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特色交流〗::..
›
灌水唠叨
›
【讨论】长三角地区会大停电吗?
返回列表
查看:
5021
|
回复:
1
【讨论】长三角地区会大停电吗?
[复制链接]
apile0
apile0
当前离线
积分
16512
发表于 2004-7-1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暑假还没开心的过几天就停电了,像刚刚晚上突然就停电了,这种大热天能停吗,真是的,好在就半个小时。 听说今年暑假南方用电紧张北方用水紧张啊。 看下面一个报道啊 上海:一般缺电;江苏:严重缺电;浙江:电力危机 又是一个夏天。 又是一个缺电的夏天——无论是长三角,还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 有专家认为,始于2003年夏的全国大面积缺电,在经过去冬今春的演进之后,将要在今夏达到峰值:去夏全国18个省市区缺电,今年将有24个省市区缺电。 “仅仅说缺电,已经不能准确反映长三角部分地区的实情,而应当称‘危机’。”在电力行业工作了36年、现为上海市节能协会理事长的施明融说。 施为沪苏浙的缺电状况划分了等级:上海属“一般缺电”,就是在合适的用电负荷率(最高负荷与平均负荷之比)下,缺电力但不缺电量;江苏属“严重缺电”,就是在比合适的用电负荷率高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既缺电力,又缺电量;浙江属“电力危机”,就是在比合适的用电负荷率高1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既缺电力,同时严重缺电量。 有人觉得施的说法不妥,尤其用“危机”一词。但他坚持这个说法。他认为这是事实,浙江的用电负荷率已达97.4%,也就是白天晚上基本上一样平了,没有峰值和谷值了。 长三角缺电到什么程度? 以下一些场景和细节,有的是记者亲眼所见,有的是其他报章和电视画面提供的。 刚过晚上8点钟,杭州西湖边上,除了星星点点的路灯点缀着西湖的夜色外,已经没有了昔日西湖的夜晚景色。一位杭州市民说,“过去灯光一照,保俶塔很漂亮的;孤山也不是黑乎乎的,有楼外楼的,有灯光镶嵌着;苏堤绿油油的,灯光照在树上,很好看的。现在什么都看不出来。” 在杭州城区的道路上,路灯一个明一个灭,有的则是只亮一半。 限电不仅影响到杭州的夜晚,也影响着杭州市民的白天。在杭州市流水西苑小区,这里的线路刚刚被拉闸限电。由于没有电,楼道门口防盗门上的对讲系统无法使用,一位女主人不得不从5楼跑下来,为来访者开门。尽管是白天,停电还是给她家带来了麻烦,刚把米饭做上,还没有做熟,电就停了。她自己在家既不能看电视,也不能上网,热了只能大摇蒲扇。 在浙江的一些中小城市,家用小型发电机成了畅销商品。路边的广告也从空调产品变成了朴素的文字广告:“正在学习、正在搓麻将,停电了怎么办?××牌发电机来帮您忙”。一家企业生产一种有电时能充电蓄电、停电时能自动输电的设备,据说效益大增。 在南京,南钢集团电炉厂林厂长介绍,今年每个月至少要停电30个小时以上。有的时候供电公司要求10点限电,11点就恢复正常,但可能12点又要求再次限电。这对南钢这个24小时连续生产的企业来说,损失不小。他说:“一小时可以生产100吨,现在的利润至少在500元吨,100吨就是5万元,现在每天至少损失7万元。” 因限制用电而损失的企业不止是南钢集团一家。在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依维柯厂区,只有一条生产线还在正常开工,其他生产线已经停了下来。目前他们把能够调到深夜生产的班次都调到了22点以后进行,公司有6000多个员工,每天都是从22点以后上班,到早上8点才下班。尽管这样,产量损失仍在20%到30%左右。 从南京市经委电力能源处得到的消息是,在整个南京市,现在至少有2000多家企业像南汽、南钢这样承受着缺电带来的巨额损失。 在上海,已有数千家企业宣布将放“暑假”,以让电于民。 如果说场景和细节还带有片段的偶然性,那么再让数字作证。 6月初,中国电监会有关负责人预测,在考虑各地实施错峰避峰等抑制最大负荷过快增长措施的情况下,二季度电力缺口在2000万千瓦以上,三季度电力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千瓦左右,四季度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左右。全年共计缺少电量约600亿千瓦时。 长三角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上海电力部门预测,今夏最高用电负荷将达1670万千瓦,同比增长15.2%。在不考虑备用应急电力情况下,上海电力缺口仍高达312万千瓦。如考虑备用应急电力,缺口将达400万千瓦以上; 浙江省电网供电能力在1200万千瓦左右,而预计今夏全省最高用电需求为1900万千瓦。如果出现像去年一样的高温干旱天气,全省最高用电需求将达2100万千瓦; 江苏前5个月的151天有141天拉限电,可以说全年性、完全性缺电局面已经形成。夏季用电高峰时期,全省实际供电能力为2400万千瓦,而最高需求将达到3150万千瓦,电力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 正是这样的数字与细节,让施明融坚持自己的看法。 “杭州市的领导也印证了我的说法。”施明融边说边拿出一本厚厚的剪报册,从中翻出一篇《杭州日报》的报道,上面将缺电称为“公共危机”,还提出要像战胜非典那样战胜缺电。 缺电:只是因为估计不足? 除了对需求的“估计不足”,一些人认为,还有一些因素在放大需求间的反差 为什么缺电?回答几乎众口一辞:电力建设滞后了。为什么会滞后?回答也基本一致:因为对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估计不足。为什么估计不足?