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27|回复: 0

音乐剧概述(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年代以前的音乐剧在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在美国,它较多地受爵士乐、踢跳舞、喜剧性话剧和含有歌唱的喜剧的影响,另外美国一直有像"齐格菲"一类的轻歌舞剧(故事不重要,但歌舞制作得非常华丽),还有歌舞厅的小型娱乐性歌舞(多数在高档餐厅和宾馆演出,在现在的拉斯维加斯仍能看到);在英国,音乐剧更多地与轻歌剧、话剧,特别是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的戏剧背景相关,舞蹈方面则更贴近芭蕾舞。 20年代以后,以典型剧目的创新和突破为代表,美国和伦敦西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长足进展。 它们是: 《演出船》是真正把美国乡土的剧本故事与歌曲、舞蹈组织在一起的成功剧目,并首次在脚本和表演上都突破了种族歧视。 《波吉与贝丝》是把爵士乐与灵魂音乐以及全部关于黑人生活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并尽力维持了歌剧传统。 《俄克拉荷马》使音乐、舞蹈紧密地与故事进程结合,特别是舞蹈。 《长发》爵士音乐剧的代表作。真正体现了创新和不拘一格,不论是脚本、音乐还是登台方式,都让人充分体会到音乐剧的高度自由。 《平步青云》在音乐、舞蹈、表演三者的协同与整合上登上了新的高峰,创作过程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奥立弗》是古典的故事加上优秀的歌曲及创新布景技术。 《耶稣基督巨星》这个摇滚歌剧让人们认识到天才作曲家韦伯的出现和崛起,为音乐剧揭开了崭新一页。随后即开始了以韦伯、阿兰、勋伯格三人为首的,开创了音乐剧四大剧目为代表的世界音乐剧新阶段。 《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是音乐剧不朽的组成部分,它与《演出船》同属百老汇音乐剧第一纪元的代表作,目前很少为人熟悉。而第二纪元的代表作则广为人知,如:《音乐之声》、《俄克拉荷马》、《旋转木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等等。它们使百老汇音乐剧发生了重大变革,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极具戏剧性,而不再仅限于轻歌舞或音乐喜剧的模式。此一阶段,富于剧情的舞蹈、革命性的舞蹈创新首次把舞蹈从以往做音乐剧陪衬的角度解放出来,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地位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使它与音乐、对话、表演一样成为音乐剧有机的组成部分。 音乐剧被认为是音乐、舞蹈和表演的大综合,《俄克拉荷马》(Oklahoma)一剧是具有典范作用、里程碑式的剧目。此剧中,舞蹈设计德米尔创新地使用了民族式芭蕾,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的踢腿舞或踢踏舞。它通过音乐、唱歌和舞蹈三种形式的融合,从而使音乐剧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听音乐剧也逐渐变成一种从属性文化,这把音乐剧中的舞蹈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德米尔把音乐剧舞蹈从简单的群舞与异国情调的古典芭蕾中解脱出来,创作出独树一帜的百老汇风格。她的贡献在于她把舞蹈设计成剧情的组成部分,同时把美国风情的舞蹈风格引入传统芭蕾。她改变了人们的概念,即依感情表达设计舞蹈步伐、姿态和韵律,而非角色和环境。从此"舞蹈设计"一词渐渐流行并意味着一种创造性艺术家和正宗艺术。一批舞蹈设计天才亦随德米尔之后成长起来,其中之一就是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他设计了《西区故事》和《屋顶上的提琴手》。 《长发》(Hair)是摇滚音乐剧的代表作。它先在外百老汇的先锋剧场登台,剧情的发展并不紧凑,有明显而强烈的反越战内容。高特·麦可德莫(Galt Mcdermott)创作了极富感染力的现代音乐;歌词与剧情发展关系不大,而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更象是嬉皮士的吟诗。它恰恰契合了当时英国的反叛年代和美国强大的反政府运动,因而一再走红。创造了各地巡演、大棚车演出公司及当地"土著"演出公司等商业运作的先例,为百老汇戏剧界带来了不少的活力和经验。使低成本音乐剧成为可能。 《平步青云》(A Chorus Line)是一部关于百老汇音乐剧的百老汇音乐剧,它的创意源于九位音乐剧舞蹈演员与他们的舞蹈老师一起展开的一次个人情感经历的讨论。