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82|回复: 6

【原创】记者手记: 纪念碑前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作为记者在美国期间的一篇采访,与大家分享。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一个相当出名的设计作品。今天的建筑系 学生,在学到当代纪念碑设计的时候,恐怕都会接触到这个设计范例。在中国, 有不少介绍美国的文章,都提过到青草坪上,刻满了阵亡者姓名的这个黑色花岗 岩墙。一方面,人们当然是被它别具一格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所吸引;另一方 面,人们也好奇地注意到,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当时刚二十出头的一个华裔女 孩,她当时还是建筑系的大学生。更何况,她和中国似乎有著丝丝缕缕的关系, 追根溯源,她原来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的一个远亲。这样,就 有了一点传奇色彩。也使美国越战纪念碑的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建筑系 大学生的范围。    可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近旁,还有一座与 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战争纪念碑,那就是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    不锈钢的散兵线    这实际上不止是一个纪念碑,而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走进这个园区,首 先相遇的,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 。大家都知道,以写实的战士塑像作为战争纪念碑的组成部分,这已经是一个古 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设计手法,似乎了无新意。可是,这个纪念碑以最传统的设计 方法入手,却能够赋予参观者一种特殊的感受。作为对一个设计作品的分析来说 ,它的突破点在哪里呢?    朝鲜战争纪念碑的设计者,并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这些雕塑集中在一起 ,而是将他们一个个拉成散兵线,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 ”。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显得非常紧张。它和一般纪念碑设计另一个 不同之处是,这些塑像都没有高台底座。他们不是高耸的英雄,而是普通士兵。 他们的脚就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地上。这么一来,士兵脚下的这块土地就自 然地融入,成了雕塑群的一部分,战场也就因此而被生生地移进了这个纪念园。 当烈日炎炎,当狂风扫过,当暴雨倾注,当皑皑冬雪覆盖在这片开阔地和士兵们 的身上,这时,设计者甚至将整个气候和环境都引了进来,成了这个雕塑群最真 切的背景和注释。于是,战场的严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作为一个战争片断 ,整体地走进了纪念园。传统的写实群雕就这样被新颖的设计思路所突破,产生 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按照建筑界的行话,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 ”的作品。    南面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在这座墙上,还隐现著浅浅蚀刻的许多士 兵的脸部,这些形象不仅是写实的,甚至可以说是真实的。因为所有这些脸部, 都是根据朝鲜战争新闻照片中美军各个兵种的无名士兵的真实记录,临摹刻摹的 。纪念墙的花岗岩是磨光的,开阔地的塑像群因此而映射在墙上。随著我们的脚 步移动,两组形象便流动地,互为背景地融合在一起。战场的引入,新闻照片的 应用,都表明著设计者在刻意寻求一个历史真实的感觉。而正是设计者的这个追 求,让走入纪念碑园区的我们,不无困惑。    英雄儿女    我们当然是困惑的。因为我们从小唱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长 大;我们熟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了无数遍电影《英雄儿女》;哪 怕是在美国打工,我们只要一张嘴,都会不假思索地唱出《上甘岭》的插曲。在 我们出生出世长大成人的每一天,我们最崇拜的艺术家们,就是以他们最卓越的 才能,以最优美的旋律,最动听的歌喉,向我们讴歌这场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 以致我们在一生中有过多次痛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生在朝鲜战争的前十八年, 没有最后一次赶上报效祖国的机会。我们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推出天经地义的逻 辑:我们的父辈跨过鸭绿江,就是“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至于 为什么要跑到鸭绿江那头去“保卫”,是因为唇亡齿寒。