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30|回复: 4

国乐为什么始终没有出现一批可供后世效仿和缅怀的作曲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了十面埋伏之后,我真正相信了国乐曾经达到的造诣

然而,在中国音乐的命运却比诗歌、绘画、书法差得多,始终没有出现一批垂范后世的大师,如今的传世名作大都不知是何人所作。音乐流派也大抵是指弹奏流派,而非作曲流派

看看荀子的《乐论》,就知道中国的音乐,至少是音乐理论,早在先秦就已经何等的发达!但中国音乐为何一直如此消沉?怪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9 13:20: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一代不如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面埋伏》啊,这个我也喜欢。

十面埋伏: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故事性极强。
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
《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买民乐的CD时很郁闷,因为大多都是选段,想听个完整的都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见怪不怪了。不光是音乐,其它领域也大多如此。不是说最近会有一座老茶楼会整体搬迁到瑞典去么?咋一看有点不明所以,仔细想想也就觉得很正常了。

反正我选择保持沉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4 03:53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