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uhongwei_1009

我对贝多芬的一点浅显感受,请指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多芬所有的旋律都震撼我 热爱他 一如继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很有道理啊,但是我也有一些朋友,包括我自己本人,也觉得其实贝多芬的“简短的旋律”主题其实也并不是不动听,虽然不至于截出来一段来听,但是和前后连贯起来的着重的听某段旋律主题,还是非常动人的,至少是动了我的朋友和我的人,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5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本身弹钢琴弹了好多年,对于贝多芬的理解来自他的钢琴曲。关于贝多芬他这个人的性格和生活

我觉得是直接影响他音乐的主要因素。贝多芬和巴赫不是同一个时期的音乐家,贝多芬属于古典乐派,巴赫属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两者风格完全不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规整,明亮,因为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多都被宗教,皇室所用。谈到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两个在时间上有又些差距。老贝所处的时期是在古典派后期,而莫扎特正是古典派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谈到老贝,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浪漫派的创始人。他的交响乐和古典派的另两位大师 莫扎特和海顿在创作上有创新,那就是上面所提到的 第九交响曲。在第九交响曲中 贝多芬加入了 “合唱” 当然 在另一首钢琴协奏曲中他也加入了合唱部分。当然贝多芬后期作品为浪漫派的发展还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贝多芬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性格开朗,豁达。其实老贝的作品很多都很美丽 比如 上面有提到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还有《春》小提琴奏鸣曲。当然还有钢琴奏鸣曲 悲怆 第二乐章 月光奏鸣曲 (其实这个名字是出版商起的,本身这个奏鸣曲就叫幻想式奏鸣曲)在贝多芬的音乐中 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乐章有很多。但是贝多芬这个人我觉得他本身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在当时 能够走入上流社会的方式无非就是艺术之路。贝多芬的名字 中 von 是他自己加的 ,van在当时是贵族的姓 他改了改 把a变成o 以表明自己的高贵地位。后期的贝多芬因为失聪而变得狂暴,所以在他的音乐中多的不是旋律的美感 而是对上帝的不公平的一种抗议,所以好多后期的交响乐作品都是反抗,斗争。“命运”是这样的 “合唱”是这样的 。听过第九交响曲的都知道 欢乐颂 。就是 反抗 斗争 最后 劳动人民 牺牲 起义被镇压 人都死了 用《欢乐颂》 来祈求和平 安详 快乐。

肖邦曾经很轻蔑的说 :“我觉得贝多芬是键盘上的狮子。”并不是赞美,而是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是在钢琴上张牙舞爪。可见老贝的音乐的确有发泄的成分,因为他就是觉得上帝欠他的。但是正是这样的背景才造就了经典的贝多芬。老贝在死前对舒伯特说 :“你有我的灵魂。”嗯 舒伯特真有贝多芬的灵魂,那就要大家去 听 去演奏 舒伯特的作品从中可能更能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情感。

贝多芬不是好人。一句话 贝多芬是 混蛋+酒鬼+天才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楼主去阅读赵鑫珊著的《贝多芬之魂》,这本书是从哲学和历史文化群落的角度去解读贝多芬,对于理解贝多芬音乐中独特的自由观有很好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2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应当永久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只有间断时间去听,莫扎特和巴赫随时可以,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贝多芬的音乐不流畅、不自然。我真不知笔者何故有如此感受!我却恰恰认为贝多芬的旋律简单,自然而流畅。但所谓简单是优美的简单、深刻的简单,而不是如海顿大多数作品似的简单、不耐听。也不是如少数莫扎特作品似的简单、不耐听和雷同。总之,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的份量较莫扎特四十一部交响曲的份量重!其它作品亦基本如是。故而贝多芬才会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是伟大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音乐是全人类祖先创造的所有奇迹中最伟大的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2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inqi123在2008-2-5 0:16:00的发言:

