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587|回复: 10

知名电影原声配乐家和代表作-莫瑞康尼 Ennio Morricon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年没有在基点上好好的发几个贴子了,把知名的电影原声配乐家及其代表作在基点上作个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1. 莫瑞康尼 Ennio Morricone

 

Ennio Morricone 我最喜欢的电影音乐家,也可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音乐家了。


  (转)Ennio Morricone1928年出生于罗马,迄今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已不下400部,是意大利最多产、最有建树的作曲家,在世界电影界可谓有口皆碑。 
   
  幼年时代的埃尼奥是一个莫扎特式的神童,6岁就开始了作曲。12岁,父母把他送入罗马的圣切契里亚(Accademia di Santa Cceilia)音乐学院,让他在作曲系进行了为期4年的正规学习。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突飞猛进地学完了4年的课程,甚至当时还有报道说这个神童6个月内就掌握了所有知识!不管报纸怎么说,在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他所喜爱的另一门专业——小号。在60年代初投身电影界之前,莫里康内一直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在古典方面所受的正统训练和原来的专业取向,对他日后独具一格的电影音乐创作风格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961 年的配乐处女作《法西斯分子》(The Fascist/Ⅱ Federale),使他立刻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是个天生的电影音乐作曲家。 
   
  对于每一部电影作品来说,凡由莫里康内作曲,其中音乐氛围必然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这一点,甚至是从未意识到电影中音乐元素的存在的普通观众也能感受到的。显然,这由莫里康内作品中的特质所造成。作为一个世界电影音乐的研究者,笔者之所以对这位大师如此尊崇,首先就在于这些特质的非同凡响: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他的配器由于构思独特、选材广泛、不落窠臼而使观众闻而不忘,回味无穷;他的配乐手法由于体裁多样、富于独创性而使电影音乐的语汇获得极大丰富,从而使听众(包括专业人士)的电影音乐思维大大拓宽。这些特点,在他60至 80年代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确切地说,莫里康内与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1921~1989)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是两人艺术生涯中的黄金时代。两位奇才怪杰在世界电影史上共同写下了熠熠发光的一页。1964年,莱昂内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币》(A Fistful of Dollars),1966又拍摄了三部曲的第二部:《为了多几块金币》(For A Few Dollars More)。电影音乐史上首次出现的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和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令人耳目一新,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莱昂内于1966年拍摄的这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好坏丑》(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他确立了前两部影片中已初见端倪的“意大利面条”(Spaghetti)风格。影片中的无名枪手代表“好”的一方,其对立面——一个心狠手辣的北方军军官代表“坏”的一方。类似西部片中好人战胜恶棍的公式化结构,经过莱昂内的“意大利化”,出现了第三条线索——一个中间型人物。这是个不好也不太坏的、带有喜剧色彩的“丑”的形象。丑的一方所代表的第三势力的存在,打破了原来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有时也就是英雄必然会救出美女的相对直白简单的程式。在角色由于多员化而使戏剧性得到丰富的同时,影片的可视性、观赏性也大大提高。这次,一向富于求新和实验精神的作曲家又为影片配乐注入了勃勃生机和丰富的内涵。电影音乐史上又首次出现了甩鞭声、由男声合唱出的戏谑音效,以及加弱音器小号怪诞、调侃的音色。 
   
  在6年后的《革命往事》(Once Upon A Time——The Revolution/1972 )中,莱昂内作品里洒脱、戏谑的意味仍有保留,同时一种强烈的怀旧情绪也留存下来。女高音的无言哼呜贯穿在了“往事三部曲”中,成为第二个系列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在1984年的《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动人心魄的排萧独奏、“地下酒馆”里的拉格泰姆(Ragtime)风格乐段和弦乐重奏出的岱博拉主题等无不令人重又耳目一新,叹为“ 闻”止。当男主角面条(Noodles)凝立在车站的蒸汽和烟雾中,失魂落魄地目送女友岱博拉离去时,女高音歌唱家艾达(Edda Dell'Orso)那令人神往和心醉的音色再次悠然飘现…… 
   