因为当年决策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中国经济尚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主任靳希这样分析:1998年以后,我国的电力供求达到了一个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当时发出来的电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卖不出去,因此就造成对于电力需求的增长预期偏低,只有5%—5.5%左右。用电的预期低了,电力建设也就相应停滞了。而事实上,最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发展很快,再加上居民空调等家用电器不断普及,造成实际的用电需求远高于原先的预期。于是,在2003年夏出现了缺电。尽管最近的一两年,每年新开工的机组容量在3000万千瓦,但电厂建设毕竟有一个周期,至少需要三年左右时间,因此缓解缺电的矛盾可能要到2006年左右。如果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进一步显现,高耗能的产业大幅度压缩,到时可能重新达到一个供需平衡点。 除了对需求的“估计不足”,一些人认为,还有一些因素在放大需求间的反差。他们将其归结为“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 靳希分析说,由于煤炭价格逐步放开,价格上涨。而一些电厂由于买高价煤要亏本,就采取了宁可不开机也不买高价煤的方式。也就是说,现在一方面总的装机容量确实不够,但另一方面也有机组闲在那里没事做呢!同时,由于煤炭运输量增加,而现有运力不足,车皮申请成功率不高,这样一来,煤炭就不能及时足量运输到电厂,这也影响到了电力供应。 上海市节能协会理事长施明融的指责更为直接:现在有些煤炭供应简直就是“兴风作浪”。他说,这一年多时间,煤炭的价格上涨了100多元吨,数字不大,涨幅却在50%以上。施明融像个目击者一样,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去年国内煤炭业诸强在长江的轮船上开三天三夜秘密会议商议提价的场景。“为了打破垄断,电力公司实行改革,拆分为11家公司;现在煤炭行业倒好,全都团结到一起了。”施明融认为,原先的煤炭价格确实偏低了一些,但一下子涨这么多,他个人认为有些不妥。 造电厂与调结构,谁主谁次? 有人说:衣服变小了,总不能说这是孩子的罪过,总不能让孩子再缩回去吧!有更多的专家认为,长三角地区还是要发展高附加值和高科技的产业。完全靠耗能过日子肯定是不行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也说到了三个“估计不足”:一是对经济回升的速度估计不足,没有想到这两年经济增长这么快;二是对这几年产业结构的变化估计不足,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如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等;三是对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程度估计不足,原来一家一台空调,现在一个房间要一台空调。 尽管这么说,但王一鸣认为“估计不足”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 他说,电力建设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使用的即时性,不能储存;二是建设需要有一个周期,需要三年左右时间,因此决策需要有一定超前性。“说当时对经济回升预期不足,现在看来确实是预期不足,但当时谁可以这么精确地预计到呢?2001年、2002年的时候,经济形势其实还比较低迷,当时不就有好多电厂建好了,电却卖不出去?比如四川的二滩水电站,日子就很难过。一个电厂要建三年,三年后的情况谁能说得很准确呢?万一建了很多电厂,电太过富余了,怎么办?不就造成大量资金的沉淀了吗?” 如果说经济发展的走向有时候确实有一些难以预测的因素的话,那么产业的调整和布局也同样难以预测和控制吗? “关键的问题,不是试图用调整产业结构的办法来适应电力供应,而是要不断加快电力建设,用足够的电力供应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产业变‘重’的趋势。”一位北京的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对记者说。他认为,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从目前情况看,只会更“重”,不会更“轻”。很明显,重工业的耗能比轻工业要多得多。 复旦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说:“缺电就一定是产业结构出了问题吗?我不这么看。总不能让企业、让老百姓不要用电吧?这就好比孩子长大了,衣服变小了,总不能说这是孩子的罪过,总不能让孩子再缩回去吧!还是要给孩子做大衣服。也就是说,不能让经济结构来适应电,而是要让电来适应经济结构。”他认为,长三角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这些产业有市场,能赚更多的钱,能安排更多的就业。“如果说为了省电,我们就不要这些了,大家都来发展高科技。可是,高科技到国际上一定有竞争力吗?那么多的人不是要失业了吗?经济在发展,要用更多的电;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要用更多的电。你不能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不能让他们不用空调,还是摇摇蒲扇好了。”他认为,现在如果政府硬要去把这种产业结构扭过来的话,那是不现实的。 但是,浙江省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家良不太同意上述说法。他认为,要改变缺电的现状,固然要加快电力建设,但另一方面必须改
