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27|回复: 0

[转帖]微文化创始人、微乐队主唱麦子专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的音乐笼罩在麦子呐喊的诗歌和噪音实验的段落中。你无法它归为任何一类,工业噪音、迷幻噪音、金属、民谣、说唱……形式其实是软性的东西,可以说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微。


微乐队是一支有着深远的文化架构的思想性乐队,他们以极其诗化、暗涩的歌词意象为主体,辅以凝重扭曲狂暴的音乐语言,营造宏大而阴郁的氛围,他们是中国乐队中的异数。日前,音乐中国记者王非在树音乐对微乐队的主唱麦子进行了采访。

 
记者:媒体给微乐队的风格定义为音化哲学、后迷幻、Grunge、诗性民谣、华丽噪音、实验民乐等,那么您对微乐队有没有一个自己的定义呢?
 
麦子:就像这个音化哲学,音乐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用声音来传递的哲学。Grunge这种风格通常表达对现实的不满,音色上基本都使用粗颗粒的,大块的噪音。它是在提醒人们,对这个社会有一种醒示的意义。我觉得这些定义都是对的,其实我不是很关心这些东西,我就只在乎我想说什么。把自己表达清楚是最为重要的,但是这里的自己不单单是你的个体,个体的自己,还包括你的周围人的自己,还包括更大的自己,也就是所有人的自己。你如果能把这个表达清楚了,把你认为的真相表达出来,才能跟大家沟通。怎么能够把这样的自己表达清楚呢?其实非常简单,但现在我们很少有人会这样想问题。有很多乐队,我从他们的旋律,或者歌词中只能看到他们自己,而看不到他自己之外的更广阔的“自己”。
 
作为艺术,作为音乐,它有一种普遍的诗意,任何艺术都有这种普遍的诗意。它们都是向外延续的、释放的,同时也是向内扩展的,音乐是释放的,艺术也是释放的。就像温度一样,是扩散的,你坐在这里,你的温度是扩散的,并不是你的体温是37度,温度就保持在这里,不向外传递。包括声音、图像,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我们自己。比如我们俩在感知对方的内心,这个状态,这种感知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俩形成了我们自己,我们两个人形成了一个自己,这是一个整体。成功的交流就是我们两个人形成了一个自己。我们俩个此时此刻可能会忘记一些东西,不去想别的东西。我们在现在这个时刻,我们两个的生命形成了一个大的自己。我们又在这里,又在北京,又在中国,又在地球这个版块,又在金木水火土这个作用力里,我们又在我们的37度里面。我们的温度在向外延展,向外扩散,向外释放,向外传递,真的很迷幻。也真的很温暖,温暖就是这样通过相互欣赏而达成的传递而产生的,真的这就是生活,包括音乐在内,是活生生的生活……
 
记者:现在很多的乐队,无论他们的风格是什么,他们都喜欢用英语来表达,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麦子:英文的字母都没有任何的意义,只能死记硬背这些字母排列,也没有多少艺术感,不像汉语书法,一个字就像一幅画一样,而且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我认为歌词很重要,怎样去对这个社会有所认识,有所建构,把歌词唱出来很重要。但是我们中国很多乐队都是在用英语在唱,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因为这种语言不是你天生就具备的语言。第一,你可能把握不好这个语言;第二,作为一个使用汉语的人,我听到他用自己的母语来唱歌,能够深入到我的内心中去。现在很多人很多乐队都是在赶时髦,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回的迷笛、草莓音乐节上,除了国外的乐队,至少有一般以上国内的乐队都使用英语,我们对英语其实并不是很了解。
 
现在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我是不太赞同这样,不如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一些民族科学的教育,比如了解一些“儒释道”的东方文明,这个比英语更重要。中国有很多经典,比如易经、黄帝内经、五行文化、阴阳辩证法这些,可以用漫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孩子们讲一些道理。还有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把有代表性的一些道家思想用简单的方式讲给孩子们,让他们可以了解一下自己先祖的思维。应该把它纳入到正规教育体系,而不能仅仅是一些私塾在做这些事情。应该去了解一些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科学。
 
我们生活在中国,是和这里的地气相接的,我们身体中的元气是和这块土地相融合的,而英语的过早介入,会削弱这种元气。因为你没有必要用英语进行交流,交流需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晰透彻,那你用英语能说清晰,能说透彻吗?显然不能。你的父辈不是说这种语言的,当然我对这个语言是没有偏见的。一般只有几种可能会用上英语,一是你去国外,但是很少有人出国;第二,你的工作需要用英语,也不多吧;第三,工作上涉及到翻译、看英文资料,那么全国有很多大学及科系专门学英语,这些专业英语人才就够了。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一个必须的东西,而现在已经成为所有孩子的必修课了,其实它对更多人来说不过就是一门选修课。对更多人来说它是一个小工具,不是人人都是非要把钳子挂身上去当电工的,我现在不用这个钳子夹东西,我就不用去拿它,我睡觉的时候要把钳子放在旁边,感觉很奇怪,我什么时候用,就从工具箱里拿出来用就行了。真要出国了,突击三个月英语不就完了吗。
 