美帝国主义醉翁之意不 在酒,他们挑起朝鲜战争,就是要利用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企图将刚刚诞生 一年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就象要杀死一个天真的婴孩一般。    为此,我们的爱国主义绝不是干巴巴,而是血肉丰满的。既充满对侵略者的 仇恨,却又伴随著诗意无限的对祖国的热爱。这与我们青少年时代的浪漫和激情 实在很合拍。就象《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一样,“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柔情,和“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的激昂,能 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因此,我们向来不认为自己接受过 什么说教,那是一种已经化为血液流淌在胸中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如此难以割 舍,它不仅会伴随我们从小到大,而且也会伴随我们越洋过海。我们就这样毫无 思想准备地突然“踏入敌阵”,走进了美国朝鲜战争纪念园区,蓦然面对“行进 ”在朝鲜战争的开阔地上的,那19名疲惫艰难的美国士兵。我不由自主地说,这 就是被我们打败了的“美国野心狼”了。    关于这些美国士兵,园区内只有一句短短的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 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 人民。”在读到这段碑文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眼中穷凶极恶的“美国 鬼子”,却也是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儿女”。我们停在这只有一句话的碑文前 ,不由有些发愣,就愣在“保卫”这个词上。美国兵千里迢迢去朝鲜,他们凭什 么言称“保卫”,他们又究竟去保卫了什么?这是一场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战争。 我们也想到,在有著信息自由法的美国,政府不可能对于这样一场战争,向他们 的士兵和家属隐瞒重大历史情节。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是在1995年6月27日才揭幕 的,远在1982年揭幕的越战纪念碑之后,那么,在经历了对越战的不断重新认识 之后,美国人在建立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时候,为什么还能够保持整整半个世 纪的自信,坚信这样一个远征是正义的呢?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是我们此生第一次站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站在交战 双方的边界。我们感到奇怪的,不是上面的这段碑文和疑问,而是我们怎么直到 站在这个“敌营”的纪念碑前,才第一次产生这些疑问,我们怎么直到今天,才 想到有必要了解和知道,我们当初战场上的敌人,他们又是怎样看待和解释这场 战争的。    “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很难在纪念碑上直接找到彻底的答案,因为这个纪念碑园区的文字非常少。 除了上面这段碑文,另外,就只有一句话的碑文了,那是用银色的字,镶镌在一 座同样简洁的黑色花岗岩纪念碑上的。纪念碑座落在一个圆形的水池中。它是整 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主题:“自由不是无代价的。”虽说提到“自由”这样一个 “主旋律”,可是整个设计基调仍然是低沉的。和越战纪念碑一样,它强调的仍 然是“代价”,是战争对于生命的摧残。因此,作为对主题的诠释,在围起这个 水池和纪念碑的石块上,我们看到刻著参与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的伤亡记载:阵 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失踪美军8177联合国军470267被俘美军7140联合国军 92970受伤美军103284联合国军1064453    我们从未接触过这些战争数字,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它的分量。在这些数字里 ,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无知。我们一向以为,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只 是打著“联合国军”的旗号而已,战场上都是“美国狼”。而从以上数字表明的 事实,与我们原来的印象差异很大。美军在联合国军中的比例,远远低于我们的 想象。我们于是想知道,当年志愿军的敌人,究竟是些什么国家。我们终于找到 了这个园区的最后一点文字。那是当年所有加入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 和提供医疗支持的国家的名单,他们是:希腊,法国,埃塞俄比亚,丹麦,哥伦 比亚,加拿大,英国,泰国,瑞士,南非,南朝鲜,菲律宾,挪威,荷兰,新西 兰,卢森堡,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比利时。    离开这个纪念碑时,我们感到,一切基于主观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对于战 争和历史事件的解释,都可能是有偏差的。作为一个平民,首先需要知道的只是 历史事实,只有当事实是清楚的,听取各方面的解释,才可能是有意义的。于是 ,我们从国际互联网,查寻了最基本的有关朝鲜战争的时间表和历史资料。    