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155|回复: 19

每周灌水----柴六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点坛子不太热是不是这样的贴子太少了。因此我会每周写点啥,给大家吹吹古典音乐,希望大家一起灌水。我也开始重归古典的怀抱。

先从自己熟悉的乐曲---柴诃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开始吧。
本曲大概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本曲虽属于标题音乐,但决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特殊个人的感情描写,只是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而已。

补充一句:经过考证,老柴并不是死于霍乱,而是被“老鼠法庭”(也就是私下的法庭)审判后用慢性药毒死的,罪名就是:同性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4-3-16 11:09 编辑

这张柴六的版本当初(1960年)在录音后就让西方吃了一惊,没想到苏联人是这么演奏他们的柴可夫斯基的,从此后这张唱片就成为了DG的镇山之宝。以后作柴六的版本分析,这张唱片都绕不开。
整张唱片录音时间:第一乐章 17‘40“,第二乐章:8’06”,第三乐章: 8'20",第四乐章:9‘46”,总计:43’52“。 大家会发现我每次谈到版本比较时都会列出这个信息,对于版本比较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看出不同指挥对同一曲目的不同理解速度差异,而同一曲目由于演奏的快慢,感觉差异会非常大。
整张唱片的演奏非常富有激情,尽管可能显得不那么细腻(苏联乐队的乐手演奏水平比起德国和维也纳及美国等知名乐队)可能还是差些,而且没有那么富有歌唱性,如第二和第三乐章的某些乐句,而且给人有点赶的感觉。但对柴可夫斯基这首交响曲的那种深到骨髓的绝望表现得非常深刻,这张可以视为参考级的录音。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就是第一和四乐章速度如果能慢些,可能感受更为强列。
录音模拟味非常浓,底噪有沙沙声,但反而感觉更好。这个录音的发烧也是超级出名的。下面一张封面是同一录音的SACD日本版本,我是从网上下载的音乐。效果感觉更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用的MC12音箱在播时有打底声,影响了聆听。CD的版本就没有,估计日本人提升了某些频段所置。
调整大小 Cover Front.jpg
调整大小 IMG_00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4-3-28 21:48 编辑

穆拉文斯基在Erato还出版过一个套装,其中也有柴六的录音,封面如下图所示,录音时间稍晚于上一个录音。
第一乐章是17‘50”,第二乐章:8’20“,第三乐章:8‘50”,第四乐章:9’49”,每个乐章都比他60年的录音长一些,总长达到了44‘49”。
那么穆拉文斯基慢些的结果如何呢,虽然听起来比前一个版本更舒缓了,第一乐章似乎差别不大;第二乐章感觉比他在DG的录音好,老柴的慢乐章里的情绪很为忧郁浓烈了;第三乐章的感觉没有他在DG版本中那么有赶的感觉,线长也更长,细节也更明白了,这个乐章和第二乐章的速度我觉得是比较合适;第四乐章的绝望感更深刻了。总之,这个版本尽管慢了只有1分钟,但感觉却明显比他在DG的录音更好些。但这个版本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录音,这个版本的录音明显比DG的版本清淡,音场、定位也不会上一个版本。当然,乐队仍较粗,那些较有歌唱性的乐句甚至感觉有些有气无力。

调整大小 s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点里穆拉文斯基版本好像有点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临风笛 发表于 2014-3-16 16:48
基点里穆拉文斯基版本好像有点问题

相信是以前维护数据时搞丢的,可以报告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DG这个456绝对是必收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zjize 发表于 2014-3-16 19:11
相信是以前维护数据时搞丢的,可以报告下。

http://www.mydcent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55
——————————————————
标明柴六第一乐章,出来的是第二乐章
没有穆拉文斯基版本的第一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4-3-19 19:56 编辑

DG还以小禾花出一个双张,也是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的柴4,5,6。不过录音时间早一些,1956年,并且是单声道录音。
其中第一乐章:17‘59”,第二乐章:8’06”,第三乐章:8‘46“,第四乐章:9’45”,总时间为:44‘36“
对比和DG和大禾花版,感觉诠释基本差异不大,但第二乐章更为轻快些。不过,对指挥来说,每次演出时间都会有差别,差异不会太明显,乐队又相同,因此听感差不多。
这个版本最坑人的是让人以为是大禾花版的小禾花版,但其实是单声道,录音也只是一般,听感上差太远。DG这种作法真有些坑人。

调整大小 Cov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尔.伯姆版的柴六  DG  1979年录音
这个版本的柴六是个相当长的版本(相对于穆拉文斯基版来说),其中第一乐章:19’16”,第二乐章:9‘07“,第三乐章:9’20”,第四乐章:10‘09“,总计:47’49”
这个版本的柴六“悲怆”的感觉更深刻,乐曲的线条也更清晰,弦律更舒展,伦敦交响的合奏水平与织体也更丰富;但第二乐章由于时间长,感觉微微有点点拖,但伯姆和伦敦交响的控制力非常好,也能接受;第三乐章明显也比穆拉文斯基版要慢,这个乐章的老柴的“奋斗”更为乏力,不太过瘾;第四乐章一开始,乐队就能轻松的拉着你进入老柴设定的坟墓,感觉非常强列。伦敦交响乐队比列宁格勒交响的厚度要薄些。
如果想听更为“悲怆”的录音,这是个非常不错的版本,但如果想过瘾,就会不如穆的版本。
录音相当清晰,模拟录音的感觉非常的好。我这个版本是网上下载的,有“滋滋”的本底噪声,非常影响聆听,但CD应该是没有的。
总之,相当推荐这个版本!
调整大小 fold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4-3-19 19:56 编辑

库贝利克  1956年指挥维也纳爱乐 现场录音  
Orfeo的这个录音第一乐章:17‘29“,第二乐章:7’39”,第三乐章:8‘50“,第四乐章:10’49” 总计:44‘48“
虽然总体时间并不短,但这个版本的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都相当快,两个乐章都给人赶的感觉,就好像急着去拉长演奏第三和第四乐章似的;但那怕是第三乐章的速度放慢了,但感觉也很着急的在赶;第四乐章的速度好象正常,但味道也依旧不咋的,感觉不出来为什么用10分49秒。
整个乐曲乐队完全没有演奏老柴应该有的厚度和凝重,当然,现声录音不好,咳声不断,也是问题之一。
fold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3-28 22:1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