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1910~1918)由于健康和战争的原因,德彪西晚期的创作量减少,并有好几部作品由友人A.卡普莱C.科什兰配器完成。主要作品有神秘剧《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1911),3部芭蕾音乐《卡玛》(1912)、《游戏》(1913)、《玩具箱》(1913)、歌曲《马拉梅的三首诗》(1913)、《十二首钢琴练习曲》(1915)以及3首室内乐奏鸣曲等。这些作品体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音乐语言的继续复杂化,突破了传统的和声与形式的约束,出现了多调式因素,另一种是回复到法兰西古典器乐曲的传统道路,两者都预示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 德彪西是法国最富于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独特的、被称之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是:音乐较少激情,避免文学性的叙事,它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在音乐语言方面,德彪西的曲调多以片断零碎的短句作自由的不对称的发展。和声常用带色彩效果的不协和音(附加音、七度音、九度音等)及平行和弦,尽量减弱功能,增强色彩。德彪西的音乐虽然以调性为基础,但是大大扩展了调域的范围,除大、小调外,还常用各种中古调式、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节奏不规则地细分,使音乐显得模糊朦胧,但在有的作品中则形成一种宽广而富于生气的律动。他的管弦乐音响细腻,配器精致,爱用未经搀杂的原色,音量总是节制的,呈现出闪烁透明的色彩。结构上,故意使句子的轮廓和形式的各部分界线不清,但结构的内部发展仍有一定的逻辑,许多乐曲都可看出传统的三段式结构。 德彪西的创作视野比较狭窄,对自然景物画面的描绘,引起人们遐想的声音,对早已消逝的梦境的回忆以及某些生活场景的再现等,是他作品内容的主要领域。在这一范畴中德彪西达到了那一时代的最高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