在二次大战刚刚结束五年,人们享受和平还很短暂的时候,1950年6月25日, 北朝鲜突然打破国际公认的划分南北朝鲜的三八线,进攻南朝鲜,并且长驱直下 ,几乎灭了南朝鲜。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派出联合国军援救南 朝鲜,其中包括作为主力的美国军队。美国人至今自豪的,他们的儿女去保卫的 那个“从未见过的国家”,就是南朝鲜,而南朝鲜人,就是美国军人保卫的那些 “素不相识的人民”。1950年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 朝参战。经过三年残酷的战争,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签字,维持三八线。     只有三八线依旧    我们一向被告知,中国人民必须打这场战争,不打就会亡国。我们一向被告 知,连美国高级将领也承认,他们在朝鲜“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现在我们才 知道,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五星上将奥玛尔·布莱德尔确实说过类似的 话,但是,他的原话是,假如因为朝鲜战争,“我们就打入中国的话,那么,我 们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 战争。”这段话和我们原来理解的意思,实在差得太远了。    我们读完这段历史的史实,就再也没有兴趣探究在三年的朝鲜战争之后,到 底是谁把谁逼到谈判桌前,争了这最后的一口气。因为,基本事实在是太简单了 :战争之前,是和平,是国际公认的,南朝鲜和北朝鲜也承认的,划分它们边界 的三八线;战争之后,恢复了和平,维持了同一条三八线。三年的时间,唯一被 改变的,是上百万生命的丧失,几百万人致残,无数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真实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我们所知的太少,太不真实.我们处于一个篡改、一个喜欢把榜样修茸得"高""大""全",一个习惯的听言不由衷表扬的社会!这让人很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2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您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比起遇到开战就逃跑、倾力宣扬木子美的记者要有血性。妹妹有这种勇气,令男记们羞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7&replyID=145385&id=20371&star=1&skin=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九以前的文章了。第一次看很新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1月31日,星期五,中午12时。在美国华盛顿出差一周的公务结束后,本蟀抽空来到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林荫道,凭吊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本蟀最先知道这个纪念碑,还是从网上流传很广的丁林先生的《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前的思考》一文。从那以后,每次出差到美国,都一直想去凭吊,无奈出差不顺路。这次出差到华盛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由于朝鲜战争是天涯网站《国际观察》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本蟀也准备做好笔记,以便回国整理好后在网上发表访问观感。然而,凭吊这个纪念碑,本蟀还有更重要的个人原因。      一月底的华盛顿,正是严冬,公园里一片白雪皑皑,一脚踩下去,都没住了脚脖子。摄氏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冷天气中,公园里的访客寥寥无几。根据公园的示意图,本蟀信步向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走去。放眼望去,在白色积雪映照下,穿过光秃秃的树枝,可以看到美国国旗在蓝天中飘扬。红蓝相间的星条旗下面,有一幅像海盗旗一样的黑色旗帜,也在瑟瑟寒风中抖动。旗杆下面,有两排黑色的大理石纪念碑。碑前,就是著名的十九士兵巡逻队的雕像。      这些银灰色的雕像用不锈钢雕制而成,比真人略大一些,每个人都头戴钢盔、身披披风,有的手持卡宾枪、有的手持机枪,其中三四个人还手持步话机或肩背电台,每个人都朝着不同的方向戒备巡视,个个神色庄重。据介绍,这十九名美军官兵中,十四名是美国陆军,三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名海军士兵,一名空军观察兵。其中,有黑人,有亚裔,但是更多的是白人士兵。说起来这个“十九”,原来还有一番深层含义。这十九名美军士兵在侧面光亮如镜的黑色抛光花岗岩碑反映下,变成三十八名美军士兵,寓意分隔南北朝鲜的三十八度线。在尺把深的积雪中,这些冬装打扮的美国军人,使人想起1950年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中国士兵和美军士兵在冰天雪地进行的殊死激战,从而使得这些塑像更加栩栩如生。由于本蟀刚刚从商务会议出来,身上穿的还是西装。尽管上身是件二五大衣,但是下面还是单裤。寒风阵阵下,不由冻得刮刮抖抖。一霎那,本蟀想起了在滴水成冰的朝鲜战场上,身穿单衣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心中掠过一阵悲壮。      