  莱昂内于1968年拍摄的《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中,“好坏丑结构”保留了下来。色厉内荏的大胡子夏延的主题,由幽默调侃的班卓琴演奏。世界观众很难忘记那凄厉哽咽、刺人心肺的口琴声,更难忘那牵动着人类共有的怀旧情结,仿佛飘过了无限时空的女高音无言哼唱。在使得莱昂内——莫里康内的代表作《西部往事》成为不朽名作的诸多因素中,音乐所起的作用再大不过了。“往事主题”具有的穿透力和强大感染力,为一般影片配乐不能相提并论。那辽阔宽广、舒缓动人、含义深刻的旋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住事主题”是莫里康内的代表作,又是世界电影音乐的颠峰之作。在用各种文字书写的有关这位作曲家的介绍或评论文章中,它是人们必然要涉及的一段音乐,同时又是上至影评家、下到普通观众以及无数音乐爱好者永远怀着赞叹和敬畏之情去聆听、去谈论的一段音乐。其迷人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和隽永的风格,对世界各国的许多影片产生了影响。 
   
  每当我聆听莫里康内作品时,脑海中经常闪现出一组似乎毫不相干的画面: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许多人都在奋力向上攀登。有人离那烟雾缭绕峰顶也许已相去不远。但在云端之上,山顶上一座有钢琴的房子里,一直就住着一位年届七旬的戴眼镜的意大利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命 
201032912453090010.jpg
(转)Morricone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欧洲电影音乐家,而他所受到的推崇则是世界性的,在1955年开始为电影作曲.在一系列电影音乐之后,Morricone成为炙手可热的知名作曲家,电影配乐的邀约不断,同时Morricone的音乐产量也相当大,一年可以完成二十多部配乐作品,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四百多部电影配乐,作品的邀约也由意大利,欧洲,拓展到好莱坞,其中《四海兄弟》,《教会》,《铁面无私》与《新天堂乐园》都是在电影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经典之作,感动也启发了无数电影音乐的爱好者与创作者,除了以《天国之日》,《教会》,《豪情四海》,《铁面无私》等作品获得多次金像奖与金球奖提名之外,Morricone在各大影展与相关音乐奖上获得无数的肯定与殊荣,包括了1994年,他荣获美国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的终身成就奖,是唯一得到这个奖项的非美国电影音乐家,此外,在1999年威尼斯影展上,他也获终身成就金狮奖。
    电影根据1850年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一个叫Guarani Indians 的地方所发生的史实而改编,叙述一名传教士深入荒原腹地传教的种种艰苦历程。罗兰·约菲导演的史诗式宗教冒险片,两位男主角形象虽有点典型化,内容也有点庞杂,但映象十分壮观,某些场面的摄影美得让人窒息,杰瑞米·艾恩斯与罗伯特·德尼罗的对手戏也十分精彩。最后葡萄牙与西班牙**因为殖民地冲突而在当地发生战争屠杀,结局十分悲怆。Ennio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中唱诗班的铿锵有力的歌声应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旋律,无数次被用在各种电视节目上。
  Ennio Morricone为本片所创的主题音乐,被誉为他从乐数十年来的经典,甚至被誉为二十世纪电影原声的经典。原声碟中既有唱诗班似的旋律,又融入了中南美洲拉丁风格的曲调,也加入了一些原始部落的打击乐。全碟尤其是其中的Main Title显得无比崇高、圣洁。电影原声唱片同时也成为《CD圣经》推荐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 美国往事

