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10|回复: 0

[分享]吉尔列斯演奏《贝多芬C小调第3钢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钢琴协奏曲 C 小调,作品号37 贝多芬一共写了5 首钢琴协奏曲,第一及第二协奏曲尚未脱出莫扎特和 海顿等人的影响,也不够成熟。从第三协奏曲起,贝多芬开始注入了自己的 风格,乐队部分也更具有交响的韵味。因此也可以说这首协奏曲是告别了莫 扎特、海顿影响而迈进了自己广阔的天地。 有人说C 小调对于贝多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是他的“狂飙”调,例 如他的C 小调作品第五交响曲、“悲怆”奏鸣曲等等。这种说法跟上面从此 以后其钢琴协奏曲脱离了稚嫩时期似乎是一致的,具有狂飙革命的气息。 在这个协奏曲的手稿上贝多芬写下了创作年代为1800 年,但是从另一份 保存在不列颠博物馆的草稿上看似乎还得往前推3 年;整个作品的完成至少 不早于1802 年,可能还要晚一些,因为主奏钢琴的分谱在1903 年4 月3 日 首演时尚未完全写成。首演时贝多芬自己演奏钢琴,按照当时的习俗,得看 着乐谱演奏,贝多芬请他的学生伊格纳茨·冯·齐弗里德翻谱。但是齐弗里 德发现谱纸上并无写下的乐谱,大多是一些像是埃及象形文字的记号,根本 看不懂,大概只对作曲家本人起到提示的作用。他几乎是背着演奏的,大概 是没有时间写下来。“当需要翻页时,他对我颔首示意,我在翻页时的紧张 状态使他忍俊不禁。” 这首协奏曲题献给普鲁士的斐迪南王子。全曲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活板(Allegro con brio), C 小调,2/2 拍,协 奏奏鸣曲式。贝多芬遵循传统,在主奏钢琴进入之前,先由乐队演奏呈示部。 第一主题是建立在C 小三和弦上的质朴而又刚健的旋律,在全部弦乐上以八 度奏出: 后由木管接过再转到乐队全奏,并予发展。 第二主题恬静、闲适,与第一主题成对比,翱翔于大小调之间,由第一 小提琴与单簧管奏出: 主奏钢琴开始奏出音阶,然后导入第一主题。之后与乐队形成对话式的 发展。第一主题最后两个音符形成的节奏在展开部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乐队的“ff”全奏进入再现部。后面有贝多芬自己写出的华彩乐段。 尾声很有想像力,最后从很弱到很强,结束这个乐章。 第二乐章,广板,E 大调,3/8 拍,三段体。开始由主奏钢琴奏出宽广的 主题,以后过渡到加上弱音器的弦乐声部: 后来,旋律在弦乐及木管上出现时,主奏钢琴编织琶音来装饰它。 第三段是第一段再现,先由主奏钢琴奏出。随后出现短小极有表现力的 华彩乐段。最后,在乐队的“ff”中结束这个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C 调,2/4 拍。这个活泼的终乐章是贝多芬许 多回旋曲与奏鸣曲精妙结合的例子之一。其结构是正常的回旋曲,主部的主 题饶有舞曲风格: 继由双簧管接过并予发展。 第一插段的主题也是由主奏钢琴奏出,与主部的主题形成对比(这也可 认为传统的奏鸣曲式中的抒情第二主题): 乐队反复这个主题,发展成主奏钢琴与乐队互相应答。后来主部的主题 进入,有华彩乐段,并以主部主题为基础予以展开。 第二插段的主题全由单簧管奏出: 然后在钢琴上反复。后面是建立在主部主题上的赋格段。下面钢琴又暂 时转入远距离的E 大调,即第二乐章的调。后来在主部主题出现后,第一插 段的主题再现,至此转为C 大调,在一个短小的华彩乐段之后,进入急板, 6/8 拍,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尾部,欢乐地结束全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4 18:1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