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34|回复: 5

品乐-1-13   儿童——兼谈曲目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章我们给小朋友讲有关儿童的音乐作品,不过,关于儿童的音乐作品种类可多啦!有的是描写儿童形象的作品,有的是作曲家写给儿童演奏的乐曲,如巴托克的钢琴曲《献给孩子们》;有的是儿童自己创作的音乐,如贝多芬、莫扎特童年时创作的钢琴曲;还有的既不是写儿童的,也不是儿童写的,但却是写给儿童欣赏的,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童话《故事》。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描写儿童形象的作品。 用音乐写儿童当然应是音乐肖像,但是儿童年龄幼小,思想单纯,用音乐描写儿童不象写成年人那样侧重刻画内心世界,而大多是反映儿童生活情景的。音乐中的儿童形象,一般都是通过表现儿童的各种活动来塑造的。儿童做的各种游戏,中外作曲家都反映过。如德国作曲家舒曼的《竹马游戏》: 这里利用弱拍上的突发强音,加上左右手节奏交叉构成的切分音,格格登、格格登,绘声绘色地描绘出儿童骑着竹马、一颠一跳的形象。另外,写孩子们捉迷藏的音乐也不少,如舒曼的《捉迷藏》: 这是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第三段,舒曼在这首乐曲中回忆了童年时代玩捉迷藏的动人情景。快速上、下行级进的音型在各声部间此起彼伏地穿插出现,多么象孩子们忽隐忽现、互相追逐着游戏,他们玩得又多么痛快! 此外,普罗科菲耶夫有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它的第一乐章《出发》是些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寒假的。听吧!出发的号角吹响了,火车徐徐开动,弦乐和打击乐器奏出描写列车奔驰的节奏型,作为乐曲的伴奏背景,在它上面,长笛等吹出了一支兴高采烈的曲调: 孩子们离开城市,坐在火车上观看辽阔的原野,欣赏祖国的山河,窗外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他们幼小的心灵和列车的车轮一起跳动,心情该是多么激动啊! 另外法国作曲家比才写的组曲《儿童游戏》中的第三乐章叫《陀螺》,它利用低音部3、4两个音的不停交替,造成一种旋转的感觉,加上高音旋律的上下起伏,音量渐强渐弱的交替反复和突发性的重音,形象地描写陀螺忽而摇摇欲坠,忽而又充满动力,飞速旋转: 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的图画》中有一段《未孵成的鸟雏的舞蹈》,这是根据作曲家的亡友加尔特曼的一幅素描创作的。原来画面上是一群在蛋壳里刚孵化的鸟雏,作曲家创作是按照儿童的心理,幻想这些鸟雏离开蛋壳跳起舞来,并且发出啾啾的叫声: 作曲家拉威尔吧这首钢琴曲改成管弦乐曲后,丰富的音色更渲染了儿童的幻想性和幽默感。有趣的是,这首曲子再改由电子合成器演奏,发出奇特的音响,虽然失去了一部分音乐表情的力量,但却增添了乐曲的童话色彩和幻想气氛。 过去,在音乐中描写农村儿童,人们常常想到牧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五段的标题是《牧童》,不过这牧童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放牛娃,它只是儿童的玩具,嘴里还吹着小小的芦笛,一忽儿是即兴朗诵调性质的旋律,一忽儿又是轻快的舞蹈性旋律,音乐具有奇幻的童话色彩: 上述描写儿童的音乐,大多形象单一,感情纯朴,表现儿童无忧无虑的欢乐情绪。在体裁上一般都有舞蹈性的特点。节奏轻巧、速度偏快,曲调单纯少用变音,调式明朗多用大调,常在较高音区用高音乐器以较多的断音奏法演奏,句法简短,结构重复,因此主题比较容易记忆。有些小朋友很喜欢听音乐,他们问,是不是不管什么乐曲,只要多听,就能提高欣赏水平?这可不见得。 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文学如此,音乐也是这样。有些流行音乐很吸引人,似乎曲调很顺口,节奏很鲜明,但往往油腔滑调、嗲声嗲气,情调并不健康,这样的曲子就不要去听它;有些轻音乐是健康的,在休息时间,为了调剂身心,听听也是好的,但如果为了提高鉴赏力,那还是选听优秀的名曲欣赏,才能逐步提高艺术趣味。有些名曲听起来挺费劲,不象轻音乐一听就合拍,容易接受。有些艺术性强的作品可能难懂些,但是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反常的艺术可能是人民所不理解的,但是好的艺术永远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好的音乐也是都能理解的,问题是需要探求,不要怕费劲。 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说过,“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较能令人喜爱”。他还做了通俗的比喻:“诗人在他们的作品里都运用了最深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好比果壳里隐藏着果肉,而他们所用的美妙的语言就好比果皮和树叶。”