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75|回复: 1

吴禄贞保卫延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鲜族是什么时候进入东北的,请看:"贵军如果不马上退出这里,只有用武力解决!” 巍巍长白山,浩浩图们江,是我国东北边疆的国防屏障。20世纪初叶,日本帝国主义打着所谓解决中、朝界务问题的幌子,向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有预谋的侵略活动,我国延边地区的爱国志士在吴禄贞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致使纠缠三年之久的间岛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暂时遏止了日本侵略者向东北扩张的野心。尽管清政府慑于日本的压力,在“间岛”问题上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毕竟是清末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一次少有的胜利。这段历史被史学界称为“间岛”事件。               “间岛”预谋   1905年,日俄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拥有特权。同年11月,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保护条约》,朝鲜实际上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的版图堂而皇之地由海中三岛扩展到了图们江南的东亚大陆,与我国隔江相望。进而,日本侵略者又把贪婪的目光投向我国东北。1906年春,伊藤博文作为日本天皇任命的第一任朝鲜统监,到汉城莅任,正式挂起了统监府的牌子,朝鲜的内政、外交大权完全控制在他的手里。从1885年起,伊藤博文四次出任日本首相,其执政期间曾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领土台湾,并把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   伊藤手下有一个叫斋藤季治郎的大佐,其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在日俄战争中曾任日军名将乃木希典统率的第三军参谋长,尔后久居中国大陆,汉语比较地道,是个“中国通”。数年后,他又有了新的使命,成了一个专门搜集刺探中国情报的日本特务。伊藤博文对他很是赏识,故委以要职。   伊藤博文欲将其魔爪伸到中国的延边地区,仍然沿袭了日本对外扩张的老路。但连个招呼也不打就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毕竟不是那么回事,总得找一个借口,或等待一个时机。于是在他的策划下,斋藤带领一伙人或假装成到中国东北旅行的游客,或扮成商人,潜入延边地区。他们先是偷偷地渡过图们江,进入我国境内光霁峪前的夹江滩地,而后又转到延边的局子街(今延吉市)、老头沟、头道沟等地窥探虚实。   1907年的5月,大地回春,冰雪消融,连绵起伏的长白山脉金达莱开放,艳阳高照。三五成群的日本人跑得更勤了,他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延边,西北到宁古塔,东北到珲春,西南到长白山。就连主谋吞并朝鲜有功的陆军大将松川敏胤,也怀着“醉翁之意”,一次次地跑到延边刺探情报。   经过数月的侦察,斋藤回到朝鲜,把搜集到的情报向伊藤博文作了秉报。伊藤对那块夹江滩地很感兴趣,尽管它在斋藤勾画的草图上不过占了指甲大小的位置。斋藤对他说,这里就是当地的韩民所称的“间岛”,是应该处于我们的“保护”之下的……伊藤却在草图上大大地画了一个圈———这家伙的野心可真不小,我国吉林省的延吉、汪清、和龙及珲春等县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了“间岛”,下一步只是考虑如何把它变成“第二个朝鲜”的问题了。他对斋藤说,“间岛”是日本帝国的“生命线”,是统统需要我们加以“保护”的。一个所谓“间岛”问题就这样炮制出来了。   1907年7月30日,日俄在俄都彼得堡签订了瞒天过海的《日俄协约》,同日还签订了旨在瓜分我国东北三省的《日俄密约》。