在美国国旗下面,伴随着那十九名士兵巡逻队的,是一座约一人高、五十米多长的黑色花岗岩墙壁。这座墙壁上,喷沙蚀画刻记着2,500多幅来自军事档案的军人照片,代表着美国陆海空三军在朝鲜服役的官兵。 黑色花岗岩墙壁的另一面,是介绍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的建造过程的碑文。碑文如下:      《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由朝鲜战争退伍军人、他们的家属和朋友捐款而资助的。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本蟀不禁自问起来:怎么,这么大一座纪念碑建筑群,居然是私人募捐集资而成,美国政府为什么就不拨款建造呢?      一对老年美国游客走过来,老头子给老太太在群雕前拍照留念,然后请本蟀给他们合影。日本的数码照相机。他们走后,这个纪念碑下面就空无一人了。本蟀在花岗岩碑前默默地伫立了片刻,算是对当年在朝鲜战场上阵亡的军人――美国军人和中国军人――的志哀。凭吊结束后,本蟀带着这个上面的疑问,走到纪念碑的服务亭,想找个工作人员询问。由于严寒,服务亭的小窗口是关着的,不过透过玻璃,可以看见里面有一位工作人员。本蟀敲敲了玻璃窗口,窗口打开了一个小口,一股暖气冲出窗外,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老脸。      “对不起,”本蟀为在严寒中打扰工作人员而感到歉意。“请问,这座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全是私人募捐建造的?”      “是啊,”老者答道。他用手指了指右边:“那儿有小册子,详情都在里面。”      果然,在窗外一个小格子里,有一个介绍纪念碑的小册子。根据这个小册子和其他背景材料的介绍,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的来历如下。19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救护了一个名叫金茶泳的南朝鲜小姑娘。1979年,已经成为美国公民的金茶泳发起一个组织,呼吁修建一座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纪念朝鲜战争中服役的美军官兵。在她和其他美国人的呼吁支持下,1984年12月1日,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信托基金正式成立。1986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在华盛顿建造一个纪念碑。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指定成立了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咨询委员会。与此同时,朝鲜战争退伍军人及其亲友开始为纪念碑募捐。1992年6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为纪念碑奠基。美国的二战退伍军人盖洛德被任命为塑像的设计师。1995年7月27日,时值朝鲜战争停战42周年纪念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韩国总统金泳三共同为纪念碑落成揭幕。      看起来,美国政府除了免费提供一块地之外,好像几乎没有为纪念碑的建造提供任何财政资助。本蟀狐疑之中,向老者证实是否是这个情况。      “是啊。每一个美元都是私人筹集的。这座纪念碑工程一共花费了两千万美元。”      “两千万美元?”本蟀吃惊地反问道。这么多钱?本蟀根据美国在朝鲜战争的参战人数,试着计算这笔巨款的概念。根据纪念碑小册子介绍,朝鲜战争期间,先后有一百五十万美军官兵参战或服役。就算一名参战军人有一位家属、一个朋友,那么总共可能涉及将近四百五十万人。按照四百五十万人的人头分摊,平均下来,就是每人捐款差不多五美元。这么看来,也就不是什么大数目了,不过难得人心那么齐啊。赞叹间,老者回话了。      “是的,伙计。两千万美元。我自己就捐了五百美元。”      “是吗?你真是了不起。你是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的亲友?”      “不是,”老者停顿了一下。然后,他一字一句说:“我,就是,朝鲜战争退伍军人。”      这时,本蟀把头低下去,把窗口又向外推开了半边,仔细地端详着这位老者。他年纪约莫七十多岁,是一个黑白混血的老头子,两鬓已经雪白,一对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本蟀摘下手套,伸出右手,向他说道,“很高兴见到你,我叫蟀。”      “我也高兴见到你,”老头子看见有人和他说话并且这么友好,显得十分高兴。“我叫迈克。”      “你是来自哪个朝鲜的?”      “什么?”本蟀一时没有听清楚他的问题。      “你是南朝鲜人,还是北朝鲜人?”       “都不是,”本蟀对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老爸在朝鲜战场上和美国人打过仗,他听说过华盛顿有这个纪念碑,让我一定来看看。”      “是吗?我也在朝鲜打过仗,51年入朝的。参加过几次战斗,受过伤……”      看着当年和志愿军拼死作战的这个美军敌人,本蟀本能地想问他和志愿军打仗是个什么感觉。      “顽强,十分顽强。”老兵迈克说。“我们排还俘虏过一个班的中国志愿军士兵。他们都冻的走不动路,不然我们可能还把他们生擒。”      “迈克,请原谅我这么冒昧问你:你们当时打仗,知道为什么而战吗?”      “知道,也不知道。记得当时是要保卫自由。我那时年轻的很,上级让我们打仗,我们就拼死地战斗,不然我就要被打死。军人的使命啊……我想你的老爸会理解的。希望你老爸不恨美国人。我不恨中国人,也不恨北朝鲜人。”