1975年5月21日在外百老汇演出成功。从概念到演出,从实验发展为最终制作的成功,这在音乐剧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该剧把一组组序列演出拼在一起,让演员们共同分享他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故事。而导演试图发现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观演之间的距离被拉得那么近。创下了当时百老汇历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6137场)。该剧在1976年获9项托尼奖;1984年的托尼特别奖;1975年获纽约剧评奖及最佳音乐剧;1975年的普利策最佳戏剧奖;1976年戏剧界奖的五个奖项;1977年伦敦晚间标准奖的最佳音乐剧奖。 伦敦西区音乐剧的发展: 1893年由制作人爱德华兹(Edwardes)在威尔士王子剧院推出了音乐剧格式的音乐喜剧《欢乐姑娘》(A Gaiety Gril)。该剧描写了欢乐剧院里跳舞的女演员济身上流社会的故事,获得很大成功。在这之后的很多年被成为音乐剧史中的"《欢乐姑娘》时代"。后来进入由当地喜剧家、作曲家本地化了的豪华轻歌剧。 1916年,演员兼作家出身的奥斯卡·阿舍(Oscar Ashe)创作了欧洲轻歌剧模式的音乐剧《Chu Chin Chow》,该剧极具异国情调,剧情类似天方夜谭,成为英国现代音乐剧史上的突出杰作。再加上史无前例的大量广告宣传,该剧连演了2238场,时间比一战还长。从宣传攻势来讲,它创了纪录,直到卡麦隆·麦金托什的出现。 1953年,爱情音乐剧《男朋友》(The Boy Friend)再创佳绩,连演了2000多场之后转战百老汇。该剧以精确的传统风格、崭新的制作著称。同年,伦敦西区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沙拉日》(Salad Days)公演,在百老汇却惨遭失败。 1960年,《奥立弗》(Oliver)上演,该剧根据英国小说《雾都孤儿》改编而成,是伦敦西区的代表作,至今仍在重演。它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布景概念,以后的人确实接受了这一创新。 《耶稣基督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 作曲: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作词:蒂姆·莱斯(Tim Rice) 1971年10月12日在百老汇首演,该剧由年仅23岁的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创作,他当时还是一位无名的英国青年。安德鲁的《耶稣基督巨星》是一个卓越的音乐典范,而且大部分音乐是摇滚乐,这是一部对经文、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心理探索的剧目,是史诗型与摇滚歌曲的融合。舞蹈是体操与运动式的风格,舞步很少,主要是剧情支撑着舞台的活动,它把一个世人熟知的古代故事用摇滚来表现,着力于民众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冲突与摩擦。这是令人震惊的创新!但当年的制作令作者很不满意,25年后,安德鲁选择了盖尔·艾德华兹来导演该剧的重演。 《马丁·盖尔》(Martin Guerre) 鲍伯利与勋伯格的《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开创了音乐剧历史的第三纪元,歌剧风格再次占主导地位。1990年俩人共同选择了《马丁·盖尔》。该剧上演的时间虽还不长,却正在稳步赢得声誉和市场。它带来了像历史故事那样宏大、深沉、充满激情的音乐,且有大歌剧的某种风格,让人感受到《唐·璜》和《麦克白斯》的遗风,同时又有针对不同角色的风格独特的变化,舞台表演非常精致,故事扣人心弦又喻意深刻,剧情中安排有好几场绝妙的群舞。故事取材于当年的寇拉思写的畅销小说,在该剧的创作中,作者把故事与16世纪法国的宗教冲突结合,宗教信仰与血统和继承权上升到同等高度,这与小说和电影都相去甚远。 音乐剧的出台还导致对其它文化作品的讨论和了解庇隆时代的热情,舞蹈风格也就走入了音乐剧史上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踢踏舞和踢腿舞风格为代表的二三十年代,第二阶段是以芭蕾舞和为主的40年代,第三阶段是《西区故事》所开创的更具有民族舞蹈和爵士舞蹈风格的五六十年代,他的研究产生了现实主义舞蹈语汇。 这个世界确实被音乐剧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音乐剧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4-26 16:3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