伊藤博文认为条件成熟,立即于8月18日急电斋藤季治郎,命其于19日由会宁出发,率领日本宪兵进入我国延边。   同一天,清政府即接到日本驻华公使阿部守太郎送达的照会:“为照会事,兹奉帝国政府训开,间岛为中国领土,抑或为朝国领土,久未解决,该处韩民十万余,受马贼及无赖凌虐,拟即由统监派员至间岛保护,请速电该处华官,免生误会为要!”   清政府突然接到照会,顿时惊慌失措。还没有等到中方前去交涉阻止,日本方面的斋藤季治郎已经率领大批武装宪警,强渡图们江,进入了我国延边数十里地区,并在龙井村内天宝矿主程光第的大院挂出了“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的牌子。   “间岛”的膨胀在我国东北大陆上,本来没有所谓的“间岛”之地和“间岛”之名,那么何以在突然之间成了日本出兵中国的借口呢?   原来,图们江自茂山而下,沿江有许多滩地,其中光霁峪(今延边龙井县开山屯附近)前的滩地最大,纵10里,宽1里,有地2000余亩,我国将这块滩地称之为江通滩、夹江或假江。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中朝两国划定以图们江为国界,这块地方位于中国一侧,自然毫无争议地属于中国领土。   清初,蜿蜒起伏的长白山地区,被清朝的皇亲国戚们视为“龙兴之地”,广阔的图们江北岸由于禁山围场,一度曾经渺无人烟。1869年(同治八年)起,图们江南岸的朝鲜钟城一带经历了罕见的年馑,大批灾民纷纷渡江越垦谋生。清政府虽加以阻挠,但终因“天高皇帝远”,只好任由韩民在延边居处。到了光绪初年,清廷迫于这一既成事实,废除禁山围场的旧制,实行了“移民实边”的政策,在延吉设厅节制,委派官吏治理;又在吉林南冈、珲春等处设立垦局,招募中朝两国人民开荒垦种,每年收缴一定的租银。   然而,越垦谋生的韩民并不十分“安分”。1881年(光绪七年),韩民于图们江北岸私自挖掘了一条水沟,使江水分出,这样就出现了一江分流之中的“夹江”滩地。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朝鲜官员李范允致函清朝垦局,指夹江滩地为“间岛”,从此这里有了“间岛”的称谓。也就在这一年,李范允统兵扰边被清政府出兵平息,中朝双方边吏商订了《边界善后章程》十二条,其中第八条规定:“古间岛即光霁峪前之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仍循旧办理。”再次声明这块滩地属于中国领土。   可是大出人们意料之外的是,所谓“间岛”问题在沉寂了4年之后,又死水复出,引起轩然大波。而且随着日本侵略者的胃口的增大,“间岛”的地域也不断膨胀。日本人要对延边地区动武了,他们料定清政府不是他们的对手。   斋藤季治郎在延边地区划定了会宁间岛、钟城间岛、茂山间岛等五区,又在局子街、头道沟等要地设宪兵分遣所14个,所辖区域达千余平方公里,分土设官,发号施令,俨然成了中国境内的外国政府。清政府曾通过外交途径复照日本公使阿部守太郎,严正声明所谓“间岛”问题纯系子虚乌有,该地是中国领土无可非议,但日方对要求其撤出的复照却置若罔闻。由于当时清军在延边的守备薄弱,以武力强行驱逐已无可能,于是这个外国的政权机构公然出现在中国的领土上,成了国际震惊、国人汗颜的一个奇特事物。                  吴禄贞勘界   1907年夏季,一队轻骑由吉林省城出发,昼夜兼程,赶往延吉。为首者,是年轻干练的吴禄贞,此行目的是到吉林边境地区调查界务(直到今天,那场斗争的胜利还同这位官吏的名字联在一起,载入史册,永志民心)。   吴禄贞原籍是湖北省云梦县人,光绪六年正月(即1880年3月)生于书香门第。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后由调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选送去日本留学。1900年7月,吴禄贞正式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吴禄贞到东京的时候,正值日本打败清政府之后,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由一个并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而跻身于帝国主义的行列。相比之下,吴禄贞深感清政府的腐败,当权者的昏聩无能。这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并与革命党人频繁接触。 