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标题: 此心安处是吾家 [打印本页]

作者: 雁过无痕    时间: 2002-12-7 11:36
标题: 此心安处是吾家
家是什么?抽象而具体。于眼,也许是田园中的一抹新绿,爱人梳妆台前里对镜贴花黄;于耳,也许是驿路上断续的夜雨霖铃,躺在睡衣里倾听老婆哼唱;于鼻,也许是新雨过后泥土的芬芳,是小宝宝身上散发的乳香;于舌,也许是茉莉花茶略带苦涩的清香,是母亲亲手包的那一顿饺子…… 秋风起,莼香鲈肥;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中国人,也许是乡土情结最重的。这可能和长久形成的封建宗法体制有关。以家族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人,人的个体只作为家族的附庸而存在。离开了家族,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人就如飘飞的秋叶,无根的浮萍,什么也不是。就像孔子说的,父母在,不远游。被这样的古训熏陶着,离家远行,在心灵上便造成了一种负罪感。这样的负罪感加重了对故乡的思念,从而使乡愁普遍化,也更加扩大了由此而生的联想,包括将家国相连的概念。 家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当心身疲惫的时候,唯有家是避风的港湾。难怪鲁迅会说:躲进小楼成一统。这时,我想起了两个人,王国维、辜鸿铭。前者自沉,所殉的不是一个死去的朝代,而是一个远去的乡梦。这样复杂的巨变之中,他已经无法找到关于家国的心理认同。后者博学古今,却始终以遗老自居,究其实质,也是对一代人在精神上赖以生存的乡土怀着至死不渝的执著,顽强地在乱世中做一种精神上的苟全。 网络有什么?理想主义者答曰:有我的精神家园。和家园扯上了联系,问题就变得严重起来。人从来都是群居动物,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同以至眷恋,是血脉中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如此,在网络上,这样的认同一样可以演化成归属感。当然,比起现实中的家园,网上的家园空乏一些,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角色扮演游戏来看。然而不得不承认即使在游戏中,也会有感情的投入。 上网真的有了这样的感觉,自己最想去的是哪里?最关注的是哪里?如果有这样的地方,那么,无疑它也成了生活与情感的一部分,就像想到家园时所感受到的一样。即使不发贴,也会常来看看,可能这里就是我的心安之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7 19:17:22编辑过]

作者: 雁过无痕    时间: 2002-12-7 11:43
曾经视作家园的地方,带来的是一场噩梦。但是,梦总会醒的,噩梦醒来是早晨。是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吗?
作者: 迷糊虫    时间: 2002-12-9 09:42
灿烂的阳光下,玻璃屋里,有一份无言无忌的空间。 欢迎您
作者: 青苔    时间: 2002-12-9 10:30
我喜欢来这里~!!
作者: 雪儿    时间: 2002-12-12 15:59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快乐的天堂.懂爱的人才会恋家,有爱的人才会顾家......
作者: a_may    时间: 2003-1-30 15:21
此心安处是吾家 嗯,好熟悉的感觉。
作者: luchaosheng    时间: 2004-10-30 15:49
家是一个人永远向往和想回到的地方。
作者: 晓谢伊    时间: 2004-11-28 09:09
在迷离的时间游走 大地连尘埃都没有 觉得自己平静地走了很远 回过头来 看见的仍是家的方向
作者: tangfen    时间: 2004-11-28 22:01
家,永远是最温馨的地方。 我希望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我的老公在给我们的儿子洗澡,他们在水里嬉闹, 我在旁边幸福地看着我将来生命中要最用心去疼爱的两个人, 笑着说:“别闹了,小心着凉!” 可我多么希望就这样一直看着他们啊!
作者: 风清    时间: 2004-12-7 21:16
在我的感觉里,我喜欢把家称之为窝。 因为一间若大的房间,只有你和空气,冷冷冰冰的,那是家吗? 我喜欢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和心爱的他一起,把那间不大的房间弄得很温馨,没有外界的暄闹,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一切,开开心心地相守一辈子。 这样的家会有吗?
作者: tangfen    时间: 2004-12-9 21:22
我想对你说会有的. 可我的那个温馨的小窝又要到哪里去寻找,找到的会是我想要的吗?




欢迎光临 基点俱乐部 (http://club.mydcentr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