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19|回复: 0

品乐-1-10   天鹅——兼谈宾与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5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鹅虽然也是动物,可是人们总是对它另眼相看。这不单是因为天鹅羽毛洁白、体态优美,似乎更有一些高雅的品行惹人喜爱。 传说天鹅忠于爱情。一旦雌雄配偶,就终生想办、忠贞不渝。据牧民相告:“一年深秋,一群天鹅南迁,唯有一只雄天鹅踌躇不前。原来由于雌鹅夭折,雄鹅终日伫立,不忍离去。待三天后,此鹅遗体被人取走,才一步三回首地悻悻离去。第二年春天,它由来此肃立默哀。” 传说天鹅严于纪律。群鹅聚居,单栖的天鹅就担任警戒,一旦发现敌情,便引颈高鸣,通报同伴回避,而自己却往往躲避不及,为敌所伤。 传说天鹅从不轻易歌唱,常把绝响在心底深深埋藏,但是一旦面临死亡,它却引吭高歌,放声歌唱。 大概由于这些传说,多少年来,人们总把天鹅作为美好的形象来歌颂,作为崇高的象征来赞扬。的确,天鹅是受之无愧的。在艺术家的心目中,天鹅以它洁白无暇的羽毛、端庄挺俊的体态而成为美的化身;以它忠贞不渝的爱情,成为情操高尚的象征;以它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成为高风亮节的代称;以它临终前的引吭高歌,成为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典型。 恐怕也是这些传说,孕育了作曲家对天鹅的美感,丰富了作曲家对天鹅的想象。他们把天鹅拟人化的作为纯洁、崇高、典雅、端庄的象征,在音乐中对这些优美的品性加以歌颂。 不同于别的动物,在作曲家笔下的天鹅,并不是动物园中一般的飞禽,它们往往具有人的崇高,善良的优美品性。充满人的真挚、深沉的丰富感情。因此,音乐中天鹅形象大多是人性化了的形象。有趣的是,许多歌剧(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萨丹王的故事》)和舞剧(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天鹅,她们本来就是受魔法禁锢的善良的公主或美丽的姑娘。 当然,音乐中的天鹅形象还是多种多样的。世界音乐宝库中有许多描写天鹅的经典名作,它们塑造的天鹅形象都匠心独运、各具千秋,而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在众多的描写天鹅的名曲中,最受音乐爱好者欢迎、最通俗易懂的恐怕要数圣-桑的器乐小品《天鹅》。这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由大提琴独奏,钢琴伴奏。 作曲家是怎样写天鹅的呢?天鹅的一般性格特征,上面已介绍过,圣-桑当然可以写出这些,但是怎样表现天鹅的造型形象呢?这就要费一番周折了。 懂美术的同志知道,在描绘中是讲“宾主”的,它讲究在布局构图中,区别主次,突出主体。 这种情况在音乐中也常可看到。如我们欣赏李斯特的《瓦连士塔德湖》或肖邦的《船歌》,可以清楚的区别出乐曲音型化的背景是描写水上风光,而曲调则表达了作曲家的主观感受,即伴奏是景,曲调是情,情为主,景为宾。 圣-桑的《天鹅》也是运用这种手法,乐曲是分宾主的,钢琴的伴奏部分是宾,是写景,即乐曲的背景,大提琴的曲调部分是主,是写情,即天鹅的感情。 在伴奏部分,从乐曲序奏开始,就出现了轻柔、透明的钢琴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清澈、明亮的音响,不由使人想起碧波荡漾、水光粼粼的湖面。在这背景上,大提琴奏出了天鹅的主题: 从容舒展的旋律刻划了天鹅昂首遨游、端庄娴静的神态,在诚挚的感情中,隐约流露出几分愁意。 喜欢追根就地的音乐爱好者可能会问:这首乐曲中,背景是水,主体是情,然而乐曲的标题是《天鹅》,怎么没有确切的天鹅形象呢?风是画不出来的,但是通过柳枝的动态,可以使人感到风的存在。同样,在音乐中,天鹅也是无法造型的,但是通过碧波荡漾的湖面,加上端庄、真挚的深情,也可以使人感到栩栩如生的天鹅遨游湖面的形象。 圣-桑的《天鹅》一经发表,迅即广泛流传,近百年来,出大提琴独奏外,还被改编成钢琴、小提琴等其它乐器的独奏曲。 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中的天鹅形象与圣-桑的《天鹅》则有所不同。 这部舞剧中代表天鹅的主题在第二幕开始出才正式出现。它的伴奏部分也是碧波荡漾的水面,但不象圣-桑的天鹅在阳光灿烂的水面上,而是在朦胧暗淡的月光下,所以这里背景用小调式(b小调),由竖琴奏出: 代表天鹅的主题由双簧管演奏,它的形象温柔而带有恳求的神态、优雅而兼有凄切的气氛,按照剧情,这天鹅本来就是公主变的,所以她完全是人性化的天鹅形象,充满了人的丰富感情: 舞剧《天鹅湖》中另一首广泛流传的《四只小天鹅舞曲》也是人性化的形象,更准确地说,这是儿童化的、童话中的天鹅形象。 粗笨的大管吹着低沉而轻快的伴奏:在上面奏出带有同音反复和复附点节奏,交替使用断音和连音奏法的旋律: 奏法的对比,节奏的对比,加上木管乐器和中提琴上下呼应的音色对比,这些因素增添了乐曲幽默、谙谑的情趣,表现了类似儿童的天真活泼和调皮淘气的神态。 