B00008MJ8H_01__SCLZZZZZZZ_.jpg


看着这部电影,听着这个音乐,总是让人感概世事沧桑!记得著名电影音乐评论家罗展凤说过,她就是看这部电影喜欢上电影音乐的。
(转)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籍导演塞吉欧里昂,带领观众横跨四十余年,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叙述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金奖影帝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饰演面条,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与其伙伴的犯罪生涯为主轴,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时代背景跨越经济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史上的重要大事。 演技派演员詹姆斯 伍兹(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饰一角;本片当年曾入围金球奖最佳导演,而曾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配乐,堪称意大利国宝级大师的颜尼欧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获得金球奖的最佳原著音乐提名,颜尼欧以忧伤怀旧的配乐,将观众带回多年前纽约的犹太人区,重温昔日风情.
音乐在缓慢的节奏中展现出的是时代的变迁,人岁月的流逝,在饱尽风雨之后的一种外表上的宁静和内心里的动荡。她没有多少大气磅礴的气势,但在绵绵中透露出人间的种种风云变更,那流淌不息的音乐像是一位经历了各种世态炎凉的老人回顾着自己所走过的坎坷一生,充满了悲凉与孤寂。 
Ennio Morricone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音乐对心理的的启示作用,每一个跳动着的音符都蕴藏着一种生命趋向,让你漫步于生命的巷道中,朝着深巷里那无边的尽头走去,虽然天空是一片晴朗,虽然生活仍在继续,但这路没有尽头,只有无尽的彷徨和对生命的迷惑,这恰与影片中几位主角的生存状态相吻合,他们是混迹于世间,但没有任何的结果,在最后只是曲终人散,以前曾经有过的辉煌现在已经不在,只能在残烛中萧萧地回忆着、回忆着...... 纯洁的少年时光在如流水般的音乐声中渐渐消逝掉....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21564&replyID=&ski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三镖客
十分喜欢这张片片中的主题,该主题在马友友与莫瑞康尼的合集中也有,大家可以找来听听。可谓高耸入云的音乐。

thumbCA0DW88W.jpg
转:
  意大利西部片宗师瑟吉欧·莱昂内执导的镖客电影三部曲的完结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范.克里夫和伊莱.沃勒克分饰英文片名所指的好人、坏人和丑恶之人。三人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趁着政局混乱,打算谋夺一批属于南方**的财富,但每个人只知道一部分藏金的细节,必须联合起来才可以取得全部的钱,于是三人既互相利用又勾心斗角,产生不少有趣的笑料和张力十足的戏剧性对峙。本片制作严谨,气派十足,具有同类娱乐片所有吸引人的元素,主角的演出和颜尼欧莫利克奈的配乐均令人难忘。

恩尼奥·莫里康蒂的配乐水平毋须多言。该慢该快该强该弱都是恰到好处。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断中两次音乐音响的使用,一次是镜头15远景在吉他的弹拨中突然加入小号,音乐陡强,到镜头16远景间音乐又戛然而止,只听到萧索的风声和凄寒的鸦鸣,然后微弱的铃声和鼓声才重新响起。另一次是在急管繁弦中,伴随着镜头77“善”拔枪,一声清脆的枪响,重归寂静。这两处音乐的休止使音乐的“无”反衬出了音响的“有”,显示了导演巧妙驾驭音乐和音响这两种素材,控制声音节奏的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4. 西西里亚的美丽传说
这部电影很有味道,而音乐之美甚至超越了电影给我的感受。

4281515870747195807.jpg
(转)
1941年的西西里小镇上, 短裤男孩雷纳多在海边看见了一身白衣的玛莲娜便无可救药被她吸引。趁着夜色他翻出自家房子,跑到玛莲娜的住所偷看她。身着黑色睡裙的玛莲娜性感无比,她捧 起心爱丈夫的照片,踢掉鞋子,伴随着唱片里悠扬传出的歌声,光着脚轻轻跳起舞。在雷纳多眼里,玛莲娜轻摆的裙角,微收的下颚,随着舞动微微扬起的长发,柔情万种的面庞,都使得他为之倾倒。那一刻他记住的,不仅仅是玛莲娜曼妙的身姿,还有那首名为《Ma l’Amore No》的情歌。
这首名为《Ma L’amore no》的插曲原本就是首电影插曲,是作曲家Giovanni d’Anzi为1942年影片”Stasera niente di nuovo”(夜无新闻)所谱,由意大利绝代名伶Lina Termini一唱而红,并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传世金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引用了这一名曲,该曲的反复出现映衬出玛莲娜往日一段艳冶与轻盈。
Ennio Morricone,意大利著名音乐家。1928年生于罗马,6岁开始作曲,12岁进入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学习,在60年代初投身到电影音乐的事业中。迄今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已不下400部,是意大利最多产、最有建树的作曲家,在世界电影界可谓有口皆碑。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与导演朱赛佩?托纳多雷合作了。朱赛佩之前的两部影片《海上钢琴师》和《天堂电影院》都与Ennio Morricone有过合作。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更使Ennio Morricone第五次被奥斯卡提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堂电影院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感觉,也喜欢这部原声那种特有的味道。