回复
举报
apile0
apile0
当前离线
积分
16512
楼主
|
发表于 2004-7-1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以来,全国大范围的缺电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全国已经有21个省市区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来保证基本电力供应。缺电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此记者邀请了三位电力研究方面的专家针对中国电力短缺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他们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韩文科副所长和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国家电力公司顾问刘纪鹏先生。讨论的话题主要是缺电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及对未来电力供应的预测。 电荒如何形成 王小广: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调控能力已经明显提高,调洪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泄洪的时候也要考虑枯水期的缺水问题 韩文科: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地区城镇化步伐比较快,国家对于它的统计、监控、信息了解不是很多,而它的用电能力比较旺盛,所以就造成了缺电 刘纪鹏:由于电力改革之前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思路,把电力上的改革,与政治上的反腐败、与经济上的反垄断联系得过于紧密 记者:请您谈谈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是如何造成的,电力部门存在哪些结构性问题。 王小广:造成中国电力紧张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自然导致电力需求加快。这其中还包括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其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就是指重工业、原材料生产的行业,这些行业都是耗电大户,目前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其二就是消费机构的变化。消费结构主要反映在老百姓用电有一些季节性因素,如夏季开空调等。目前来说,居民用电量占所有用电量还是小部分,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明显上升的,我认为能达到总用电量的30%—40%。 其次,一些高耗能产业的盲目重复建设造成了电力紧张。这些产业有部分是产业升级,但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盲目重复建设。这其中还有一些盲目预期在里面。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建材,这也是由于房地产业快速增长造成的。 第三是自然上的原因。这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中国调控上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水电目前的装机容量大概是总装机容量的20%左右。但是水电对于某些地区是很重要的,比如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上游地区,水电比重往往能占到50%左右,如果遇到季节性枯水期,供电自然会产生问题。我们没有注意积极利用洪水期的水,我们往往由于绝对安全的考虑,将洪水放光。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调控能力已经明显提高,调洪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泄洪的时候也要考虑枯水期的缺水问题。在我看来,中国洪灾与旱灾相比,旱灾更严重一点,所以在调控洪水的时候,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能全部放光。 第四是国家对于电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足。“八五”时期,国家对于电力基建的投资占整个基建投资的12%,“九五”时期下降到8%,2001年是在7%以下,2003年1—10月份是8.1%,电力基建的投资增长严重滞后。当时国家的考虑是电力过剩,所以对于“十五”的规划就相对调低了对于电力的投资,由于我们自己对于未来发展的把握不足,就导致了对于电力投资的计划严重滞后。我个人认为,对于电力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0%左右比较合适。 第五,我认为就是煤、电部门利益协调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激化导致了目前电力供应紧张。