我自己本身弹钢琴弹了好多年,对于贝多芬的理解来自他的钢琴曲。关于贝多芬他这个人的性格和生活

我觉得是直接影响他音乐的主要因素。贝多芬和巴赫不是同一个时期的音乐家,贝多芬属于古典乐派,巴赫属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两者风格完全不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规整,明亮,因为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多都被宗教,皇室所用。谈到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两个在时间上有又些差距。老贝所处的时期是在古典派后期,而莫扎特正是古典派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谈到老贝,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浪漫派的创始人。他的交响乐和古典派的另两位大师 莫扎特和海顿在创作上有创新,那就是上面所提到的 第九交响曲。在第九交响曲中 贝多芬加入了 “合唱” 当然 在另一首钢琴协奏曲中他也加入了合唱部分。当然贝多芬后期作品为浪漫派的发展还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贝多芬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性格开朗,豁达。其实老贝的作品很多都很美丽 比如 上面有提到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还有《春》小提琴奏鸣曲。当然还有钢琴奏鸣曲 悲怆 第二乐章 月光奏鸣曲 (其实这个名字是出版商起的,本身这个奏鸣曲就叫幻想式奏鸣曲)在贝多芬的音乐中 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乐章有很多。但是贝多芬这个人我觉得他本身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在当时 能够走入上流社会的方式无非就是艺术之路。贝多芬的名字 中 von 是他自己加的 ,van在当时是贵族的姓 他改了改 把a变成o 以表明自己的高贵地位。后期的贝多芬因为失聪而变得狂暴,所以在他的音乐中多的不是旋律的美感 而是对上帝的不公平的一种抗议,所以好多后期的交响乐作品都是反抗,斗争。“命运”是这样的 “合唱”是这样的 。听过第九交响曲的都知道 欢乐颂 。就是 反抗 斗争 最后 劳动人民 牺牲 起义被镇压 人都死了 用《欢乐颂》 来祈求和平 安详 快乐。

肖邦曾经很轻蔑的说 :“我觉得贝多芬是键盘上的狮子。”并不是赞美,而是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是在钢琴上张牙舞爪。可见老贝的音乐的确有发泄的成分,因为他就是觉得上帝欠他的。但是正是这样的背景才造就了经典的贝多芬。老贝在死前对舒伯特说 :“你有我的灵魂。”嗯 舒伯特真有贝多芬的灵魂,那就要大家去 听 去演奏 舒伯特的作品从中可能更能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情感。

贝多芬不是好人。一句话 贝多芬是 混蛋+酒鬼+天才大师

我有一些不同看法

贝多芬晚年当然是有狂暴的成分,但这只是表象。为什么他在晚年大量采用赋格,变奏,并在钢琴奏鸣曲中引入新的结构形式,即将重心移到末乐章?我以为这是他到另一个境界的明证。

再如,Op.106这个庞然大物,自始至终贯穿的是什么?是三度,贝多芬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了这个宏伟巨作。又或者Op.111的第二乐章,一个朴素的小咏叹调,便发展成为Anton Rubinstein口中人类不配演奏的音乐。这些写法在贝多芬后期的音乐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那些可让人听上一辈子的四重奏了,写作技巧之完美,结构之灵活,感情之丰富,可谓登峰造极。我以为,后期贝多芬充满了人生的感触和对人类的爱,而绝不是“反抗斗争”这么简单。

至于肖邦,如果他的看法确实是这样的,我想以他对对位法的掌握还不足以让他对贝多芬表示不敬,试想,对于交响曲四重奏里那些复杂的对位,我想作为一个作曲家,他能看到那里面蕴含的东西。

另外,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之前是一个巨大的慢板,我不知道哪里体现了或者说充满了“反抗斗争”,第一第二乐章也不像,难道指的是第四乐章进入时的急板?可那仅仅只是一个引子,然后就是回忆前面,接着被打断,于是便出现了那个著名的主题。

在后期钢琴作品里真正能和“不美”有一些联系的可能就Op.106了,第一乐章粗暴的和 弦和第四乐章可怕的赋格,这确实是斗争,但绝不是狭隘的,它是贝多芬和钢琴的抗争,也是贝多芬预料中的钢琴家和这部作品的抗争,这恰好反映了贝多芬超前的音乐思维和娴熟的作曲技巧,更不要说那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慢板了。迪亚贝利变奏曲的主题是迪亚贝利写的一个俗不可耐的圆舞曲,可是贝多芬以这个主题创作了可能是最伟大的变奏曲。

