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776|回复: 1

小兔子吞大象:浅谈古典音乐发展的三个方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柯E梦 于 2014-8-26 10:25 编辑
对于古典音乐发展的方向这样一个宇宙级的庞大课题,本来应该是摆在国际级大师的案头的,机缘巧合的某天,它竞然掠过了菜鸟我的脑海,于是灵光一闪,方向就有了三个,分别曰演绎、配乐、整合。
个人一直这样认为:古典音乐对于西方,犹如唐诗、宋词、元曲之对于中国,只不过古典音乐一般是拿来听的,听进去的或许是上帝的福音,或许是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对生活的诠释与憧憬,对大自然的赞美;而诗词常常是用来朗诵的,诵读出来的是作者、朗诵者的志向与情怀,生活的积淀与人生的苦乐体悟。
古典音乐诞生于西方,从作曲这块而言,严格意义上的古典音乐似乎已在慢慢走向终点了,于是我就觉得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古典音乐还有三个方向可以发展与前行的空间:
一、在演绎中度日
演绎是古典音乐的永恒课题,不同的演奏家、指挥家对同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就是同一位演奏家、指挥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对同一个作品有不同的感悟,优秀的作品总是被反复的演绎、灌录,所谓名版林立,相同的作品的音响成品在不同的听众的耳里,更会有不同的体悟,正所谓“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便是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年轻时演奏下来不到半个小时,而图蕾克演奏下来却要90分钟!面对这两个风格迥然不同却又都得到公认的最佳版本,我们除了赞叹音乐本身的神奇,还能做什么呢?再以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为例,切利比达凯、伯恩斯坦指挥的版本时长都在近一个小时,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仅有四十六分而已,前者比后者整整长了三分之一,单一个相当表面的同一作品时长相差就如此悬殊,就不用说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了。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绎,虽会有一定的新意但毕竟有限,所以单靠演绎只能度日。【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看完后再说话,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3-29 14:33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