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基点音乐〗::..
›
音响器材,音乐唱片综合交流
›
品乐-1-12 英雄——兼谈形象塑造
返回列表
查看:
6460
|
回复:
2
品乐-1-12 英雄——兼谈形象塑造
[复制链接]
Aha
Aha
当前离线
积分
67656
发表于 2003-10-25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英雄,这是多么受人尊敬的称号。群众热爱英雄,人民用各种艺术形式歌颂英雄,世界各地都有许多民歌歌颂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但是,在专业音乐创作中塑造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却产生于十八世纪后半叶酝酿并爆发法国大革命的年代。大家知道,被人尊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虽然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但其中描写的是普通人民的生活、劳动和娱乐情景,即如他的《军队交响曲》,也并未形成英雄性的形象。 法国大革命前后,群众运动的兴起,涌现一批英雄人物,音乐中也就有了英雄形象的反映。莫扎特写了四十一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是G大调交响曲,创作于法国大革命的前一年,也就是一七八八年。虽然比海顿一七九四年写的《军队交响曲》早六年,但在这部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个性比较鲜明的英雄形象。乐曲开始出的主部主题是: 这里雄壮的音调、铿锵的附点节奏,鲜明的力度变化,强烈的主题对比,都表现了刚强、坚毅的英雄性格,因而人们都用罗马神话中威力无比的主神的名字来称呼它,称之为《朱庇特交响曲》。在莫扎特的启示下,英雄型形象,它们所体现得形象境界极为广阔,但却又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便是英雄形象,九部交响曲好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描写英雄的史诗,每一部交响曲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英雄形象。 在第一交响曲中可以明显的感到莫扎特《朱庇特交响曲》的影响,它也是G大调交响曲: 但是,较之《朱庇特交响曲》,这里和声、调性发展更多,紧张度较强,个性也更鲜明,朝气蓬勃,有一往无前的英勇精神。 《第二交响曲》雄赳赳、气昂昂,具有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尤其是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简直就是一首可以配上歌词演唱的群众歌曲进行曲: 贝多芬的第一、第二交响曲,好像揭示了英雄青年时代的形象,体现了英雄青年时代的青春力量和光辉理想,既有无忧无虑的欢笑,也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有积极的行动,也有深刻的抒情。 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这是贝多芬划时代的作品,他大胆创新,第一次全面的揭示了他理想中的英雄形象。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刻划了英雄为人类的美好前途而从事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二乐章表现了在为英雄送葬的行列中,人民对英雄之死的哀悼,对英雄业绩的回忆,充满了崇高的气氛;第三乐章闪耀着英雄的青春活力;第四乐章是全曲英雄性构思的总结,显示英雄的牺牲所换取的胜利成果,描绘了人民节日庆祝的宏大场面。 第四、第六、第八交响曲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英雄对大自然的感受,或英雄的平静的日常生活;第五、第七、第九交响曲则深刻的揭示了英雄和人民一起从事的斗争,并且欢庆斗争的胜利。 不妨说,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就象一套大型的英雄交响套曲。可见,英雄形象在贝多芬交响曲中的突出地位。 除交响曲外,贝多芬在他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也有相当多的作品刻划英雄形象。如著名的《悲怆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月光奏鸣曲》。还有一首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超群绝伦的《热情奏鸣曲》,这是革命导师列宁最喜爱的一首乐曲。列宁曾说过:“我没有听过比《热情》更好的音乐,我准备每天欣赏它,这真是一种了不起的超人的音乐。我时常骄傲地、但可能是天真的想着,人类竟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热情交响曲》称得上是钢琴音乐中的《英雄交响乐》,它表现了英雄在斗争中所迸发的火一样的热情。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刻划了主人公在迷茫之中的紧张探索,在命运面前的激烈反抗,对光明前途的强烈追求。主部主题是这样的: 头两小节f小调分解主和弦的旋律在低音区相隔两个八度轻轻奏出,带有阴郁、压抑和反抗的情绪特征;后两小节宣叙性的旋律又如祈望和恳求。这四小节相对立的音调出人意料的提高大二度在bG大调变化重复以后,第十小节又在深沉的低音区出现了第三种对抗性因素,即森严而具有威胁性的“命运”动机4 4 4 3。第三种材料的尖锐对比,成为整个乐章戏剧性发展的源泉。主部内潜藏的悲剧性因素,加深了对英雄内心世界的刻划。 副部主题同主部有内在的联系,节奏型一致,都有分解和弦的音调开始: 这是英勇、沉着的音乐形象,进行曲性质的体裁,体现出对美好前途的热烈追求。在展开部贝多芬用无与伦比的主题发展技巧抒发了英雄内心世界波澜壮阔的感情起伏。这里有不可遏制的火一样的热情,有不可阻挡的勇往直前的斗争意志。深刻的不安,强忍的隐痛,坚强的信念,它们象汹涌澎湃的怒涛一样,掀起了一个接一个的感情高潮,斗争的激情无法平息,一直持续到乐章的结束。 贝多芬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七首管弦乐序曲也都贯穿着英雄主题,其中尤以第五钢琴协奏曲和《哀格蒙特》序曲、《莱昂诺拉》第三序曲最为鲜明。《第五钢琴协奏曲》也称《皇帝》协奏曲,这标题不是贝多芬自己加的,只是某些听众赞颂这部作品是“协奏曲指望”才有此名称。实际上,音乐塑造的是豪迈雄伟的英雄形象。 必须指出的是,贝多芬在音乐中塑造英雄形象时勇敢地进行探索,大胆地尝试创新。