老兵迈克突然开始唠落叨叨了。他不知是一时百感交集,还是因为寂寞而想找个人聊聊,居然打开旁门,让本蟀进屋聊。鉴于外面的确冷的够戗,本蟀十分乐意地走进服务亭,和老人继续聊了有半个小时。这位退伍军人身着国家公园管理员制服,这么大年纪了,早应该退休了。看来是义务在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服务的志愿人员。一问,果然就是。老兵迈克说,从朝鲜战场上回国后,就一直在政府中工作,十多年前退休。       “到这里来凭吊的,大部分都是韩国人。所以,我刚才把你当韩国人了。中国人不多。去年,记得见过一个中国姑娘到这里来,她的爷爷在朝鲜牺牲了。我对她说,对不起,小姑娘,真对不起。那场战争中死了那么多人,我的战友也有战死的。这一切,真是没有什么意思。伙计,三年的战争,死伤上百万人,还是回到第一格,南北朝鲜还是以三八线为界。为了什么?我不明白。都是斯大林!都是麦克阿瑟!请向你老爸说,我不恨中国人,我的战友也不恨中国人。”      “是啊,我们不恨你,迈克,”本蟀对他说,“因为你当时只是一名战士。我也当过兵,我理解。”      本蟀一边聊天,一边阅读他提供的有关纪念碑的资料。确切地说,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建造费用为一千八百万美元,全部都是私人募集的。其中,一家美国公司捐赠了100万美元,一位女专栏作家从读者中筹集了33万美元。这期间,美国联邦政府还曾经捐赠了100万美元,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纪念碑信托基金把这笔钱退回给了美国政府。老兵迈克说,他捐款建立纪念碑、义务在这里服务,就是为了不要让后人忘记朝鲜战争。      老兵迈克对朝鲜战争的态度,看来是十分矛盾和混乱的。他一方面为自己当年保卫韩国的自由而感到自豪,但是也埋怨美国,认为当初是麦克阿瑟将军叫嚣要打过鸭绿江, 是这位目中无人的将军把美国拖进了战争的陷阱。老兵迈克回忆道,当时他和战友们对朝鲜战争的目的很迷茫,不知道在为什么而战,总是想早些回国。本蟀想起了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碑文上说,“我们国家的儿女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国家,去保卫一国他们从未见过的人民。我们的国家以他们为荣。”于是,便问他,你怎么对朝鲜战争是这个态度呢?难道你们去朝鲜打仗不是为了证明“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      老兵迈克苦笑道,“政治家们有政治家的结论,我们当小兵的有小兵的看法。不过,在前方舍身战斗的,不是政治家,而是我们小兵们。我和战友们做了当时必须做的事情,我为此骄傲。要说有什么遗憾,就是本来不应该死那么多人。死了太多人……”      是啊,根据纪念碑碑文记载,美国军人在朝鲜战争中阵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捕7,140人、负伤103,284人,总共伤亡损失172,847人(可能有重复计算)。中国志愿军方面呢,根据网上可以查询到的官方资料,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阵亡与失踪总人数为39万(有人估计为77万)。实际数字天晓得。      本蟀不由得把他和国内纪念馆讲解员相比较。国内那些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大都是口齿伶俐、记性异常的年轻姑娘,对纪念馆的内容了如指掌,不过她们只是一部录放机,逐字逐句地播放着上级审查过的讲解词,不会越过雷池半步。小时候参观革命纪念馆时,偶尔也有战斗英雄、革命模范亲身讲解,不过那些内容也和故事片小人书上的一模一样,都是我军顽强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敌人是兵败如山倒。但是,眼前的这位美国纪念碑管理员,说的话居然没有和美国共和党保持一致,没有和美国政府保持一致,甚至对当年的死敌表示友好,这其中的差别,实在太大了。要是在文革,少说也要判个现行。      本蟀想起纪念碑美国国旗下面的黑色“海盗旗”,便问他那个旗帜是怎么回事。      “哦,那是纪念美国战俘的。”美国老兵转身从背后墙上取下一幅黑色的旗帜,原来是那个黑色旗帜的小型拷贝。只见上面有一幅图画,一个集中营的岗哨亭,加上几道铁丝网,下面用英文写着“没有忘记你们”(YOU ARE NOT FORGOTTEN)。老兵解释说,是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什么决定,只要有美军有失踪人员没有下落,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和越南战争纪念碑就一直悬挂这面黑旗。本蟀透过服务亭的窗户向对面的越南战争纪念碑望去,果然,在越南战争纪念碑上高高飘扬的红蓝相间的星条旗下面,有一幅像海盗旗一样的黑色旗帜,也在瑟瑟寒风中抖动。      “怎么,现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俘还有没有回来的吗?”本蟀记得,中国方面早已释放所有的美国战俘,要么就是北朝鲜还秘密羁押美国战俘?      “我不知道,伙计。那些失踪的战友,大都是死在那里了吧。可能我们只希望让他们的遗骸返回美国安葬。”美国老兵脸上一片阴沉的悲哀。接着,老兵迈克问本蟀,自从苏联解体后朝鲜战争机密档案公布之后,中国对朝鲜战争的看法有没有改变?是不是还是认为是共产主义对美帝的正义战争?      相比这位美国老兵在纪念碑服务亭工作多年,对朝鲜战争的过去那么了解。本蟀不由得佩服起他。是啊,读到有关朝鲜战争的苏联机密档案后,人们的感想很多。本蟀想告诉他普通中国人对朝鲜战争的想法,想告诉他中国网友在天涯网站《国际观察》上对朝鲜战争的激烈争论,想告诉他本蟀自己与父母就朝鲜战争意义的讨论。然而,老兵迈克毕竟还是一个美国人,毕竟曾经是和父辈浴血奋战的敌手,他是不会理解中国过去五十多年的沧桑历程的。