后来他秘密加入了“兴中会”。这一年,他受孙中山的委派回国举起了武装反对清政府的大旗。起义失败后又去日本复学。1901年冬,吴禄贞学成毕业,成为年轻有为的军事人才,与同校留学生张绍曾、蓝天蔚并称为“士官三杰”。   “间岛”事件发生后,清政府仓促对日本进行外务交涉,然而在查阅准备谈判所需的文件时,竟拿不出一份精确、像样的地图来作为佐证,以致清政府的外交大员在谈判桌前摊开的地图竟是翻印日本人篡改过的。吴禄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徐世昌的派遣,前往延吉调查,以便彻底揭穿所谓“间岛悬案”的真相。   盛夏的东北,骄阳似火。吴禄贞带领两名助手和6名测绘员“冒暑就道,跋涉山水,穷极边塞”,备尝艰辛。他们取道敦化县到延吉,赴珲春,沿图们江北岸东进登长白山,对边界进行实地测量,绘制地图。这是历史上中国当局对延吉境内的第一次全面踏查,历时73天,行程2600多里,凡是与中朝界务有关的地段,都逐段地进行了精密的测量,获得了大量的边界勘测数据和资料。根据这些珍贵资料,制成了有史以来最为详实准确的《延吉边务专图》(即“延吉厅专图”)。这张地图和1908年4月写成的《调查延边边务报告书》,以及其他历史文献,在清政府对日交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才用兵最使吴禄贞感到棘手的是延吉的边防兵力。当时延吉只有吉强军数营,而在他身边的马步兵也不足200人,沿江防务处处吃紧,一旦发生不测,边防形势便岌岌可危。为了有效地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抗衡,吴禄贞首先派兵对龙峪衙门进行保护,并训令当地长官不得离开任所,照常处理事务;同时在延吉各处张贴安民告示,揭露斋藤一伙的侵略行径,安抚当地百姓。吴禄贞还采取了必要的应急措施,将有限的兵力集中到沿江渡口布防,阻止日军的继续侵入;又调集各处的人力维持治安,以防止出现突发事件给日本入侵造成借口。   斋藤本以为用偷袭的手段侵占延边功在必得,不料却遭到了当地军民的顽强抵制,因此也就不敢进一步贸然行动,继续扩大“战果”的计划也泡了汤。双方一时处于僵持状态。   这时的吴禄贞并不轻松,他知道日本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不断上书清政府,激陈日军重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十分严峻,要求清政府派兵增援。然而,腐败的清廷深恐惹怒日本人,引起外务交涉,使冲突加剧。因此,吴禄贞得到的答复只是“稳慎和平”、“镇静维持”的谕旨。   正当吴禄贞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在不久前到长白山下的夹皮沟一带调查边务时,他曾经遇到一支驻扎在夹皮沟金矿的民间武装,足有二三千人。夹皮沟地处吉林省桦甸县东南,自清咸丰末年(1854年)起,被称为“韩边外”的祖孙三代人即冒犯清廷的例禁,在这里率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7-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文蔚朝鲜之行   中日“间岛”交涉,引起中国人民的关注,吴禄贞的爱国拒日斗争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1908年初,清政府东北督办公署督办陈昭常和吴禄贞商议,决定派二等参谋柏文蔚去朝鲜的汉城,了解一下朝鲜的形势。   柏文蔚化装成商人冒着严寒从局子街出发,昼夜兼程,经朝鲜的会宁、清津、西湖津、元山、釜山,到达汉城。由于日本的入侵,朝鲜内部分成两派势力,兵部尚书闵东镐主张拒日,结果媚日求荣的李完用占了上风,把国王给废了,日本控制了朝鲜。通过关系,柏文蔚认识了朝鲜户部尚书的儿子,此人系纨子弟,家里有一本十分珍贵的《大东舆地全图》,这张图在他的手里无足轻重,但在“间岛”问题的交涉上,却是一份铁证。因为这份历史地图清晰地标明了延吉地区为中国领土。有人愿出500元的高价买一张破旧不堪的地图,令这位户部尚书的公子喜出望外,因此柏文蔚很顺利地得到了这张地图。   不久以后,这位公子哥才知道闯了大祸。日本警察探听到了这件事,并据此逐级上报。统监府得知有人购走了《大东舆地图》,而且是一个叫柏文蔚的中国人,无异于有人在统监府内扔了一颗炸弹,伊藤博文立即下令追查,不惜一切代价追回原图。   