在《英雄交响曲》中,他第一个将当时最先进的辩证法运用于音乐创作,他的第一、第二交响曲虽然也有英雄形象,但是,还只表现一种英勇气概,象肖像画一样只表现英雄的一个画面,是单方面的,图是性质的。但是《第三交响曲》却运用辩证法即对立面发展的原则,利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从英雄的各个侧面和前后的发展中充分揭示英雄的完整性象。在对立面的斗争中是英雄形象不断成长壮大。 主部主题由简单的号声音调构成,这是贝多芬塑造英雄形象常用的典型音调,但是结束时,出现了连续半音下行造成的叹息型音调,埋下了对比的种子: 这主题重复时,形象立即得到发展,揭示了英雄在斗争中紧张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幅部第一主题是主部末尾叹息音调的发展: 这是英雄诚挚、抒情的申诉。但是,生活中到处有矛盾,抒情的形象立即卷入了斗争的漩涡,出现了惊惶不安的节奏: 只有在斗争中英雄的性格才能得到锤炼。随后相继出现副部第二、第三主题,其中,英雄的形象在继续发展。它时而含蓄有力,富有内在的力量,时而热情迸发,斗志昂扬勇向前。在呈示部的高潮中,英雄形象崭露头角,得到初步确立。 展开部在深入发展英雄形象时,贝多芬不是单方面地使主题力度越来越强、音区越来越高、配器越来越重,而是相反相成,使主题向正、反两个方向发展,在对比中使英雄形象百炼成钢。例如,主部主题现在变成: 原来 5 | 1 3 5 |1 -结束处的下行五度改为上行小二度,增加了紧张色彩。而副部中惊惶不安的节奏也闯进了主部,它们一起连续移调半音上行,紧张、不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停的斗争锤炼着英雄的意志。 展开部中副部的主题又一次出现,它比呈示部中更诚挚温柔,当然,软语温馨,岂是战士所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场新的斗争又开始了。这是对英雄更严峻的考验,斗争是这样艰苦,环境是这样险恶……。在展开部的高潮中,揭示了英雄在斗争中极度紧张的心理状态。英雄在斗争中筋疲力尽、疲惫不堪。斗争在发展,形象在深化,在巨大的斗争浪潮冲击下,引出一曲更抒情的悲歌,它蕴藏着深切的悼念,诚挚的同情,无比的哀痛,温暖的慰藉,这些无法用笔墨形容的深情厚意: 英雄在继续战斗,继续成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展开部的末尾,仿佛英雄在战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终于停止了呼吸。 英雄的声明中指了,但是英雄的精神是永存的。在再现部,英雄的主题得到逐渐恢复,逐渐壮大,英雄的事业终将取得胜利。听吧!在尾声中,原来惊惶不安的节奏和主部主题结合在一起: 它已经变成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的音乐。当然,最终胜利还未到来,那是第四乐章的事,这里只是预示胜利的必然到来! 通过主题一系列辩证的发展,我们可以感到英雄的胸襟多么开阔!英雄的感情多么丰富! 贝多芬的伟大,不但在于音乐上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而且,在思想上始终站在当时革命运动的前列,他所创造的英雄形象,既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代表,也是人民集体形象的化身。因此,他的英雄形象和群众形象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相互丰富的,能给人以教育,给人以鼓舞。 可是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英雄形象同贝多芬相比,不但性质有别,写法也不一样。 第一,浪漫主义是在法国大革命失败、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的恐怖气氛中诞生的,浪漫主义者往往对现实不满,同社会格格不入,很孤独,所以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英雄形象,常具有叛逆和反抗的个性。 以舒曼根据拜伦的同名诗剧创作的《曼弗雷德》序曲为例:拜伦是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塑造的浪漫主义英雄典型,是一种拜伦式的叛逆性英雄。他的诗剧《曼弗雷德》描写性情孤僻地伯爵曼弗雷德对当时社会伪善道德的强烈反抗。作为艺术家,舒曼和拜伦在气质上很接近,甚至和曼弗雷德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他的这首序曲,可说是一个深深失望的、找不到出路的叛逆性英雄的悲剧性独白。 乐曲序奏中木管乐器演奏的半音下行音调,表现了曼弗雷德性格中犹疑、彷徨的一面: 主部主题利用切分节奏和号声音调,表现激情满怀、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写了满弗雷的性格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但是这种性格是不巩固的。在副部主题中,又揭示了曼弗雷德内心矛盾痛苦的一面,它时而如堕重雾、时而奋力反抗、跃然而起: 展开部中写了浪漫主义英雄的奋力反抗,曼弗雷德性各种矛盾的各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展开部开始时,带附点节奏的音调,斩钉截铁般简短有力:表面上看,似乎和贝多芬的英雄气概一样,但是它不是和群众一步调的斗争,是游离于群众之外的孤军奋战。随之而来的是失望和愤懑。 在尾声中,开始还是斩钉截铁般强有力的:但是往后不断减弱,最后只剩下小提琴微弱的呻吟声: 这里具有英雄气概的主部主题最后出现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只剩奄奄一息。这很象拜伦的思想:“我是我自己的毁灭者,而且愿意做我自己的毁灭者。” 从曼弗雷的自我毁灭的结局,可以看到浪漫主义叛逆性英雄形象是多么软弱无力。 拜伦的其他作品《恰尔德·哈罗的游记》、《塔索的哀诉》、《马捷帕》
回复
举报
古寺
古寺
当前离线
积分
28005
发表于 2003-10-2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好的文字介绍,Aha兄对音乐欣赏很有心得。佩服佩服!
回复
举报
Aha
Aha
当前离线
积分
67656
楼主
|
发表于 2003-10-2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道秘芨-品乐-1的作者不详。“乐道秘芨-品乐-1”是我加的题头,属《乐道秘芨》之《品乐》系列,kathy推荐的被编为“乐道秘芨-品乐-4”。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灌水唠叨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12 15:4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