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特色交流〗::..
›
灌水唠叨
›
茶道
返回列表
查看:
3848
|
回复:
2
茶道
[复制链接]
笑猪
笑猪
当前离线
积分
5861
发表于 2004-11-5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下面分别予以阐释之。 1.茶道--饮茶之道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陆羽,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2.茶道--饮茶修道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 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3.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马祖道一的徒孙。普愿、从谂虽未创宗立派,但他们在禅门影响很大。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广泛流传。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沩山祜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公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听老职僧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攫头边。一仰山慧寂是沩山灵祜的嗣法弟子,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慧寂认为,不须持戒,不须从禅,唯在饮茶、劳作。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4.茶道是“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遭、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回复
举报
闲来逛逛
闲来逛逛
当前离线
积分
28267
发表于 2004-11-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举报
dawn555
dawn555
当前离线
积分
466125
发表于 2004-11-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文字太长,没看完;图片很好玩,茶总在倒,就是不满。想不到今晚宿舍网线就牵好了,又可以在自己电脑上联网,真是舒服。不过现在太晚了,我必须去睡觉了,明天还上班呢。以后再来顶笑猪的帖子。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音响器材,音乐唱片综合交流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6 17:3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