在我看来,贝多芬如果不是过早去世,完全有可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而他已经留下来的作品,也早已成为不朽的精神财富,已经并将继续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2 1:37:3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ml在2008-2-8 21:49:00的发言:

我建议楼主去阅读赵鑫珊著的《贝多芬之魂》,这本书是从哲学和历史文化群落的角度去解读贝多芬,对于理解贝多芬音乐中独特的自由观有很好的帮助。

这本书读过几遍,请恕我直言,我对这本书中很多思想非常不认同,作者的满腔爱乐之情通篇散发出来,几乎达到了难以抑制的程度,并且对贝多芬不吝啬赞美之词,作为一个初听音乐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鼓舞的作用,但是要说学术价值,我的评价很低,和朗格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远远不在一个等级上,朗格论贝多芬的那一张的分量足以顶几本这样的书。

作者把音乐放在西方文明的大环境中去考察,但是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大了,从文学到物理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等等,并且旁征博引,举出若干名人作为例子,从普朗克到海森堡,从宋庆龄到其他许多知名人士,量子力学、政治的若干领域,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从西方近代文明的口号,到分析贝多芬作品中的自由美、平等美以及博爱,足以把人带到炙热的情感海洋中。

所有这些东西,让一个认真聆听音乐的人难以接受,音乐的功效和影响都是有限度的,它和很多其他领域的关系,也有待于详细考证和区分,作为一个爱乐者,当初我读着本书的时候,难以想象这是个知名的学者写的书,莫扎特之魂,比起这本贝多芬之魂,无论从内容、还是其他方面,都更差。

对于艺术领域,尤其是音乐这种感情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过分渲染感情会显得很不合适,最好是理性一点,把音乐的情感感受留给读者和听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uyi1020在2008-3-6 19:39:00的发言:
说贝多芬的音乐不流畅、不自然。我真不知笔者何故有如此感受!我却恰恰认为贝多芬的旋律简单,自然而流畅。但所谓简单是优美的简单、深刻的简单,而不是如海顿大多数作品似的简单、不耐听。也不是如少数莫扎特作品似的简单、不耐听和雷同。总之,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的份量较莫扎特四十一部交响曲的份量重!其它作品亦基本如是。故而贝多芬才会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是伟大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音乐是全人类祖先创造的所有奇迹中最伟大的奇迹!

我所谓贝多芬音乐的不流畅、不自然,我指的是仅仅从耳朵的感性方面来说的,楼主可能误会我了,在我看来,起码一对正常的耳朵,当他初次听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和他听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听感会明显不一样。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首先就会感受到那种表面上的美感,像一汪清泉汩汩流出,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你丝毫感受不到一丝僵硬的感觉,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就容易有一种听觉上不适的感觉,它首先是力度上不一样,起源于结构,再努力构建自己,尽管单单拿出那个主旋律来,或许更吸引人一些,但是通篇听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那种听觉上的美感达不到莫扎特的程度,但是你要是深入进去,等你的耳朵因为多听而习惯了,那么这种美感成为次要的了,贝多芬的作品会进入到你的内心里面,感受那种结构力量的美,你又觉得会很自然,而莫扎特的作品,你却往往感受不到这样的魅力。

因此我所谓的自然,值得仅仅是表面的听感,不是及其他,古典音乐,除去现代种种五花八门的流派,调性和旋律始终是两大基石,有的人旋律感非常强,旋律的天赋极高,比如亨德尔、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等,他们的音乐往往首先给人一种听觉上的流畅感,这是旋律天赋比重大的结果,有些音乐家,旋律的天赋和这些音乐家相比稍弱,比如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巴托克等等,这些音乐家主题动机、调性关系在作品中占的比例就比较大,从这个角度出发,作品的流畅性就比不上那些旋律为主线的音乐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18 18:5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