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66|回复: 61

都市人的乡愁---来聊聊中国民歌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过年了,大家也来聊聊我们最熟悉的歌。我今日清理了自己的民歌或是接近民歌级数的歌曲的唱片,也有超过半百,自己也很惊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套按照「土地与歌」这一特定主题编就的汉族民歌音响文献专辑。也是我的镇宅之宝。
全套分为雨辑,第一辑以「劳动歌」为主,第二辑以 情歌」为主,共收入七十余首传统民歌。两辑中的全部资料均来自田野采录,最早者为一九五三年,最晚者为一九九四年。四十余位歌者中已有一部分故去,健在者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多岁的壮汉,全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歌手。

限於音响资料的现存状态(作品、歌者及音响质量),第一辑以黄河中、上游的歌曲居多,第二辑则以长江中、上游居多。即使如此,它们也足以全面、充分地展示出黄河和长江流域中,汉族传统民歌与其生存的土地之间,有著极其深刻的内在关系。 

2006-12/200612302012523876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是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天气物象的统称,也是一切生命之源。

歌,是人在劳作、交往中,「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自然呼唤和即兴抒咏。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里有人的足迹,那里就会有歌的传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後亦应之,此举重动力之歌也。」是最早的抬木头之歌;
[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最早的狩猎之歌;
[ 禹行功………涂山氏之女…候禹於淙山之阴。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倚兮],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念之歌,也是後世一切情歌的源头。

歌,发乎人情,却源於土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放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天地万物,时时在触动人心,心有所感,诉之於歌声。於是,天、地、人,土地、民众、歌声,共存互融:於是,歌被誉为天籁、地籁、人籁,成了土地赋予人最可贵的精神资产之一。
 

2006-12/200612302013543386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自古以来,人们就凭直觉感受到溶铸在歌当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地域特性。《吕氏春秋》所记载的东、西、南、北四方之 「音」,是先民对土地与歌关系的第一次感悟;之後,十五国风、楚声、吴歌、西曲、越调……,更准确地表达了这种感悟。再後来,竟有了 「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的谚语,虽然稍嫌夸张,但无非是在强调「不同」的土地之於「歌、风」的殊异。

所谓土地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地形、地貌、高原、山区、丘陵、平原、盆地、湖滨、森林、革原,各自形成了互有殊异的自然景观。其次是方位,即东、西、南、北、中,它兴地貌、气候相结合,对植被、生态、人的生活、劳作方式和人的性格造成直接的影响,进而对歌风产生了影响。

如此,一方面是高原之歌、平原之歌、草原之歌、森林之歌、江河之歌的差异;另一方面又是西北黄土高原之歌、甘青高原之歌、云贵高原之歌、华北平原之歌、江南水乡之歌的不同。而所有的不同、差异,说到底,还是水、土所使然。

在中国,能直接体现土地与歌的关系者,首先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及其流域。它们几乎源於同地,但一南一北,各宗其轨,浩浩渺渺地向东流入大海。由於流经的地区有著地貌上的差异,又造成上、中、下游歌风的大相迳庭,也就形成了多姿多采的地域特色。
2006-12/20061230201446484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专辑的制作理念,全部源於上述种种认识。无论是「劳动歌」或「情歌」,都以黄河、长江(即北方与南方)为两大系统,人们可以从土地的方位中体会它对歌风的强烈影响。其次,我们又把每一水系分为上、中、下三部份,以便从土地的形、貌中体会它对歌风所具的制约作用。

可以说,入选的七十余首歌是黄河、长江流域民歌文化的缩影。它们经过长期的磨研而流传至今,既是历史的沉积,又是地域文化精神的表徵,在时空的反覆交流中,成为反映土地与歌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

我们希望,所有听过这些歌曲的人,可以再次体味一下数千年来中国的「歌」与广衰无垠的土地」之间,那种永远依存、永远鲜活的「情与结」。

乔建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著名民族学者、本专辑总指导)
2006-12/20061230201531313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歌是唱在闽江绿色的水影里:吱吱嘎嘎的船橹,嫩黄的油菜花,嗒嗒的木屐敲响巷口的青石板,榕树下终日迥旋著笙管椰胡和沙哑的戏腔,女人身上的阴丹士林蓝衣裳,,散发出南国的湿热和温馨……。

老一辈的人都说,「闽]是一扇门关著一条虫。这虫就是闽江,它只有冲出大门到海里夫才能变成龙,所以出洋谋生就成了家乡的风俗。读完大学,我没有继续飘洋过海的儿时梦想,却背着行囊溯江而上,穿过闽山叠嶂的丘陵,路过长江和黄河。那时的我心里也悬浮著一个梦,它告诉我那条虫原本就是龙,它来自中原,来自北方,来自昆仑山。