20096191563473499-Big.jpg
天堂电影院》的导演是擅长将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加以浪漫化新包装的吉赛贝.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本片是他夺得“戛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大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大奖的代表作,可谓成绩斐然。本片以意大利西西里岛詹卡多村庄中一家电影院为故事舞台,描述小孩子多多与“天堂电影院”的放映师艾费多发展出来横跨数十年的一段忘年之交的感情,并旁及意大利人民对电影态度的感情变化,最后“天堂电影院”要拆卸了,大家回到小镇来给它送终。本片堪称是一封由影迷所写的“情书”,曾广泛引起全球电影爱好者的共鸣,今年更推出加长了40分钟的导演完整版重新推出上映,再版发行的原声带也由16首增加为17首。在这里更是收入了著名男高音Josh Groban为其配唱的主题歌曲! 

为本片配乐的埃尼.莫里康(Ennio Morricone)出生于罗马,一家三代都是音乐爱好者。他在罗马近郊的圣塔西西里音乐学院主修和声及作曲,经过电视和剧场的实务经验后,于60年代进入电影界。因为替大学同学塞吉奥.李昂尼(Sergio Leone)执导的“意大利粉西部片”配乐而一举成名。近三十年,莫里康被尊称为“欧洲电影音乐领航者”, 配乐的影视作品超过300部。本片的配乐展示了他的深厚功力,情感浓厚感染力强。片中的爱情主题曲由其子安德立谱写,创下父子作曲家共同为一部电影创作的纪录。

这部电影配乐除了Ennio Morricone的作品外,其中的track 6.9.中的Love theme,是莫里克奈之子Andrea Morricone的作品,这首曲子是全片最感人的主题旋律.故事的背景是一个单纯保守的时代,那时候银幕上的每一段激情拥吻,男欢女爱都被当作洪水猛兽般的删除,但多多对此总是充满好奇,偷偷的从放映师阿佛列德那里留下许多这些被剪掉的”伤风败俗”的片段,后来一场大火夺走了阿佛列德的双眼,也夺走了新天堂戏院,戏院后来得以重建,失明的阿佛列德仍然继续他的工作,并且成为多多青涩少年时期的良师益友.长大**的多多离乡背景多年,事业有成,但感情仍旧十分飘泊,而且与家乡的人事物渐行渐远.许久不曾再重返家乡的多多一日接到家乡的来信,要他回去一趟,因为阿佛列德过世了,但留给他一样东西,于是多多再度回到阔别己久的故乡,乡音无改,但人事已非,连新天堂戏院也拆除了.阿佛列德留给多多的是一卷古老的影片,多多独自一人包下一间戏院放映,才发现这整卷影片正是他当时千方百计想要留下的每一个吻,当时每一部电影遗失了的激情与爱,在丧礼上不曾掉过眼泪的多多,独自一人在戏院中哭了起来,我想许多观众也是,这一首Love theme在无华的外表下,却描写出人性内心最深刻的感动与怀念,夹杂了惊喜与遗憾,追思与感慨,令人一时千头万绪,百感交集.

Maturity,Projection For Two的主题旋律可以说是少年多多的主题,同时也刻划了多多一段刻骨铭心的年少情深,只是这段感情终究没有结果,但是那一百个夜晚的痴心守候,那一个伴随着小雨落在脸上的吻,却从此在多多的心上烙印了下来,日后多多在感情上彷佛再也找不到停靠的港口.

