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46|回复: 6

MP3编码音质全面评估   赵聪 [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P3编码音质全面评估   赵聪   很早就知道有“MP3”这么个东东,可一直对它没什么兴趣。作为发烧友,对任何有损压缩方式都是感冒的。况且MP3的最大优势是文件体积小,说是一张光盘可顶10张用,这对我来说就更谈不上吸引力了,体积小干我何事?放着那么多CD不听,倒要去电脑上听MP3?   可后来电脑媒体上的说法越来越“不象话”了,竟然声称MP3可以达到“CD音质”。难道MP3的压缩方式就这么神奇,可以骗过那么多人的耳朵吗?得,我也别来什么“先入为主”,亲自动手制作一首MP3来听一听吧。 首次尝试   我个人的PC系统是基于“阿拉丁Ⅴ”芯片组的技嘉Super7主板加K6-2 400,内存96M,IBM12.9G硬盘。对MP3回放至关重要的声卡是创新的Sound Blaster PCI 128 Digital,采用Sigmatel公司的18bit全双工音频CODEC(数字编/解码器,也就是AD/DA),DAC的信噪比可达95dB(A计权)以上,不过整块声卡的信噪比就没有这么高了,经我实测在Loopback状态下(输出直接返回输入)连80dB都达不到。   操作系统平台是英文版Windows98,MP3压缩软件使用的 图 笔者作对比测试时使用的发烧级声卡Darla 24 是Xing公司的Xing MPEG Encoder 2.2,这是一个多媒体音、视频编码软件,不仅可以制作MP3,也可以制作MPEG 1视频文件。这个软件的试用版可在该公司网站上下载。 我对MP3的态度还是比较宽容的,在压缩内容上我只选了一首香港流行曲,由黄耀明演唱的“春光乍泄”,考虑到MP3爱好者大都不是音响发烧友,大动态的古典音乐还是免了吧!   MP3在压缩时先要经过一个“抓音轨”程序,把CD音轨转成*.WAV格式。我没有用流行的各种抓音轨软件,而是到“电脑之家”的下载中心去下载了一个名为CDFS.VXD的文件,用来代替Win98中原来的那个虚拟光驱驱动程序,这样,在CD-ROM驱动器中的音频格式CD上就可以看到相应的WAV文件,可直接用于MP3压缩,省下了抓音轨所用的时间。   Xing MPEG Encoder最高支持128kbps码率的MP3压缩,当然选品质最高的压缩方式,虽然最后生成的文件大一点,可对发烧友来说并不在乎。   MP3和CD音轨的比较是如此进行的,我把“春光乍泄”的WAV文件和MP3文件拷贝到同一个临时目录下,然后在我的MP3播放器Soritong 1.0中生成一个播放列表,表中只包含这两个文件,这样我可以迅速地来回切换两首曲子作A、B对比。之所以用播放WAV文件来代替CD上的音轨,是因为通常家用PC机播放CD是不经过声卡的CODEC的,D/A解码由CD-ROM中的硬件来完成,但在播MP3时,则必须经声卡合成,如果采取前述的后一种方式对比,因工作条件不同,比较结果就失去其价值了。而我用的这种方式,最终声音都要经声卡合成,这样的比较应该是很公平的。另外,CD音轨实际上也是一种波形文件,只是在光盘上的记录格式与电脑有所不同,本质都是16bit/44.1kHz取样的数字信号,所以WAV文件的音质与CD是完全一样的。   声卡音频输出被送到我的耳机系统(柯颂K-SL260耳机放大器和Sennheiser HD600耳机)放大监听,比较结果不出预料,WAV文件的音质好于MP3,MP3在重播高频时颗粒感较明显,声音较WAV文件明亮,虽然差别也不如发烧友想象中那么大,但我盲目测试的结果是我可以100%地分辨出正在播放的是MP3还是WAV。 我的结论是,MP3达不到CD音质,但对电脑发烧友已足够Hi-Fi了。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 发烧级声卡   农历新年之前,我托朋友从美国捎回的高级声卡到了。这块声卡由美国Echo Digital Audio出品,型号为Darla 24,价格比时下最热门的DDR版GeForce 265显卡还要高,专门用于数字音频工作站,包装上的正式名称是“多轨数码录音机”。与家用游戏声卡不同,这块声卡采用独立的A/D与D/A芯片,性能指标惊人——A/D与D/A分别是日本AKM的顶尖产品AK5393与AK4393,编解码都有24bit/96kHz的处理能力。该声卡性能指标如下: 频率响应:20Hz~20kHz,±0.5dB 输入动态范围:113dB 输出动态范围:116dB 输入+输出级动态范围:>108dB THD+N:<0.003%,20Hz~20kHz,A计权   真是一块Hi-Fi级声卡,只是手册上并没有给出信噪比指标,这可是电脑声卡的“软裆”。