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60|回复: 1

[分享]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弗朗索瓦演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拉威尔在逝世前完成的,在乐曲的形式上,他和他毕生敬爱的库普兰、拉摩、莫扎特的古典形式做了挑战,地完成了他在古典形式上表现嬉戏性性格的创作目的,与《左手钢琴协奏曲》一起成为他最后放出光芒的音乐作品。 1931年,拉威尔计划第二次访问美国,为此他创作了这首《G大调钢琴协奏曲》,一遍与美国的几个大乐团合作演出。1932年1月14日首演时,拉威尔并未亲自弹奏钢琴,而是以指挥的身份出现,由著名的女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此曲也就是献给这个人的)担任钢琴独奏。 拉威尔称《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按莫扎特或圣-桑的精神写成的协奏曲”。并说:“我认为一首协奏曲可以是明快辉煌的,没有必要以表现深刻内容或戏剧性效果为目的。……” 这部作品不求内容的深度,具有轻松明快的风格。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 轻快地,G大调,2/2拍,奏鸣曲式。短笛奏出轻快的主题旋律,钢琴在高音区以分解和弦音型快速流动织成的热闹的背景,仿佛是一幅都市早晨的画面。随后其他乐器加入,第一主题分别由小号、英国管演奏,钢琴则成为华丽的刮奏。速度渐渐变慢,出现钢琴奏出的安定柔和、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主题旋律中常常出现降三级音和降七级音,使音乐带有美国黑人音乐中布鲁斯的特征。乐队也不时突出一句布鲁斯音调乐句的下行进行,这与拉威尔想把这首作品提供给美国人听有关,而和声的处理完全按升F大调,这样就造成两种调式的混合,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展开部中钢琴呈现出托卡塔般的炫技风格,活跃的音型不停地跳动,其间融入布鲁斯音调的走句,这种活跃气氛弥漫整个展开部。再现之后的段落带异国情调,以力度很强的八个铿锵有力的下行和弦结束。 第二乐章 很慢的柔板,E大调,3/4拍,分三个段落。这个乐章的形式单纯,和声简朴,旋律异常优美,一开始的钢琴独奏,将左手弹奏的伴奏音型的节奏重音安排成6/8拍子的样式,与右手奏出的3/4拍子的旋律形成重要的交错。中段左手的节奏型保持不变,在它之上出现了新的节奏流畅的主题,它的调性多变,使音乐活跃起来。再现部钢琴的低音仍是那不停反复的节奏型,但高音部出现快速细腻的音流,乐队富于表情地奏出第一主题如歌的旋律。 第三乐章 急板,G大调,2/4拍,具有谐谑曲风格,形式自由。段落的转换都以四个不协和和弦为开始,使人联想到汽车喇叭的鸣叫,给人以现代都市繁忙之感。在弦乐拨奏的背景上,钢琴奏出快速的连续五度进行,间或出现铜管乐器模仿爵士乐的滑奏。接着像乐章开始时那样的四个不协和和弦及大鼓一击,出现新的音乐材料,三和弦的平行进行接之以换了活跃的主题。又是四个不协和和弦,音乐转换成另一番景象。节拍变成6/8拍,引用了某些爵士乐因素,使乐曲更带谐谑性质。上述三个音乐材料交织发展,钢琴的演奏华丽辉煌,最后用那四个特征鲜明的和弦结束全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孙·弗朗索瓦Samson Francois[1924-1970]
法国钢琴巨匠,6岁登台演奏,11岁获法国尼斯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奖,后到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继续学习,1939年回巴黎,进巴黎音乐学院师从科尔托,1940年获音乐学院比赛一等奖,1943年获玛格丽特·隆国际比赛一等奖。不久取代刚刚故世的柯托,成为法国首屈一指的钢琴家。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演奏生涯里,弗朗索瓦以其卓越的演奏技巧、丰美的诗情和高雅的气质,为战后的欧洲钢琴界树立了不朽的典范。热情奔放而洋溢着即兴性的演奏,不知风靡了多少听众。其演奏曲目包括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拉威尔、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尤以演奏德彪西、肖邦的作品最为著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4 12:2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