现在中国煤炭有两种价格,供电用煤价格比较便宜,所以煤炭生产商不愿意把煤卖给供电商。另外前一段,国家关闭了一些小煤窑和一些达不到标准的小发电厂,所以就是削减了一部分供给。 韩文科:我认为中国缺电的原因比较复杂。对于缺电的原因,目前有很多说法,比较形成共识的有中国经济发展太快,特别是一些高耗能耗电的行业,比如钢铁冶金等都发展比较快,所以对于电力的需求比估计的要高得多;还有水电的问题。去年水文、气候等原因导致很多地方水电没有正常发电;第三就是煤电,发电厂的供煤遇到一些障碍。煤电发电厂的供煤不足,也造成电力紧张。 此外还有一些我个人的看法。首先,中国电力负荷变化比较大,夏季冬季的制冷采暖,用电量升高比较厉害。供需的季节性反应特别厉害,差距加大,这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第二,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地区城镇化步伐比较快,农村向小城镇转移,过去的农民牧民都向工业化工人转移。这部分工业的增长,国家对于它的统计、监控、信息了解不是很多,而它的用电能力比较旺盛,所以就造成了缺电。 刘纪鹏:去年的GDP增长达到了8.5%左右,但实际上去年电力的增长也达到15.6%,去年的电力弹性系数高达1.8%,这和1998年电力弹性系数只有0.4%,形成了一个比较鲜明的对比。电力弹性系数主要是指电力增长和GDP增长的比值,事实上从中国的历史看,维持0.8%到1.2%之间的弹性系数是比较合适的。有很多人说是经济增长过快造成了缺电,但电力增长几乎是经济增长的两倍,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中国GDP的增长和电力增长不相匹配符合。 第二个原因,大家往往提到的是持续的高温,再加上去年的枯水期比较长,所以当火电供应紧张的时候,水电应该在夏季、水丰富的时期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去年却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大家通常提到的关于季节的因素。 就我个人看来,缺电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第一,1999年国家曾作出“三年不上大的电力项目”决定,这就是决策失误。对于电力这样一个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这三年确实没有上大的电力项目,目前没有哪一个部门来承担这样一个责任。由于电力的建设周期为3到4年,1999年以后国民经济在持续快速地发展,而电力建设没有跟上,所以在2002年开始就有所反映,开始有地区缺电,2003年得到比较彻底的反映,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下面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力改革。人们都看到,把国家电力公司分拆之后,我们的缺电现象开始日益严重。大家都知道电力改革是要打破国家电力公司的垄断,要在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改革,对于以分拆国家电力公司为主的电力行业的改革,对于改革时机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1999年之后这种改革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始终是有分歧的。主张分拆国家电力公司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电力市场已经出现过剩,市场竞价上网的环境已经具备,所以得出了可以三年不上大的项目的结论,同时决定加速电力行业的改革。 目前发生这么大的电荒,给国民经济增长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从主观层面进行深刻反思,包括对这次电力改革的反思。由于电力改革之前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思路,把电力上的改革,与政治上的反腐败、与经济上的反垄断联系得过于紧密。而这种电力的垄断,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进行反垄断,而是从行政或政府的角度提出反垄断,其中掺杂了很多非市场的因素。也就是说,不顾电力自然垄断的特点,进行强行拆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失误主要体现在对时机的判断上。整个改革应建立在市场大于求的背景下才能推进竞价上网,而在电荒发生的时候,所有的电都开通了,包括13.5万千瓦以下这种应该被淘汰的小机组都已经全部开通了,这还不够用,如何竞价上网?这只能有一种电价上涨的趋势,如果这种竞价变成一轮接一轮的向上竞价,这就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所以我认为是在错误的时间里出现了这么一场改革。我认为电力改革电价是关键,拆分是次要的。而目前中国电力改革把关系颠倒了,似乎把拆分当成了改革的目标。 为什么电力改革持续了三四年,始终是人们瞩目的焦点?焦点就在于改革到底是横向的分拆,还是纵向的分离,这在改革中也存在很大争论。改革的横向分拆就是按区域,只保持四个区域的电网公司,分别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华东和华中及南方各搞一个电力公司。这样每个区域是电网和发电厂不分。再一种就是按功能的纵向分离,电力应细分为发、输、配、送,先把发电和输电分开,再把售电和输电分开,最后再把输电和配电分开。 