就这样,我开始了探访民族民间音乐的新人生。
2006-12/200612302019522993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来,无论是草原还是戈壁、高原或者平川,我有幸一再地感受者中华大地上不同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我深深感到,如果龙的意象代表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因渔猎、采集、农耕的历史而兴起的共同图臆,那麽它的传人们正是因为拥有了土地,才进而拥有了人生。土地教会他们如何生存,给了他们繁衍生息的空间,而生存又激发出心灵的歌,赋予他们智慧和灵感。土地和歌谱写出的,正是人与自然互相孕育、互相给予、互相对峙,又互相延伸的历史诗篇。

记得我第一次去西北,就被高原那广衰无垠、浑成一体的黄土地所震慑。那直立陡壁的沟壑茆垣,不知是大自然坦诚亦或无情的造化?稀落矮小的歪脖儿柳树、窑洞、枯草、羊群,却在贫瘠单调的执著中,透露出生的气息。
2006-12/20061230202039798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的自然生态形成了特殊的生活方式:

正月里娶过奴,二月里走西口
二套牛车慢慢游.真魂魂跟在你身後头
你在口外受零落,妹妹在家实难活
前山糜子後山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
2006-12/20061230202216580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西口的生活,走出了山曲、二人台,走出了信天游、爬山调。它们高亢、嘹远、率性、真纯,一如脚下的黄土地,无饰无伪。在黄土和蓝天之间,唱出了世世代代生离死别的动态。
  
  我曾经久久地凝视著高原歌者们脸上的皱褶,那些又粗又深的痕迹分明刻着黄土地上赶牲灵的轱辘碾过的车辙,刻著高原上时断时续的烽火台,和那长城墙上层层显露著的年龄。他们经年承受著黄土、黄风的剥蚀,却在动荡的生活之流中,表达著对苦难的豁达和超越。

东方一(格)亮“蒿得溜溜”吼,你好好端(妹妹)我奴不奴?你黑(格)顶顶头发白(格)生生牙,毛个刷刷(的)眼眼该叫哥哥咋?

每当太阳西沉,黄土地由黄白、黄、黄红、红、紫、蓝、黑……,变换着富於层次感的色泽,一种来自母性的力量和温暖令人感受著她所蕴藏的魅力。彼时彼刻,那种寂寥、远阔、苍茫、蛮野的悲壮之美,不正是这片土地.以及其人、其歌所显现出的个性吗?

  同样在山西,当你从浑黄的吕梁山南下,进入太行腹地、清璋河水越过黄栌林、沙棘丛带著野菊的清香向前流淌,丛林之上巍峨的青石岩和那时隐时现的雾岚,充满了朴拙、古质、凝重、深沉的雄浑之美。那里的情歌,因为植根於世代守土的庄户人家,倾吐著终年在炕上做营生的妇女的心曲,而显得更加柔美委婉。

桃花(你就)红,杏花(你就)白
爬山涉水寻你来,呀格格呀呀呆
门搭搭开花不来来
门外走进咱哥哥来
手把电开花一头明,俺心里有你你没啦咱
2006-12/20061230202528777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熟、收敛的太行山和它的开花调,正是因为近於晋、冀、豫中原文化的中心,而与走西口的汉子、蒙族女子所唱的那种动荡的风情有所区别。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地的情歌因地望的不同,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婚姻状态、种植作物的不同而不同。我是那麽深切的感受到:有土的地方才能有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歌。如果说土地是民歌的摇篮,那麽民歌则像灵魂溶铸著人们纯朴的情感和人生。从那时起,我就想著应该有人来为这土地和歌写下一部大书。

  回溯历史,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之间,因感於哀乐、寄与托物而尽情放歌。一声 [候人倚兮」,感天动地,情满人寰。从此,坦露沉默的大地获得了勃勃的生机。

  然而,土地有东西南北之分、山水陵川之别。形貌的差异、方位的不同,塑造了不同土地的自然蕴含和个性,因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一方歌也成为必然。

  譬如昔者:涂山歌於 [候人」始为南音;有谣於「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於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於西河,西音以兴……(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以至於国风、楚声、秦讴、吴歌……。
 
又如近人:山曲之於脚户,田歌之於农夫,江南歌采莲,东海赋渔鼓,以至於燕执悲歌慷慨,草原悠远深沉,山峡高亢激越,水乡秀美婉约……以地辨歌、以歌识地,跳动著中华民族不息的生命脉博。

土地的辽阔,为歌的历史所充盈,而歌的内涵,又由地的深厚所蕴藉。春风秋雨、人世悲欢,土地和歌凝聚成的不正是歌者的生命和生者的歌?

沧海桑田,星转斗移,尽管今天的文明脚步在都市化的节奏中,上演著一出又一出令人目不暇给的活剧;然而,待铅华洗尽,存留下来的,只有这世代相传的土地与歌。

 萧梅 一九九五年腊月十二於榕城 (大陆著名民族音乐学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3 08:3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