柏文蔚来汉城的任务虽已经完成,但处境越来越危险,他只好到中国驻朝鲜领事馆暂避。总领事马廷亮怕引出意外事件,因此嘱咐他立即返回国内。路上,日本警宪到处设卡盘查行人。一名日本宪兵拦住了柏文蔚,手里还拿着一张写着“柏文蔚”的字条问他:“认识这个人吗?”柏文蔚摇摇头称不认识。宪兵不放心,又对他搜了身,没有查到什么,只好把他放了。柏文蔚乘车赶到仁川,而后乘轮船到烟台,转回奉天。此时,柏正巧遇到了也在奉天的吴禄贞,于是将汉城之行作了报告,并呈上了那份珍贵的地图。日后,这份地图成了对日交涉的重要依据。              查封天宝山银矿   1908年2月,日本人企图将图们江南岸朝鲜境内的铁路延伸到江北中国境内,受到中方的坚决抵制,日本遂加紧了对我国领土的渗透与蚕食。   斋藤再次派遣大批警宪,强行在我国江北境内树立木桩,把中国地名改为“间岛”某某社。结果木桩刚刚立起来,就被愤怒的中国民众拔掉焚毁,日本官员到边务公署去无理指责,亦免不了被严词驳回。日本警宪和帮凶们开始对当地民众进行迫害,勒索钱财。看来,对付 这伙强盗加无赖,只有采取必要的强硬手段。吴禄贞一方面派人前往斋藤处,提出严正抗议,一方面根据当地居民的反映,逮捕了日本非法任命的总社长李羲英等人。   国难当头,汉奸是国人最为痛恨的民族败类,吴禄贞决心拿大汉奸程光第开刀。程光第是天宝山银矿矿主,清政府赏了他五品顶戴。天宝山银矿在当时是东北最大的银矿之一,1889年起由珲春招垦总局开办,其股东主要为吉林将军、珲春副都统以下官吏等,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该矿1890年至1898年间共产银300万两,有中朝矿工500多人。由于官吏的横征暴敛,经营腐败,1899年,矿工在朴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天宝山矿几乎陷于停顿。同年,矿主程光第由于“亏欠国库公款5万银两”,被清廷革职。虽然后来程光第暗中行贿,使了路子,恢复原官,但清廷并没有行文让程继续办矿。   事后,程光第卖身投靠了日本人,与日商中和公司经理中野二郎套上了关系,并在日本官方支持下订立了“天宝山采矿草约”。“草约”规定:“向朝鲜运出矿砂,中国官员不得干涉”,“将昔日提炼所弃矿渣全部交付中和公司”。日方在1907年到达这里后,延吉厅署立即进行了坚决抵制,并宣布:程光第私订条约,我国不能承认。指出:“程光第身为五品顶戴而藐视国法,竟敢勾结日寇私订条约,引狼入室。日寇强占天宝山,将来会蚕食整个东北,这是莫大潜伏之患。”朝中矿工亦与日本资本家对抗,并拒绝运送矿砂出境。   1908年11月7日,吴禄贞下令查封了日本人侵占的天宝山银矿。8日,吉林巡抚照会吉林日本领事:“查程光第,前因办理天宝山银矿,亏蚀官项,光绪三十一年冬间奏参在案,嗣虽设法弥补,开复原官,而并无札委续办矿务之照文,是程光第已无开矿之权力”,“中野并未调查程光第有无办矿之权限,私自与之合约应立即取消。”20日,东三省总督照会日本驻吉林领事,下了逐“客”令:“程光第既去,则中野不能留,令中野离开天宝山。”日本领事岛川接到照会后火冒三丈,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应对办法来,只好回照硬撑着面子威胁说:“天宝山不维持现状,会引起燎原之火。”中国终于收回了天宝山银矿的主权。              签订《中日间岛协约》   吴禄贞与日本侵略者交涉“间岛问题”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当吴禄贞名声雀起的时候,督办陈昭常已感到面上无光了。1908年冬,在陈的排斥下,清廷解除了吴禄贞的边务督办职务,任陈昭常为吉林巡抚兼边务督办,以傅良佐为帮办。但陈昭常和傅良佐不过是两个“未能远谋”的庸才,在对日交涉中屡遭失败。傅和日本人打交道,办理边务,连他自己也感到“力怯”,因此在遭了半年“洋罪”之后,坚决辞职不干了。清廷不得不再次起用吴禄贞,先是许诺吴禄贞继任帮办,吴禄贞为了免遭陈昭常的进一步忌恨和排斥,请任督办,专司奏事,不受吉林巡抚节制。清政府没有治理边务的将才,只好同意。   1909年4月,吴禄贞由奉天再次回到延吉厅任边务督办,由陆军协都统擢升陆军协统,并加陆军副都统衔。   此后,吴禄贞多次与日交涉,根据翔实的材料,确凿的证据,逐一批驳日本政府的来文,并援引朝鲜人著《地理小识》等十余种中外论著,论证中朝两国国界。   吴禄贞在他所编辑的10余万字的《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中,全面论述了延吉厅的疆域历史、建制沿革、地理形势、朝鲜居民越垦始末、中朝图们江界务交涉过程,日本制造“间岛”问题的图谋,以及日本侵略、经营延吉厅的行径和政策等。