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就要象品尝鲜果一样,必须透过果皮和树叶,剥开果壳,才能享受隐藏在其中的果肉。 在欧洲音乐中有不少描写儿童的音乐名著。这里介绍三部著名的组曲:第一部是舒曼的《童年情景》,在这部作品的十三首乐曲中,作曲家回忆了他的童年生活,其中既有孩子的嬉戏玩乐,也有儿童的沉思遐想。除上面介绍的《捉迷藏》外,最著名的是第七首《梦幻曲》: 乐曲表现了作曲家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和向往未来的憧憬,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由于此曲深受欢迎,所以除钢琴曲外,有很多其他乐器的改编曲。 第二部是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儿童园地》,这部组曲是作者为其五岁的小女儿写的。乐谱前有题词:“为了明天的一切,随同父亲温和的好话,本曲献给我亲爱的小宝贝。”全曲共六段,现在介绍第四段《雪花在跳舞》。乐曲开始不停地出现7123四个音,细碎的节奏不断反复,形象地表现出雪花飞舞的情景: 如听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录音,它丰富的音色,特别是模仿自然界的音响,使漫天飞雪的形象更惟妙惟肖。你听!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孩子们不能到室外游玩,他们望着飘雪的天空,显得多么惆怅而寂寞。他们怀着忧郁的心情,惦念着“鸟儿和花儿现在都不知怎样了,什么时候老天才转请呢?”这里,丰富的音色变化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真象眼前鹅毛大雪漫天飞舞一样。 第三部是另一位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根据童话故事写的《鹅妈妈组曲》。全曲共五段,表现了儿童天真无邪和幻想情趣。如第三段《丑姑娘,瓷娃娃女皇》,充满了西方儿童对古老中国的神往和遐想,音乐富有东方的异国情调。 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知道丑姑娘本来是个美丽公主,但被敌人变成丑陋的动物,为了恢复她的本来面目,她求助于陶瓷女王,这一段写的是丑姑娘为了恢复人形去洗澡,瓷娃娃们开始奏乐,长笛奏出了一个五声音阶东方风格的曲调: 我们可以想象出,童话中矮小的瓷娃娃,有的弹着胡桃壳做的月琴,有的拉着杏壳做的二胡,这些瓷器玩具在儿童的幻想中一个个活动起来了,组成一个中国的丝竹乐队,配合着中国的打击乐器,他们吹吹打打,好不热闹。突然,乐队休止,剩下管乐在低音区吹出一个简朴古老的中国音调: 乐音回荡的钢片琴重复着旋律,并由深沉的锣声伴随着,更增添了儿童想象中东方故国的神秘气氛。这些都是童话、神话题材的作品,表现手法都是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有些作品采用现实的社会题材反映儿童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社会制度下儿童的遭遇有多么不同。奥地利作曲家马勒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尘世的生活》,歌词唱到:“妈妈呀妈妈,我饿死啦!快把吃的给我呀!”“稍等待,稍等待,我心爱的儿。等我快快把面包烤!”“当面包刚刚烤好,这小孩已经饿死了!”歌曲反映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农村中贫困的孩子,因得不到食物而活活饿死的悲惨遭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0 10:43:2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3-29 10:39
That hits the target dead center! Great ansewr!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2-3-30 15:15
SzZEF4 , pamsngxzktir, [link=http://lzskubwgfjkx.com/]lzskubwgfjkx[/link], http://wnilzgsgwle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2-4-11 12:57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2-4-30 15:35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2-7-10 10:20
回复

使用道具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17 10:5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