虽然AK4393的信噪比高达120dB,AK5393也有117dB,可做成声卡后指标大幅下降,经实测仅略超过85dB(不计权)。可别小看这85dB,在电脑声卡中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换上这块声卡之后,无论是WAV文件还是MP3文件的回放质量都有较大提高,给我的感觉是象换了台大输出功放,音质更为丰厚从容。 CBR与VBR   但这并不足以使我再作一次首次尝试音质测试。原因很简单,MP3压缩过程与声卡无关,完全是由CPU完成的,不信你可以把你的声卡拨去试试,照压不误。声卡只在MP3回放时才派上用场,而我在低档声卡上就可以听出MP3的音质缺陷,在高档卡上差别岂非更明显?   进行第二次测试,完全是为了给MP3一个公平的机会。就象当年的MD,音质与CD相去甚远,但经过多年改良,MD的音质已相当令人满意。MP3是否也会这样呢?的确,MP3的压缩技术近年来也在不断进步。比如最早制定MP3规格时,规定对15kHz以上频率是不作编码的,也就是说高于15kHz的信号完全被舍弃,这大概是考虑到一般电脑多媒体音箱完全不能再现这么高的频率,但它是造成MP3音质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前面提到过WAV被压缩成MP3后高频颗粒感加重、过分明亮,其实都是因为缺乏超高频信息所致,要是MP3压缩扩展到全频,音质是否会有提升呢?另外,普通MP3压缩软件的最高压码率是128kbps,要是再提高码率呢? 巧得很,有一天我正好在一本电脑杂志上看到一篇简短的介绍,说是目前出现了一种新的MP3编码技术,被称为“可变码率”(VBR)编码。也就是说,过去那种“固定码率”(CBR)编码技术对于所有的音乐片断都一视同仁,编码时从头至尾都一律分配给事先设定的一个固定码率,比较常见的是128kbps和112kbps,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事先预计编码后的文件大小,但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在那些安静的、不需要较高数据率的音乐片断,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了,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的。   VBR就是针对CBR的这一缺点而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做到在编码过程中动态地分配数据,分配原则当然是“按需分配”,对于复杂的音乐片断自动分配给较多的码率,而在简单的音乐片断则会降低码率以节约资源。   看来VBR技术应该可以改善MP3的音质。那么何种软件支持VBR呢?据该电脑杂志说,采用VBR技术的MP3压缩软件,只有Xing公司的Xing MP3 Encoder 1.5,另外还有Audio Catalyst 2.1、Music Match Jukebox 4.0也都支持VBR。不过后两种软件在开发时都有Xing公司参与。   既然有了更先进的压缩编码技术,当然要对MP3的音质重新评估。“第二次革命”还是在Xing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了Xing MP3 Encoder 1.5的30天试用版,开始了第二次更全面的测试。   安装完MP3 Encoder 1.5之后,我先在Help文件中查询有关VBR编码的有关资料,得到三点收获:第一,MP3 Encoder 1.5版本不仅支持CBR,也支持VBR;第二,Xing公司扩展了MP3编码规格,将上限频率一举提升到20kHz;第三,不是所有的MP3播放软件都支持VBR编码的。经Xing公司认证,当前支持VBR的播放器(PC版)仅有Xing MP3 Player 1.0、Winamp 2.091、Free Amp Win32 1.0.0和Sonique 1.5 Beta,其中支持最好的要数Winamp和Sonique。经比较,我选择了经典的MP3播放器Winamp,现已升级到2.6版。选择Winamp 2.6的原因是在播放器上可动态显示实时码率的变化,对我的评估极为有用,当然,那个绚烂之极的视觉效果插件AVS是我选Winamp的另一大原因(想象一下可以看到的音乐吧)。   Xing MP3 Encoder在压缩编码时提供的选项极为丰富,CBR方式下的码率就有320k、192k、128k、112k、64k、64k mono、32k mono、16k mono 8种,VBR方式也有192k(约数)、160k、128k、112k、96k共5种。