在芬兰作家西贝柳斯笔下的《土奥涅拉的天鹅》又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天鹅形象。是一种悲惨而又凄凉的天鹅。 西贝柳斯的《土奥涅拉的天鹅》是一首闻名世界的乐队传奇曲。它原是《卡列瓦拉》的组曲的第三乐章。 和一般写天鹅的作品一样,乐曲一开始先描写天鹅的背景——“河流”,这个河流不是一般的碧波荡漾的水面,按作曲家的标题说明:“土奥涅拉是死亡的国土,芬兰神话中的地狱,一条水流湍急的黑色三叉大河围绕着它,河上庄严的浮游着在唱歌的土奥涅拉的天鹅。”为了描写地狱和黑河,作曲家用加弱音器和分得很细的十七个弦乐声部演奏长时值的暗淡的小三和弦,造成阴森、幽暗、悲惨、凄凉的气氛。 在这背景上,英国管的独奏始终代表天鹅悲惨的歌声,其下面,大提琴和中提琴的上行旋律似乎是地狱中发出的一线幽光: 这幽光把河流中的漩涡照耀的五光十色,急流冲击着死亡之国的陡峭的海岸,是阴冷的恐怖气氛笼罩着一切。 音乐逐渐发展到高潮,河水激起了波浪,“歌声”更加悲惨,弦乐也唱出了一只悲歌: 天鹅仍在发出微弱的歌声: 这时,弦乐的伴奏部分别出心裁的用弓杆演奏,暗示天鹅正在抖动虚弱的翅膀,气氛更为阴郁。最后,乐曲一大提琴的上行旋律安静的结束,好像那微弱的幽光在悄悄的逝去。 在音乐作品中,以“天鹅”作标题的挺多,但这些乐曲不一定真写了天鹅,我们欣赏这样的音乐,重要的是注意音乐本身的写法,不能单凭标题,望文主义,牵强附会的理解。 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亨德米特有一首著名的中提琴协奏曲,标题称作《天鹅舞》。(也有译作《天鹅转子》的)但是就象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并不是描写蝴蝶一样,这首协奏曲同天鹅也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因为第三乐章引用的明歌主题原来有《天鹅舞》的标题,才有此名称。 舒柏特有一部声乐曲集,名称也叫《天鹅之歌》。但是全集所有十四首歌曲同天鹅都毫无关系。既然如此,为什么又叫《天鹅之歌》呢? 原来,这是由于传说天鹅平时是不唱歌的,但在临死前却要放声歌唱一番,因此音乐界常把作曲家最后一部作品称为《天鹅之歌》,把表演家最后一次演奏、演唱称为《天鹅之声》,甚至连制作家最后作的小提琴也称作《天鹅琴》。这部舒柏特的《天鹅之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朋友们将他最后创作的一些歌曲汇集出版的,为了说明这是最后一批作品,所以加上了《天鹅之歌》的标题。 当然,名符其实的歌唱天鹅的歌曲还是很多的,民歌中有,艺术歌曲也有。 文艺作品常常描写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在这类作品中,艺术家常用天鹅作为善的化身、美的象征,热情的歌颂善战胜恶、美战胜丑。音乐中也有这样的范例,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音画《三奇迹》中的第三个奇迹。这个奇迹描写了天鹅公主在解除魔法的禁锢以后,又飞禽逐渐恢复人形,即由天鹅变成公主的奇幻过程。作曲家巧妙的调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描绘了这个美妙的场面。 作曲家描写天鹅变成公主这个过程,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三个阶段都贯穿着一个特定的公主主题,由几个的音符组成。欣赏这三个阶段的音乐需要随时注意主题的变化情况。 第一阶段:这里同《天鹅湖》中的天鹅比较接近,也是在碧波如镜的湖面上天鹅在遨游,也是用竖琴奏出分解和弦描写碧波荡漾。 在着背景上,双簧管奏出天鹅的主题。 随即听到小提琴独奏公主的主题,但是加剧了节奏对比,出现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和高音区的颤音。 第二阶段:这是描写飞禽变人的关键段落。起初,更多的是飞禽形象,木管乐器此起彼伏地奏出快速分解的和弦音型,宛如天鹅展翅飞翔,引吭歌唱。不知不觉间,公主的主题来了,这主题一次比一次提高大二度。(1=G、1=D、1=E)开始时,更多的还是飞禽的形象。但是在发展中,逐渐的节奏缓和了、音区下降了,颤音逐渐取消,歌唱性不断加强,人性化的因素在增长。到1=bA时,已经是第三阶段了。听!一个栩栩如生、亭亭玉立的美丽公主已经含情脉脉的站在我们面前。这音乐多么美妙!多么感人!它宣告:公主已经从魔法的禁锢下彻底解放,善良已经战胜丑恶,光明终于代替黑暗。这里又听到了公主的主题,但已经是一首响彻云霄的胜利凯歌了!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7&ID=1436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0 10:40: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2 23:0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