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3-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
在意大利,这一时期,歌剧和器乐在意大利得到很大发展。威尼斯C.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时期最早的一位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奥菲欧》,《波培雅封后记》等作品,重视人的情感和心理体验的真实表现,强调音乐要拨动人的心弦,其人文主义倾向很明显,他的和声采取数字低音的形式,大胆尔新颖常通过过音、留音等造成不协和印象,以表现内心的痛苦情绪,甚至使用减七和弦以获得强烈、紧张的感情色彩。蒙特威尔第的继任者F.卡瓦里和A.切斯第之后,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便让位于以A.斯卡拉第为代表的那不勒斯乐派了。斯卡拉第的歌剧一般多以生活风俗喜剧、历史传奇为代表,他确立了丰富旋律的咏叹调在各歌剧中的中心地位;A B A形式的咏叹调,哈普西科德和弦为伴奏德朗诵调。
在意大利的巴罗克音乐中,弦乐可与早期的歌剧相提并认.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乐器,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做为室内乐及独奏乐器,也极为重要.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弦乐与歌剧相结合,做为古序曲而得以发展,其后,在意大利小提琴大师辈出,这样便形成了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代所谓的新佛尼亚不是指交响乐而是指序曲和间奏而言.歌剧的序曲必须是以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最后再以快速终结这样的三部分构成,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然而,当时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 托莱利、科莱利、维塔利、维瓦尔第等都是早于巴赫的音乐家,他们全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都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大协奏曲形式形成了享德尔和巴赫同类作品的范例.柯莱利的奏鸣曲和维塔利的恰空舞曲等,是在今天仍常常被演奏的名曲.关于塔蒂尼的名作g 小调奏鸣曲,甚至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他在梦中将灵魂卖给了魔鬼作为代价,魔鬼奏了一首小提琴曲,由于这段音乐极为精彩,他从梦中惊醒后将它记下,因此,这首奏鸣曲便被人们称为《魔鬼的颤音》.
对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传统给予有力支持的是制造小提琴的名师辈出.阿马蒂家族、瓜尔奈里家族都是优秀的小提琴制造者,他们的制品是难以入手的名器,其中尼科洛·阿马蒂弟子安东尼·斯特拉迪瓦里的制品,至今虽经三百年,其音质不仅非常优美,因为遗留者为数不多,非以数百万元不能获得.阿巴蒂、瓜尔奈里和斯特拉迪瓦里都是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地区的克雷莫纳出身,总称为制造小提琴的克雷莫纳派,至今"克雷莫纳"仍是优质小提琴的代名词.在克雷莫纳市中心的公园里,仍留有斯特拉迪瓦里墓作为纪念,然而,这一地区的制造小提琴的传统现已断绝,其制造技术的秘方,似乎已转移到德国的米滕瓦尔德和奥地利的蒂罗尔. 在这一时期的法国,以巴黎为中心,以各地王侯贵族的府邸为背景,歌剧和古钢琴音乐极为盛行.当时的法国歌剧,脱离了意大利的传统独自成长,序曲也是采取了和意大利序曲相反的"慢、快、慢"的形式,而且芭蕾舞从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可说是接近于舞剧的形式.它与歌剧相汇合,发展成为当今法国的大歌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