由于吴禄贞对日交涉的成功,使日本的进一步侵略行动遭到遏止,伊藤博文只好改变策略,将“间岛问题”提交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向中国政府提交长篇照会,就“间岛”问题继续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清廷命吴禄贞、周维桢代写了万余字的边务节略,复照日本驻华公使。日本政府在有力的事实证据面前,理屈词穷,诡辩无术,不得不承认图们江以北之延吉厅为中国领土。   1909年9月4日,清廷钦命梁敦彦和日本特命全权公使伊集院彦吉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间岛协约》。条款规定:“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朝两国国界……”历史悬案终告结束。然而,当时的清政府把“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奉为国策,因此不可能取得外交上的完全胜利。依照《协约》,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四处,被日本帝国主义攫为开放的商埠,并取得了在这些地方设置领事馆的权利,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与吉会铁路的修筑权等。   1909年11月3日,日本“间岛总领事馆”在龙井村正式挂牌,日本总领事永龙久吉带领随员40多人出席开馆典礼。吴禄贞奉清政府之命出席了典礼,但内心忧愤难平。此时他已经认识到,不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只能受人欺,挨人打。令人痛心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当吴禄贞、阎锡山分别担任总司令与副总司令,计划出兵进击北京的时候,吴禄贞及他的助手周维桢同遭暗杀,吴时年31岁。                                 考察“间岛”交涉的得失,不能孤立地分析《图们江中朝界务条款》,而应该把它与同时签订的《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因为这两个条款是日本对清政府实行外交总体战的产物,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难免以偏概全。东三省六案交涉总的来看清政府得失相当。一方面迫使日本承认了中国对“间岛“的主权,粉碎了日韩合谋要将延吉地区并于朝鲜的阴谋;另一方面,所签订的两个条款中都有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款。然而,分析这两个条款所带来的外交结局,却不能脱离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前面述及,日本协调与英俄法三强的关系,使清政府在外交上陷于极其不利的境地,然后通过一系列事件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以配合谈判桌上的讹诈。而在日本强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压力下,在韩人越界殖民、日本非法入侵的既成事实面前,清政府能在外交场上与日周旋,最终挫败日本侵占延吉地区的阴谋,实现了维护领土主权的目的,应该说是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局部斗争的胜利。然而,“间岛”交涉 的成功又是与东三省五案交涉妥协相联系的,夸大“间岛”交涉的成果是不恰当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贫弱衰落已成积重难返之势,在对外交涉中想全面粉碎侵略者的勒索是不可能的,纵使奋起抗争,也只能在某些问题上取得局部的、有限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18 20:5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