所以,本蟀只是简单地告诉他:      “在中国,人们对朝鲜战争开始了反思。有的人坚持认为中国当年做的对,有些人则不那么认为。我想,当年的情况很复杂,美国、苏联、中国、北朝鲜都在战略上有决策失误。中国出兵,主观上可能也是为了实现和平,只不过我们对和平的理解可能和美国人不一样。无论当时的领导人决策如何错误,当年那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中国志愿军英烈们,是永远值得纪念和尊重的。”      美国老兵听了本蟀这番话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是啊,每一个士兵都值得纪念,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突然,他开口问道,“伙计,你们在中国也有同样的纪念碑吗?”      本蟀一时语塞。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决定建造的,碑文上纪念的是1840年至1949年间为中国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所以,它不算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吧。那么别的地方有吗呢?本蟀不太清楚,只好含含糊糊地对他说,“不一定有吧。”      老兵迈克追问道,“为什么?为什么没有?是不是钱不够?我们当初建造这个纪念碑时,资金也是个大问题。战友们多的捐了上千,少的捐了有几十美元。”      本蟀无法告诉他答案。也许是因为钱,也许是有其他原因。的确,在中国,或者至少在首都北京,我们还没有一座专门纪念朝鲜战争的纪念碑。这时,本蟀想起了国家大剧院、磁悬浮列车和京沪到处新建的高级楼宇……      由于下午四时还要搭乘飞机去纽约,看看时候不早了,本蟀赶紧向美国老军人告别。老兵迈克把本蟀送出门口,又开始唠叨起来:“蟀,向你老爸问好!请他有空也到这里参观,我会很高兴见到他。” 他紧紧地握了下本蟀的手,继续说:“将来你们要是也修建了朝鲜战争纪念碑,告诉我,我也一定去中国凭吊那些中国志愿军。”      本蟀点了点头,喉咙里一阵梗塞。无语。军人的天性又回到了本蟀身上。于是,挺直身体,向这位美国老军人行了个美式军礼:右手五指并拢缓缓举向右眉眉梢上,然后用力向外挥出个弧形。      在去杜勒斯国际机场的路上,本蟀一直在琢磨美国老军人的问话:“伙计,你们在中国有同样的纪念碑吗?”对不起,美国老伙计,我们没有。至少在北京,没有。听说在北朝鲜有一些纪念碑,但是好像文革期间被破坏,现在也年久失修了。最重要的是那些纪念碑不在中国国土上。      “为什么?是不是钱不够?”如果是钱的问题,恐怕就好解决得多了。两千万美元,差不多一亿六千万人民币,不过中国工资水平低,用不了那么多。要是在北京建立一个像样的纪念碑,一亿人民币足够了。本蟀竭力回想中国当时到底有多少志愿军退伍军人、家属、朋友。据史载,在三年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190余万人的建制部队入朝轮战,并在战争中陆续补充兵员50余万人。如此计算,共有240万中国军人入朝参战。如果把这个数字乘以三(退伍军人、亲属、朋友),就是720多万人。如果按人头每人捐款20元人民币,那么就是一亿四千万人民币。      一亿四千万人民币。如果用这笔款子,在北京建立一个基金,用于设计、建造、维修一个朝鲜战争纪念碑,让我们中国人也能随时在自己的国土上凭吊那些为和平而在朝鲜阵亡的志愿军官兵,让老兵迈克那样的美国退伍军人也来中国凭吊为和平而在朝鲜阵亡的志愿军官兵,那将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8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国 家军队损失情况为: 英国:阵亡710人,负伤2 278人,失踪1 263人,被俘766人,共计5 017人。 土尔其:阵亡717人,负伤2 246人,失踪167人,被俘217人,共计3 349人。 澳大利亚:阵亡291人,负伤12 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共计1 591人。 加拿大:阵亡309人,负伤1 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共计1 396人。 法国: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共计1 135人。 泰国: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共计913人。 希腊: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共计715人。 荷兰: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共计704人。 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共计686人。 埃塞俄比亚: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共计656人。 菲律宾: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共计488人。 比利时、卢森堡:阵亡97人,负伤350人,失踪5人,被俘1人,共计453人。 新西兰:阵亡34人,负伤80人,被俘1人,共计115人。 南非:阵亡2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共计42人。 日本:阵亡数人,被俘1人。 以上合计,其它国家军队兵员损失约为17 200余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3-29 13:4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