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677|回复: 31

巴赫入门唱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1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巴赫入门》,对唱片介绍得不够详细。现在专门发一贴,向巴赫入门者推荐有代表性的12张唱片,对乐友或许有参考作用。我推荐的12张巴赫唱片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推荐曲目有浅到深;
2.是巴赫的代表作品;
3.是经典版本,大多是大师名版;
4.容易购买;
5.不推荐一些很难购买的版本,尽管她很优秀,也不推荐偏门作品;
6.唱片价格合理;
7.此贴只供参考。
我希望我的推荐对乐友有参考作用,能够帮助一些入门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巴赫唱片,少走弯路。最终使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喜欢巴赫,享受巴赫的伟大音乐。下面开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46960400.jpg

1.PHILIPS 446 533-2 10 马里纳的巴赫《乐队组曲》

我觉得这是巴赫入门的最佳唱片。《乐队组曲》通俗易懂,马里纳的指挥一流,极具灵气。这个菲利普小双张还有谢林的巴赫小协,也是一流演绎,这套唱片非常超值。巴赫的这套《乐队组曲》一共有四首,编号为BMV1066-BMV1069。作品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之间,前三首创作于1723年巴赫迁居莱比锡前夕,第四首创作于作曲家定居莱比锡之后不久。由此可以看出,《乐队组曲》属于巴赫“科藤时期”的重要作品。巴赫所作的《乐队组曲》应该远不止这四部,很多没有流传下来而丢失了。这四首曲目显示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庄重、典雅的舞曲乐风以及多姿多彩,充满朝气的民间生活。《乐队组曲》是巴赫最通俗的作品,也很优美,广为流传至今。这部作品体现了巴赫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这种热爱是非常真挚的,我们可以在乐曲中轻易感受到。我们可以特别留意第三组曲,里面有经19世纪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密改编后,流传至今的不朽名作——《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曲子是家喻户晓的。马里纳是巴赫专家,马里纳和圣马丁室内乐团的巴赫是真正是二十世纪的巴赫。他们的演奏富有活力和朝气,他们使用了现代乐器。因此他们的演奏尤其是弦乐器的演奏光辉通透而生气勃勃,温和恬淡而不柔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472063982.jpg

2.ARCHIV 427 143-2 A GA2 卡尔.李希特的《布兰登堡协奏曲》

这是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的最著名版本。“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编号BWV1046至BWV1051),原名《六首为不同乐器而作的协奏曲》,因其手稿于19世纪中叶发现于勃兰登堡,故改为现名。”巴赫在这里模仿了当时意大利维瓦尔第等人的“快-慢-快”三乐章布局,但也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同类作品中最气势恢弘的作品,也是所有合奏协奏曲中最优秀动人的杰作之一。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摆脱了巴罗克音乐的肤浅与单调乏味,用一种平静而慈和的心态向世人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而这套作品精巧高超的创作技法与完美和谐的结构又成为欧洲管弦乐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卡尔·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乐团,68年获德国唱片大奖。李希特在指挥演奏中特别注重音乐的内在结构和浪漫气息的情绪,听起来十分庄严、宏伟、富于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482669009.jpg

3.PHILIPS 420 700-2 葛鲁米欧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比四大小协更好听。“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一共有三部,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非常有名。这三部协奏曲写于巴赫在科藤的时期,大致创作于1717至1723年之间。a小调协奏曲编号BWV1041,通常被称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E大调协奏曲编号BWV1042,也被称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则协奏曲则是为两把小提琴而作,被称为“二重协奏曲”,编号BWV1043。据说巴赫当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至少应该有六首,但如今能够找到原谱的只有上面提到的三首,这得益于在巴赫有生之年,这三部作品的乐谱被反复转抄方才得以流传下来。就总整体风格而言,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所使用的乐队规模相当之小,伴奏主要由弦乐合奏、羽管键琴和数字低音所组成,所以听起来显得相当秀媚、清新。好版本太多了:葛鲁米欧,谢林,大卫,平诺克.....如果只能选择一个版本,我还是推荐葛鲁米欧。葛鲁米欧是法比学派的最后代言人,以善于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而闻名于世。葛鲁米欧的演奏极其高贵华丽,庄重大方。他驾轻就熟地表现这些作品 演绎舒展大方,毫不卖弄技巧,小提琴音色甜美而饱满,听来心旷神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492954233.jpg

4.SONY SM2K 52615 拉雷多,古尔德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

巴赫的这组小提琴奏鸣曲大概是他1717年至1723年在科腾创作的,有着逻辑严密的结构和歌唱性极强的旋律,如果说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帕蒂塔表现了一个世界和宇宙,那么他的小提琴奏鸣曲则更多地表现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据说巴赫在创作前六首奏鸣曲的时候妻子刚去世,所以这组小提琴奏鸣曲非常伤感,幽怨,充满着哀怨之情,都深深地表达了巴赫对亡妻的缅怀和悲痛,是他对失去亲人的心灵告白,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抚慰。后四首有人怀疑是伪作,也有人认为是他改编的,但也同样充满着鲜明的巴洛克特色。巴赫这部作品有两个版本是不相上下的,非常优异。就是这个版本和葛鲁米欧的版本。之所以推荐这个版,是因为这是一个钢琴版,入门者容易接受;而葛鲁米欧的版本是大键琴版,入门者对大键琴可能会不大适应,但格洛米欧这个版本是小双张,更超值。从聆听角度来说,我更喜欢拉雷多和古尔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503594757.jpg

