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Nos. 1 & 4
Composer: Ludwig van Beethoven Conductor: Christoph Eschenbach Performer: Pascal Moragues, Lang Lang Orchestra: Orchestre de l'Opéra de Paris Audio CD (May 8, 2007)
使用道具 举报
埃申巴赫一直很困惑:“为啥一个17岁不到的男孩能把如‘勃拉姆斯间奏曲’这样的作品理解得那样精辟,他的理解远不止熟悉作品、纯粹技巧那么简单。我惊异于他的天赋和独立,他完全是一位音乐家,而不仅仅是技巧匠人,就像许多从亚洲来的演奏家那样,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全身心投入的音乐感!”这促成了埃申巴赫与郎朗牢固的友谊;时间飞逝,这位指挥家更像郎朗音乐上的知己伙伴,“当然,我们经常合作音乐会,但我们的友谊早已超越音乐会这个平台。这是真正建立在伟大坚定自信基础上的音乐的交流对话。”埃申巴赫解释:“郎朗的老师格拉夫曼并没反对郎朗每隔两三个月来与他见面合作排练新作品,他一直坚持这样做。我们定期演奏、讨论和分享音乐”,这意味着埃申巴赫愿意与年轻一代有才华大师们分享他的经验,“为什么我要保留我所学到的知识呢?当年我也从前辈那里学到很多,比如1964年我弹奏贝多芬“第一钢协”录音时,是与卡拉扬合作,他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的引路人”。
贝多芬的这两部作品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郎朗之前与埃申巴赫成功合作过第四钢琴协奏曲,这次非常幸运又主力提纲“一、四两部作品”,把两部作品合为一辑录音是他们热情的一个决定。埃申巴赫承认:“不过我更多听他的意见,更多时候我被他折服,使我相信他像恰是为演奏贝多芬而生”。实际上,第一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创作于第二钢协(降B大调)之后的,于1795年3月29日在布格费特出版,然后,那种感性真挚的力量让人为之动容,尤其是第一钢协慢板乐章;郎朗认为:虽然它是最正宗的古典曲式结构,但这章“广板”显然是浪漫性格的。他确认,这个版本他与埃申巴赫比较过,认为“已经是肖邦音乐早期风格的显现”,郎朗对“广板”这个乐章有着特别的感觉:富于生动投入的感情。贝多芬经常强调的是特别的精确,绝不容忍:‘大约、差不多、接近’这样的字眼。所以埃申巴赫有着良好弹性节奏的感觉,要求在不超越拆解作品结构情况下适当的处理,给我很大音乐直接表现的自由空间。《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首演于1808年12月22日维也纳,它的结构里隐含了第五、六交响曲与合唱幻想曲的音乐元素。埃申巴赫认为:“80 %演奏的创意都是我的伙伴的,郎朗补充到“G大调协奏曲”是一部纯粹的钢琴协奏曲,我乐于分享他的意见”。
既然第一钢琴协奏曲仍未完全脱离海顿、莫扎特的传统的话,那么第四钢琴协奏曲中,贝多芬发明了一种叙事结构,不仅限于诸如去衡量在钢琴独奏进入时如何使表演显露更多的甜美的、温柔的成份。如果让独奏家感觉到自己演绎这个主题时必需的舒适的程度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你会感觉自己如此孤独而面对那些繁重工作时的无力感。郎朗承认:“这就是为什么说慢板乐章,就像是钢琴在面对管弦乐队奏出的不协和和弦时索求一点表面的仁慈一样”。“那是非常丰富的歌剧化场景,这是奥菲纽斯在地狱恳求尤里迪斯释放他一样。”奥菲纽斯很快与尤里迪斯在一起 -传奇的故事 -相反 -他们却从未碰面会见过了。但是,这里在最后一个乐章进行时像是告诉我们:这是郎朗与克里斯托弗.埃申巴赫合作的前沿,回应了完美和谐的合作精神!
弹得很不好,听了会失望。
朗朗还真是浮躁,弹成这样就敢出唱片
“大师”把人丢大了~~
不喜欢;贝四恐怕不是他的“强项”作品“动静”之间把握一定差劲。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5 04:4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