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02|回复: 0

[推荐] 《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K.331),第三乐章是《土耳其进行曲》,虽然《土耳其进行曲》更为著名,但我对它的第一乐章有着更深的印象,更加喜欢。因为第一乐章更能代表莫扎特音乐的主流风格,很温柔、典雅,又有点调皮。共有7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部,还有6部是变奏。现在我把这几个部分一一分析一下。TV1V2V3V4V5V6    主题:开始两小节的重心放在每小节的后半部分,当然前半部分也很好听,但后一半这个节奏型延续下去了,很重要的节奏型,就是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情绪上标注的是优雅的小行板,要有一种圣母式的温柔在里面,但声音一定不能像印象派, A大调本身就是温暖的色调,这里的情绪是一种感恩。就是标有sf那儿,有些调皮。这是后面整个乐章调皮部分的伏笔,虽然只有两个小节。主题的结尾是丰满的,右手加了和弦,左手变成八度,像是合唱人数增多或乐队里加进更多种乐器的效果。归结起来讲主题是一个唱诗风格中间又带点田园风味,又加进一点点调皮,就是由这些东西综合起来的主题

变奏一:用P的力度弹奏,他前三小节都用了连线的写法,两个音一个连线和三个音一个连线交替出现,这种标注绝不是无意义的,一定要在两音连线这样到了第4小节出现长连线就有了一种非常舒展的感觉。小连线很有味道,但又不能长用,第4小节的长线条就非常有品味、清新。莫扎特的forte是要一种丰满的效果。想像力丰富,但不能拘泥于一种情绪或形式。想弄清楚莫扎特音乐必须注意到一些精致的细节,第27小节又开始小连线,尤其第28小节连续的小连线让音乐变得极有趣味,要很好地听左右手的音程,第29小节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调皮伏笔,三次sf、p把调皮的性格突出的更多了,更能出像表现小孩子那样调皮。

  变奏二:把调皮因素发展得淋漓尽致,如右手的跳音、左手第41小节起出现的在第二个八分音符上的小装饰音,。开头左手很规律但故意写成三个音一组的小连线不是一小节一个连线,这样特别的有活力。右手的颤音特别活泼,音符类似滑音效果,第40小节右手刚安静一点,左手又不安分了,很生动。第二段虽是跳音加上踏板了,,为的是与第一段有不同的情绪,形成对比歌唱性多一点。第47小节里的两次带跳音的三十二分音符是非常有灵性的。不过再闹也是在典雅的范围内,不能变成粗俗。结尾处的八分音符左手小音符的也表现了好像小孩非要装成大人模一样。

  变奏三:突然写成小调,从调皮变成一种很温婉的忧郁,但不是真正的痛苦。和第一、第二变奏形成鲜明对比。有些担心又有点彷徨,但肯定不是有天崩地裂的事发生。这部分有点戏剧性,在典雅范畴内的戏剧性,就是把旋律翻上去了高了八度,这是典雅中最适度的戏剧性,
  变奏四:又回到了大调,和前面也有明显的对比,这里表达一种欢快的情绪。旋律上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下滑又挑起来,把情绪描写的惟妙惟肖,第83小节又出现了顽皮的情绪。不断出现的下滑的三十二分音符写的太有灵感了,像小孩打滑梯一样。然后第85小节是再现。

变奏五:最后一个变奏又把情绪扭转过来,所以在变奏五写一个Adagio。这是非常歌剧化的一段,是花腔女高音的一段技巧艰深的咏叹调。所谓歌剧化就是演奏的时候明显像是有歌词的一样,像宋词一样,其实宋词都是有曲调的。在这里很明显把二三拍连起来,第二拍更重要,像持续音的弹法。第101和102小节中多次出现的sfp,更像是撒娇,又有央求。整个变奏中的三十二分音符要弹的非常有歌唱性,这是非常女性化的一段咏叹调。
  变奏六:整个的情绪就是得意,是小孩子的那种得意。描述了军队进攻的场景,左手琶音有小军鼓的效果,造出了庞大的声势,双手十六分音符加forte力度,既保持了典雅又很热闹。

整首变奏曲极少有完全一样的地方,那么清楚的成竹在胸,真是精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音乐之所以这么经久不衰,一些细致的小记号正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非常精彩!
  