是否进行15k以上高频编码也可事先进行选择,安装完成后的默认值是打开高频编码选项。 这次评估为求全面,选择了多种类型的音乐来进行编码。我选择了中、西流行曲各一首、重金属音乐一首、另类音乐一首、爵士乐一首、交响及室内乐作品三首,曲目如下: Rebecca Pidgeon:Grandmother,Chesky,选自JMLab Test CD NO.3; 黄耀明:春光乍泄,环球,选自《下世纪再嬉戏》; Metallica:Of wolf and man,环球,选自Metallica精选辑; Gli Scapoli:Mercy Street,飞利浦,选自《Everything must change》; Jazz at the Pawnshop:Everything happens to me,FIM;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No.8第一乐章,天龙,选自天龙单点录音测试片; 柯达伊:孔雀变奏曲(终曲),BMG,选自HP样片; ZWILICH:小号与五人演奏的协奏曲,新世界,选自ZWILICH作品选。 测试过程是这样的,先将相应CD音轨的WAV文件拷入硬盘,然后先以192kbps的VBR方式分别编码。以Winamp播放所有MP3文件,同时检视码率指标,如果某首曲子平均码率较高(频频冲上320kbps),则再进行一次320kbps的CBR编码以供对比。另外每首曲子以192kbps的CBR方式编码一次,用以比较CBR与VBR方式产生的MP3文件大小。最后,挑选两首曲子进行不同码率CBR与VBR编码以测试不同码率对音质的影响。   音质比较以“两两相较”方式进行,每次只比较两个样本,通过在Winamp中生成播放列表的方式,这种比较很容易做到。比较音质以一种“准盲目”方式进行,我在看不到Winamp播放界面的情况下连续点击播放器的Next按钮,随机选择播放的样本,然后判断所播样本的种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只有当我100%判断准确时,我才认为两者音质有区别。 比较结果   第二次音质评估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MP3样本与WAV样本的音质极度接近,差点弄得我下不了台(我的“金耳朵”上怎么泛着点点可疑的绿光?)。由于我的评估过程是每进行一次编码便进行一次对比,也不是按照前述的次序,所以一开始的结果弄得我颇为尴尬。 首先进行编码的是贝多芬的奏鸣曲,WAV文件长度91.99M字节,采用VBR192kbps,缩码后长度为7.907M,播放时最高码率256kbps,平均码率121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30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什么时候啊?文中多处地方经不起推敲。 1 为了节省时间,放弃使用公认的eac,用Xing压mp3?亏此公还自诩发烧友,脸皮够厚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30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Winamp 2.6??? N年前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是够老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动态压缩的好处是在音质和体积两方面同时兼顾,也就是说会为了压缩体积丢掉一部分音质,亏他还隆重介绍这种方法,其实最好的当然是固定压缩比率,比如我自己就是一直用320K的比率,体积虽然比动态压缩大很多,但音质确实好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6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老了点……

王二麻子这个名字真是熟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用无损压缩的~人家质量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4-20 19:3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