozsa 的父亲表示他的天赋适合全职攻读音乐,天赋过人的 Rozsa 1929 年获得学位后才确定走向音乐创作的路线,这时他的创作重心仍以小提琴的协奏曲和奏鸣曲为主,1931 年他毕业后感觉德国反犹太势力高涨,因此改前往巴黎发展,在巴黎他认识了 Richard Strauss 和 Ernst Donanyi 非常赏识他的作品,让 Rozsa 对自己的小提琴作品更有信心。 但是 1934 年一件偶发事件却影响他后半生的方向,当时欧洲电影刚有声化没多久,法国导演 Jacques Feyder 请他为电影 Knight without Armour 配乐,刚开始 Rozsa 意愿不高,只把它当作副业,有个趣闻是 Rozsa 迷上了这部片女主角 Marlene Dietrich (中译:玛琳黛德丽,一个传闻 60 岁时稍为化妆一下还能演 30 岁角色的美女) 才决定投入此工作,不过后来这部片票房大获成功,加上欧陆纳粹势力高涨,Rozsa 将工作重心转往伦敦加入了 London Film Production。 到了 1940 年二次大战爆发,London Film Production 老板 Alexander Korda 决定将公司搬到美国西岸的 Hollywood,身为犹太人的 Rozsa 只能选择一起前往美国,到了完全陌生的美国,使得 Rozsa 后半生投入原先只拿来当副业的电影配乐工作。 Rozsa 前往美国之后重心转向电影配乐工作,他深厚的音乐基础挥洒起来绰绰有余,1944 年他为一部投资不大的侦探电影 <双重保险> (Double Indemnity) 配乐时,这部片的制作 Billy Wilder 等人惊呼 "这根本不是该在这里出现的音乐,这应该在 Carnegie Hall 演奏的!" ,1947 年 Rozsa 约满后马上被经费最充足擅长拍大场面电影的米高梅 (MGM) 公司挖角。 Rozsa 遇到米高梅公司有如千里马遇到伯乐,他最著名的几部作品都出现在接下来和米高梅 12 年的合约时期里,例如:<宾汉> (Ben-Hur),<暴君焚城录> (Quo Vadis),<劫后英雄传>(Ivanhoe),<凯撒传>(Julius Caesar),<梵谷传> (Lust for Lif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01. 宾虚 作曲:Miklos Rozsa 比较好莱坞的两大元老级的电影配乐很有意思,Max Steiner的弦律多而杂,主题动机在很短的曲目中也出现多个,所有和弦常常是不和谐音;而Rozsa的配乐主题鲜明,简单且积极,和弦也以和谐的为主。但是,两位老大师作曲都很讲究,给电影作曲也像古典乐一样,主题和副题,呈示部,变奏,展开,尤如听一首交响诗。每一段也相当长,经常在6、7分钟以上。 而反观现在的电影配乐家,那曲曲都1分多钟,多也就2、3分钟了不起了,除了主题外,再重复下就差不多了。 这部电影虽然过了60年,但现在看依然相当不错,并不显得难看。而电影音乐,那主题极富史诗感,里面那首爱的主题也柔美动人。这套CD应该是全集,看了目录我没敢再听下去,3CD的,比电影还长的配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02. 万世英雄 作曲:Miklos Rozsa 万世英雄没记错应该是拿了奥斯卡的,但这张碟不是原声而是重新录音,音质相当不错。 Rozsa的万世英雄应该是代表着那个年代的典型配乐方式,已和现在的电影配乐已非常接近了。如弦律都很强,和弦都以和谐音为主。但是,多弦律仍是相当多的乐曲中可以找到的。里面的“palace music”的那段已可以说完全按现代配乐的方式在配了。Rozsa可能不知道,他身后的作曲家们都是两三个弦律,加点变奏,最后加几段过门性质的音乐,就可以搞掂一部电影的。所以他老人家,为一部电影作曲超过50支,绝大部分还都是超过3分钟的,许多都6、7分钟或以上;而每段都有好多的弦律。这个浪费哦,但就是这种浪费,才成就了许多的电影,到今天都能让人看了而不觉得没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03. 万王之王 作曲:Miklos Rozsa 今天惊闻指挥大师阿巴多去逝,恰好也正好选到Miklos Rozsa的电影音乐,我在此就节选万王之王中带有悲伤与追悼的主题作为纪念我所知道现存不多的大师吧!

注:该贴是另一论坛2014-1-21日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8 10:3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