Cinema Paradiso是新天堂戏院的主题,恬适淡雅,正如片名<天堂电影院>,平凡小镇的纯朴居民,在这里渡过无数美好的时光与令人怀念的岁月,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静静的陪伴着小镇居民走过数十年的沧海桑田与悲欢离合,但在From American Sex Appeal To The First Fellini里,这个主题又变的愉悦甜美,轻松自在,彷佛看到一老一少在单车上怡然自得的身影,是很迷人的一段变奏曲.另一个较为小品的主题旋律Childhood and Manhood,质感自然简朴,十分甜美,平凡小镇虽然与世无争,却也生机勃勃,充满朝气.

Ennio Morricone以返璞归真的色调,结构单纯却真情至性的音乐配器与编曲,以四段不同质感却又相互呼应的主题,深刻的诠释出一股怀旧的思绪与情怀,除了戏院失火一段略嫌单调外,其余每一段音乐无不直探人心,余韵缠绵,悠然神往之间,依俙也勾起你生命中一些感动的时刻与温馨的片段,在你心中回荡不己.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24772&replyID=&ski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6. 海上钢琴师
生活三部曲全部电影都淡谈的,可是越看越有味道,而其音乐也和剧情紧密相扣,丝丝入扣,诿诿道来,感人肺腑!
(转)

135144_12249732.jpg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海上钢琴师》叙述了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彩不凡且极富争议的一生。为《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的是世界电影界著名和资深的意大利最具风格的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从处女作《法西斯分子》到去年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其中随性的爵士音符随处可见,出彩的配乐表现出这张大碟决不流俗的态度。同时这张原声大碟还请来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钢琴独奏家,演绎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散拍乐名家的代表作品。原声大碟中,1900在滑动的钢琴的上弹奏、与爵士乐大师斗法机巧跳脱,精妙无比,尤其是他透过舷窗看到暗恋情人即兴创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温婉细腻如喁喁私语,被公推为全片最动人乐章。全专辑最具吸引力的当属颜尼欧·莫瑞克奈与前Pink Floyd乐队大将Rogers Waters以及重摇滚乐队Van Helen的当家吉他手Edward Van Helen,三巨头首度合作的电影主题曲《Lost Boy Calling》(失去的呼唤),悠远飘渺,增添几许传奇深度。世纪末回首世纪初叶最动人的海洋传奇巨作已经诞生。

  《海上钢琴师》绝对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颜尼欧。莫里克奈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这张原声带有些像是《新天堂乐园》与《四海兄弟》等作品的混合体,管弦的气质承袭了《新天堂乐园》,《四海兄弟》抒情典雅的怀旧色彩,与几许《铁面无私》的缤纷飞扬,同时又加入了《四海兄弟》与《豪情四海》的复古爵士风情,而它又不仅止于此,莫里克奈在这张作品中也带来许多崭新而且动人的感受。一开场的1900’s Theme,是一个十分优美的主题旋律,细致优雅的旋律性有如John Barry的唯美风格,然而当钢琴登场的一刹那,你突然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莫里克奈又一次展现他将不同音乐体材合而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动人的时刻,随性而至的切入几段即兴浪漫的爵士钢琴,营造出令人惊艳的效果,信手捻来间即将爵士音乐处理的这般潇洒飘逸又深情动人,是十分特别的感觉。 