 

   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K.331),第三乐章是《土耳其进行曲》,虽然《土耳其进行曲》更为著名,但我对它的第一乐章有着更深的印象,更加喜欢。因为第一乐章更能代表莫扎特音乐的主流风格,很温柔、典雅,又有点调皮。共有7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部,还有6部是变奏。现在我把这几个部分一一分析一下。TV1V2V3V4V5V6    主题:开始两小节的重心放在每小节的后半部分,当然前半部分也很好听,但后一半这个节奏型延续下去了,很重要的节奏型,就是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情绪上标注的是优雅的小行板,要有一种圣母式的温柔在里面,但声音一定不能像印象派, A大调本身就是温暖的色调,这里的情绪是一种感恩。要特别注意主题第二段中的第三四小节埋下了一个绝妙的伏笔,就是标有sf那儿,有些调皮。这是后面整个乐章调皮部分的伏笔,虽然只有两个小节。主题的结尾是丰满的,右手加了和弦,左手变成八度,像是合唱人数增多或乐队里加进更多种乐器的效果。归结起来讲主题是一个唱诗风格中间又带点田园风味,又加进一点点调皮,就是由这些东西综合起来的主题

变奏一:他前三小节都用了连线的写法,两个音一个连线和三个音一个连线交替出现,这种标注绝不是无意义的,一定要在两音连线这样到了第4小节出现长连线就有了一种非常舒展的感觉。小连线很有味道,但又不能长用,第4小节的长线条就非常有品味、清新。莫扎特的forte是要一种丰满的效果。想像力丰富,但不能拘泥于一种情绪或形式。想弄清楚莫扎特音乐必须注意到一些精致的细节,第27小节又开始小连线,尤其第28小节连续的小连线让音乐变得极有趣味,要很好地听左右手的音程,第29小节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调皮伏笔,三次sf、p把调皮的性格突出的更多了,更能出像表现小孩子那样调皮。

  变奏二:把调皮因素发展得淋漓尽致,如右手的跳音、左手第41小节起出现的在第二个八分音符上的小装饰音,。开头左手很规律但故意写成三个音一组的小连线不是一小节一个连线,这样特别的有活力。右手的颤音特别活泼,音符类似滑音效果,第40小节右手刚安静一点,左手又不安分了,很生动。第二段虽是跳音加上踏板了,,为的是与第一段有不同的情绪,形成对比歌唱性多一点。第47小节里的两次带跳音的三十二分音符是非常有灵性的。不过再闹也是在典雅的范围内,不能变成粗俗。结尾处的八分音符左手小音符的也表现了好像小孩非要装成大人模一样。

  变奏三:突然写成小调,从调皮变成一种很温婉的忧郁,但不是真正的痛苦。和第一、第二变奏形成鲜明对比。有些担心又有点彷徨,但肯定不是有天崩地裂的事发生。这部分有点戏剧性,在典雅范畴内的戏剧性,就是把旋律翻上去了高了八度,这是典雅中最适度的戏剧性,
  变奏四:又回到了大调,和前面也有明显的对比,这里表达一种欢快的情绪。旋律上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下滑又挑起来,把情绪描写的惟妙惟肖,第83小节又出现了顽皮的情绪。不断出现的下滑的三十二分音符写的太有灵感了,像小孩打滑梯一样。然后第85小节是再现。

变奏五:最后一个变奏又把情绪扭转过来,所以在变奏五写一个Adagio。这是非常歌剧化的一段,是花腔女高音的一段技巧艰深的咏叹调。所谓歌剧化就是演奏的时候明显像是有歌词的一样,像宋词一样,其实宋词都是有曲调的。在这里很明显把二三拍连起来,第二拍更重要,像持续音的弹法。第101和102小节中多次出现的sfp,更像是撒娇,又有央求。整个变奏中的三十二分音符要弹的非常有歌唱性,这是非常女性化的一段咏叹调。
  变奏六:整个的情绪就是得意,是小孩子的那种得意。描述了军队进攻的场景,左手琶音有小军鼓的效果,造出了庞大的声势,双手十六分音符加forte力度,既保持了典雅又很热闹。

整首变奏曲极少有完全一样的地方,那么清楚的成竹在胸,真是精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音乐之所以这么经久不衰,一些细致的小记号正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非常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10:5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