因为学一门语言,你就要顺着它的思维方式走,但英语是一个断层的语言,它不像中国的甲骨文,而我们现在的文字就是从纳甲文明时代传下来的,是金木水火土非常完美的结合体,是天体之间的精华凝结成了汉字。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延续了五千年的文明,没有断层,从黄帝,尧舜禹一直下来,我们的语言是非常科学的。
 
我们的乐队呢,可能认为这个很时髦很正宗,也没有像我想的这么多,好像非得用英文来唱才原汁原味,其实音乐不分东西方,是无国界的,无论你拿着电吉他和中国的乐器。如果说是有国界的,那些跟火药造纸有关的一切都是中国的吗?摇滚乐必须用英语唱才是原汁原味的摇滚乐吗?这种想法确实是太狭隘了。
 
记者:要不接着谈谈您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麦子:我是陕西咸阳人,我对中国周秦汉唐文化很敏感,那是我们华夏的根啊,但现在我们的根续不上水了,土壤正在断层,我们也出现了好几处断层,元朝是一处,成吉思汗要把整个中国变成牧场,因为他是游牧思想,所以他的行动就沿着他的思想下来了。宋朝的时候中国文化是非常严谨的,这个民族能延续五千年,它有一套非常严谨的科学的体系,它跟天地是完全融为一体的。就像儒家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融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三大科学体系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在中国讲天人合一,完全融为一体,这是最合理的。西方不是这样,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上是分开的。所以说西方的状态,他们的语言,英语体系,如果嫁接到中国来,就很容易让中国的文化出现断层,现在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一个断层就是清朝,明代被接续起来的民族文化又一次被割裂了300年,汉族人口毕竟占95%,它的文化是整体的,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清朝时非要让你们留辫子,非要按照满族的方式,不管谁在统治,都要尊重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微”的状态。语言也是这样,每一个民族的,与生俱来的文化都应该尊重,而我们现在却没有尊重。我们认为我们的文化是不好,科学是虚无的,我们有点崇洋媚外。其实中国的科学体系甚至都可以借鉴到世界中去,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接触式的,他们做实验,一接触他才会知道是什么东西。中国不是这样,不接触的两个东西,也认为可能会产生作用,是非接触式的,多元的。就是五元逻辑,阴阳辩证。这会让人对自然产生一种很大的敬意,不会轻易去改变自然,破坏自然。全盘西化无形中就会支持这样的思想理念、西方的文化模式,西方的哲学从希腊哲学到后现代主义,没有什么哲学能够知道真相,甚至现代主义那些东西,还有超现实,达达主义这些,全都有问题。它们解决不了问题,不会说出一种真相,它善恶不分,善恶同元。如果一种哲学善恶不分,就非常糟糕了。他们会感觉自己很酷。产生了很多物欲主义,享乐主义,这种东西被中国接受下来了,物欲主义横行了。还没看出来吗?西方现在也是人心惶惶,他们早成了迷途的羔羊,做的是非不明自私自利的事情还少吗?给东方世界和整个人类造成的苦难还少吗?他们的思想早已经穷途末路了,实用主义物欲主义尼采主义马尔萨斯主义一直是他们对待东方的主流指导思想,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跟在他们后面不但不伦不类,反而会被异化和吞吃,我们就丧失了生命的本质意义——温暖之微——好比一盘蛋炒饭,你非得要加沙拉进去,那出来还能吃吗?你吃完蛋炒饭这样的主食再吃水果沙拉这样的副食不行吗?你搞洋务运动,坚决不吃主食,这是第三次断层,鸦片战争,之后到现在,我很担心我们这个中国,因为有十三亿人在里面生活,这不是闹着玩的,我心思在这上面,所以常常忧心忡忡,我也没办法。
 
记者:除了作为歌手和音乐人之外,您认为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诗人、画家、导演还是哲学家?
 
麦子:我想把事情说清楚,我想认真对待哲学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一辈子来对待。因为我认为我不仅仅为自己而活着,我是为全人类而活着的,至少这是我的理想,因为我觉得人类是可以相互理解沟通和友好相处的,只要把宇宙世界生命体的真相告诉他们,持不同信仰的人类会走在“微”这个共同的温暖中来,现在所有的人类没有很好的沟通就是因为各持不同的文化标准却在这所有的标准中找不到一个中间的共识地带,我认为这个共识地带是“微”——人类与天地自然共同的温暖见证——这一真理事实都让我有一种想说话的冲动,因为这一真理能让大家活得更好。你要说它哲学,那么就哲学好了,总之它是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15:0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