  《1900’s Theme》是整部配乐的主轴,同时也是故事的Love Theme,莫里克奈在两段恋曲《Track 7.16. Playing Love》与《Track 19.Silent Goodbye》中,将这个主题做了十分优美的演绎,其中《Track 7. 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的风格与《新天堂乐园》的Love Theme表现手法十分接近,《Track 7. Playing Love》带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乐则铺陈出怀念感伤的感触,至于Track 16.是一首细腻抒情的钢琴独奏,充满了深刻动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较特殊且十分抢眼的主题变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莫里克奈将主题由遥远的怀念,变化出开阔飞扬,闪亮兴奋的神采,虽然音乐本身和《铁达尼号》全然不同,不过倒有几分让人联想起《铁达尼号》启航时的高昂情绪,交响编曲的处理展现了一如《铁面无私》的奔放与力量,不过感觉上,《海上钢琴师》有更优美的主题旋律,更丰沛的情感,与更富传奇色彩的悠远美感,这首作品又与最后一首配乐作品《Ship And The Snow》,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色调,《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以灿烂兴奋的神采揭开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 And The Snow》则以深邃收敛的情绪为传奇故事划下休止符,不过其实那并不真正是一种”结束”的感觉,更像另一个开始,毕竟所有的传说最美的地方,正是在于它们并没有确切的结局。整部配乐借着脱俗深刻的《1900’s Theme》,描绘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际遇与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声带的结尾,莫里克奈与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等大师,更进一步将1900’s Theme改写成真挚深邃,诗意动人的主题曲《Lost Boys Calling》,连手打造出今年电影主题曲的代表作。 

  就像所有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自然是电影配乐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为”海上钢琴师的传奇”,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原声带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了。《自四海兄弟》以来,莫里克奈写起二十世纪初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1900’s Madness #1与1900’s Madness #2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A Goodbye To Friends》则有如感伤的呢喃,带了一股落漠的愁绪。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The Crave与Peacherine Rag),营造出浓浓的时代氛围,当然,古今作品对照下,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技巧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而非爵士风格的钢琴作品亦有精湛的发挥,除了上述将主题旋律以钢琴独奏演出的《Track 16.Playing Love》外,《Study For Three Hands》是一段流畅繁复的联弹,《A Morzart Reincranated》是一段宛若夜曲般的恬静作品,气质十分优雅,这两段作品虽然风格大相径庭,却都有几分古典音乐的格调。《而Track 3.12.The Crisis》则是一个比较沉静忧郁的主题,《Nocturne With No Moon》也渲染着一种幽静沉漠的情绪,而且旋律十分优美,与爵士音乐的活泼悠游形成一股内敛的对比性。最后,Child是我一定要特别一提的作品,是一个独立的主题,也是整部配乐最甜蜜纯真的作品,充满了天真可爱的赤子之心。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轻易贴切的悠游于各种领域间,让古典的音乐技巧变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也让通俗的音乐类型有脱俗的表现,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又一次为乐迷与观众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手笔。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22444&replyID=&ski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往事
说实话,镖客三部曲和往事三部曲,除美国往事外,其它的看起来都落伍了,没什么看头了。但是,他们的音乐,却越听越新鲜,从不落伍。

ZEyg.jpg
(转)    莱昂内于1968年拍摄的《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中,“好坏丑结构”保留了下来。色厉内荏的大胡子夏延的主题,由幽默调侃的班卓琴演奏。世界观众很难忘记那凄厉哽咽、刺人心肺的口琴声,更难忘那牵动着人类共有的怀旧情结,仿佛飘过了无限时空的女高音无言哼唱。在使得莱昂内——莫里康内的代表作《西部往事》成为不朽名作的诸多因素中,音乐所起的作用再大不过了。“往事主题”具有的穿透力和强大感染力,为一般影片配乐不能相提并论。那辽阔宽广、舒缓动人、含义深刻的旋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住事主题”是莫里康内的代表作,又是世界电影音乐的颠峰之作。在用各种文字书写的有关这位作曲家的介绍或评论文章中,它是人们必然要涉及的一段音乐,同时又是上至影评家、下到普通观众以及无数音乐爱好者永远怀着赞叹和敬畏之情去聆听、去谈论的一段音乐。其迷人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和隽永的风格,对世界各国的许多影片产生了影响。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22418&replyID=&ski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可.波罗 
说实话,电影没有看过,碟也没找到,只在马友友与莫瑞康尼那张上听过,就喜欢上了这电影音乐。莫瑞康尼的音乐总是变化多端,但和电影永远配得上号。