5.DG457 701-2 米尔斯坦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

这个版本毫无疑问是米尔斯坦最出色的巴赫无伴奏。可以说是学习巴赫小无的教科书了。而且因为这个版本非常容易买到,价廉物美。所以推荐。但我觉得这个版本太工整了。并非我的首选。但她比EMIMONO版更加完美。米尔斯坦录制这套无伴奏的时候已经七十岁,驾轻就熟的高超技巧不论在分句、主题的发展变化上都有极完美、极高水平的演绎。70年代留声机和企鹅都给以至高无上的赞美。而整部作品最出色的是第二帕蒂塔里的夏空了,他那果敢高超的运弓,气势如虹,提琴发出的无比高贵的音色,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恐怕没有人的夏空拉得那么好了。这个版本可以说是米尔斯坦一生琴坛生涯的最佳代表作。她的头版黑胶在今天价格是非常吓人的。关于巴赫小无,刚写了一个帖子,还有很多选择,供参考: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114127&ftdate=20070227&nTypeId=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514080124.jpg

6.BMG 09026-61436-2 斯塔克《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从卡萨尔斯开始,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对爱乐者来说,已经成为大提琴作品中的《圣经》。表面上,她是六首为大提琴所写的组曲,但经过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心灵解读,她包含无限的含义......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在当时组曲有其约定成俗的配套组合,也就是“阿勒曼舞曲-库朗舞曲-萨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的标准组合模式。我们要了解这些舞曲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组曲从而理解整部作品。听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从第一组曲和第三组曲入手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从局部到整体。最终整体来理解这套伟大的组曲。虔诚的斯塔克先后五次演录这一伟大作品,而92年RCA版更是斯塔克的巅峰之作,体现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对另一伟人巴赫的无限敬意,并获得了格莱美大奖。对艺术的美的无限追求和不懈努力和超越,使得他的演绎一次次地接近真理……这个第五次伟大录音,丰富的细节,清晰的层次感,精确无误的弓法,都是史塔克这位年事已高的艺术家对巴赫作品的一生总结和心灵告白。美妙绝伦的琴声中,充满了两位老人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刚毅.如果只能选一套,我就选这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523397137.jpg

7.BMG GD60949 里赫特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赫的伟大键盘作品当然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了。舒曼曾说: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曲集作为每日必备的作业,你必能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与这套不朽曲集有着某种神奇的缘分.乐圣和天才莫扎特都曾抄录其中的一些赋格曲,钢琴诗人肖邦也曾认真研究过.这是音乐史上的旧约圣经,她出自心灵并回归于心灵,这是键盘作品中的永远神话和不朽传奇。WTC第一集于1722年前后完成于柯滕,第二集于1740年前后在莱比锡汇编而成;每集各有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分别用十二个大调和十二个小调写成。第一集的风格和目的性比第二集更为统一,因为后者收罗了巴赫一生许多不同时期的作品。WTC集复调音乐之大成,精美的旋律、富有灵感的主题和菲夷所思的复调作曲技法随处可见,代表了巴赫器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这幢完美的音乐大厦面前,后人只有惊叹。肖邦曾说:“《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很多伟大钢琴家都录过这一伟大作品。历史录音对入门者不适合,就不推荐了。本来想推荐里赫特1973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广播现场录音,但这个录音的原版已经很难买到了。退而求其次就选择他的RCA录音了。巴赫的作品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里赫特实现了其中的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533496467.jpg

8.SONY SMK52619 古尔德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在巴赫的所有键盘乐器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被誉为“钢琴演奏的旧约全书”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而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则是《哥德堡变奏曲》。伯爵失眠的故事就不说了。这部作品的原题是《包括一首咏叹调及其变奏的键盘练习曲,为双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哥德堡变奏曲》的结构很特殊,也很精巧。全曲分32个部分。最开始是一段咏叹调(Aria),然后以这段咏叹调为主题,巴赫对之进行了30次变奏(Variation),可以说极尽巴洛克音乐之技巧,将复调音乐的绚烂发挥到了顶点,变奏之后,乐曲返回到一开始的主题上,给人一种循环不已,无始无终的感觉。正好符合伯爵打发长夜寂寞的需要。”巴赫用他的天才给我们建造了一座炫目的大厦。青年古尔德一马平川,演奏中才华横溢,激情四射,整部作品只用38分27秒,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暮年古尔德则深思熟虑,深邃睿智,廉颇老矣,将演奏时间拖至5l分15秒。他这两个同样精妙绝伦、但风格完全不同的录音版本成了一个象征和轮回,就像哥德堡变奏曲一样,冥冥中是一种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3/20073215544499275.jpg

9.DG 427 668-2 GH 西蒙.普莱斯顿巴赫《管风琴精选》

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但巴赫在世时其实是一位管风琴大师,作曲倒在其次。在当时,巴赫是作为管风琴家而受到世人的尊敬。巴赫音乐的最高成就是复调音乐,在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复调与宗教圣咏成分。管风琴作品是巴赫一生创作的重心。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既具有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更需要极其艰深的作曲技巧和超强的演奏能力。它们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品,也是滋润心灵的永恒源泉。巴赫的管风琴作品可以分为四类:众赞歌(chorale), 前奏曲和赋格(Prelude & Fugue), 室内乐型(比如三重奏鸣曲) 和改编曲(比如根据维瓦尔第协奏曲的改编) 。西蒙-普莱斯顿是DG旗下的管风琴大师,他出了一套全集。这套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14CD)是人们期待以久的,这项庞大的录音工程前后共进行了12年,共使用了德国、丹麦和英国的10架管风琴。这些唱片中也有部分是旧版翻新的,它包括了所有基于BWV编号的被认为是巴赫的管风琴作品。这张是他的一张精选,非常精彩。如果有米,当然是买他或者瓦尔哈的全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15:20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