images11.jpg


(转):这套原声碟为2004年重版,原版在1982年,为当时的电影<马可.波罗>配乐.我没看过那布电影,但从音乐情节来看,故事显得比较长,音乐也似乎几近曲折.从第一CD第一曲就表现了一部讲述历史讲述传奇人物一样的氛围,管弦乐曲也变得颇为雄壮,后边则要柔和得多,小提琴伴奏舒缓悠长.另外,Special Note: Some small master tape distortions exist on disc 2 track 7.这大概是碟的少许不足之处,大家知道下就好了.其实的暂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友友与莫瑞康尼
这张碟如果还没有的同学们赶紧去拿一张吧。保证发烧又好听!

20080329155928935.jpg
(转)再说关于电影配乐。Ennio Morricone与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1921~1989)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是两人艺术生涯中的黄金时代。两位奇才怪杰在世界电影史上共同写下了熠熠发光的一页。1964年,莱昂内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币》(A Fistful of Dollars),1966又拍摄了三部曲的第二部:《为了多几块金币》(For A Few Dollars More)。电影音乐史上首次出现的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和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令人耳目一新,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莱昂内于1966年拍摄的这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好坏丑》(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他确立了前两部影片中已初见端倪的“意大利面条”(Spaghetti)风格。影片中的无名枪手代表“好”的一方,其对立面——一个心狠手辣的北方军军官代表“坏”的一方。类似西部片中好人战胜恶棍的公式化结构,经过莱昂内的“意大利化”,出现了第三条线索——一个中间型人物。这是个不好也不太坏的、带有喜剧色彩的“丑”的形象。丑的一方所代表的第三势力的存在,打破了原来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有时也就是英雄必然会救出美女的相对直白简单的程式。在角色由于多员化而使戏剧性得到丰富的同时,影片的可视性、观赏性也大大提高。这次,一向富于求新和实验精神的作曲家又为影片配乐注入了勃勃生机和丰富的内涵。电影音乐史上又首次出现了甩鞭声、由男声合唱出的戏谑音效,以及加弱音器小号怪诞、调侃的音色。 
   
  在6年后的《革命往事》(Once Upon A Time——The Revolution/1972 )中,莱昂内作品里洒脱、戏谑的意味仍有保留,同时一种强烈的怀旧情绪也留存下来。女高音的无言哼呜贯穿在了“往事三部曲”中,成为第二个系列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在1984年的《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动人心魄的排萧独奏、“地下酒馆”里的拉格泰姆(Ragtime)风格乐段和弦乐重奏出的岱博拉主题等无不令人重又耳目一新,叹为“闻”止。当男主角面条(Noodles)凝立在车站的蒸汽和烟雾中,失魂落魄地目送女友岱博拉离去时,女高音歌唱家艾达(Edda Dell'Orso)那令人神往和心醉的音色再次悠然飘现…… 
莱昂内于1968年拍摄的《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中,“好坏丑结构”保留了下来。色厉内荏的大胡子夏延的主题,由幽默调侃的班卓琴演奏。世界观众很难忘记那凄厉哽咽、刺人心肺的口琴声,更难忘那牵动着人类共有的怀旧情结,仿佛飘过了无限时空的女高音无言哼唱。在使得莱昂内——莫里康内的代表作《西部往事》成为不朽名作的诸多因素中,音乐所起的作用再大不过了。“往事主题”具有的穿透力和强大感染力,为一般影片配乐不能相提并论。那辽阔宽广、舒缓动人、含义深刻的旋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住事主题”是Morricone的代表作,又是世界电影音乐的颠峰之作。在用各种文字书写的有关这位作曲家的介绍或评论文章中,它是人们必然要涉及的一段音乐,同时又是上至影评家、下到普通观众以及无数音乐爱好者永远怀着赞叹和敬畏之情去聆听、去谈论的一段音乐。其迷人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和隽永的风格,对世界各国的许多影片产生了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4-24 02:0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