目前我们的这场改革,既有横向,也有纵向,这在国际电力改革史上实际上是破碎的改革,这种破碎式的改革就必然存在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就出现目前的状况,电力改革已经完成,但是我们的电力供应跟不上,而且我们的电价也还要上涨。我认为电价上涨将会成为2004年电力的一个主题。我认为电力这个行业必然是垄断的,不能搞竞争。 提价是否管用 王小广:我个人认为,价格上升肯定能剌激问题的解决,是一种利益问题的调整 韩文科:国家发改委决定煤炭电涨价是解决电荒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 刘纪鹏:我认为根本问题并不是说煤供应上去电荒就能解决 记者:王小广博士也提到煤、电部门利益协调这一问题的激化导致了目前电力供应紧张。我知道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从2004年1月1日起适当提高燃煤机组上网电价,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这一措施能否解决中国的“电荒”问题? 王小广:目前,中国的煤炭价格实行双轨制。一部分是“电煤”,是政府管制价,另一部分是市场的其他需求,包括企业、民用等等都是市场价。总体上说,电力短期内的短缺和煤、电两行业利益分配没有协调好有关系。煤炭企业认为,政府一直压着发电用煤的价格,所以在供给上就不积极,虽然有资源但就是不挖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价格上升肯定能刺激问题的解决,是一种利益问题的调整。 韩文科:最近煤炭涨价,煤电也提升价格。我认为提升价格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缓解电力紧张的一个措施。但是这种措施不可能在根本上或者完全解决电力紧张问题。因为刚才讲缺电有好几方面的原因,电和煤的供应问题只是一部分原因,比较严重的高耗能行业发展比较快的问题没有解决才是重要因素。针对这个问题发改委也有一些措施,对这些行业进行调控,但这需要过程,不能立竿见影。十六大以前中央就提出要调整电力结构,但调整是比较难的,因为各地区都要发展,所以我认为在发展过程中缺电是会持续的。国家发改委决定煤电涨价是解决电荒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个措施是非常好的。 刘纪鹏:从长期来看,煤和电是一对兄弟,中国是一个主要以火电为主的国家,煤和电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连动的,自去年发生电荒以来大家都把这个问题和煤联系起来,我觉得也是有原因的。过去靠行政协调的煤电价格现在不发生作用了,在去年的分段体制下,煤炭这方面要求提高价格,电力企业又不接受,所以煤电之战在去年的两次大型煤电定货会议上发生了,目前确实有一些电厂在煤炭的供应上出现问题。但是我认为根本问题并不是说煤供应上去电荒就能解决,去年的电荒如果有煤的因素的话,我认为也只占两成。在未来发展中,水电的开采只有6000万千瓦的总量,也是相对不足的。下一步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尽量以核电为主。 究竟怎么治本 王小广:电网从某个意义上说,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部门,要压缩它的利润 韩文科:国家对电力需求预测值的调高,加大电站、电网的建设力度 刘纪鹏:未来解决中国电荒的治本之策是要搞好规划 记者:三位专家都谈到,煤电涨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那您认为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 王小广:我个人认为,电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部门,要压缩它的利润,我认为这应该是改革的一个方向。现在电网企业并不是经营得多好,而是它作为垄断部门而获得很大利润,国家应设法让这种公益型的垄断部门的利润再薄一点。一方面要给消费者让利,另一方面也要给生产企业让利。而发电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市场化,不仅要有国有发电企业之间价格等方面的公平竞争,更重要的是要引进民营资本、外资等加入竞争,加快这个行业的发展。第二,我认为还要考虑季节性因素,对于水资源要加强调节能力。一定要考虑到冬天枯水期的发电问题,泄洪不要过头。第三,我认为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有个很好的把握,包括结构的变化。只有把握好了这个趋势,在制定中长期的政策时才能保证不出现大的问题。 韩文科:我个人认为,电力的主管部门,比如像发改委等应对得还是比较早的。首先是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电力一度供过于求,那个时候电上网比较难,好多企业发出电而卖不出去,市场有点饱和了,国家就出台了各种优惠用电的政策,但是很快地2000年一过,经济又开始发展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供求的起伏,对于电力行业来讲是很难应对的。因为电站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国家从去年年初就修改了“十五”建设规划,把对于电力需求的预测值调高了,加强了很多措施来加快电站和电网的建设,国家对于一些送电的主要通道也在加紧建设,如西电东送的通道。目前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社会上也不是很一致,有些人认为经济过热了,有些人认为经济没有过热,中央也并没有表态经济是否过热,但是确实有一些行业发展比较快,加上市场经济发展后,这些行业的发展中政府部门监督、控制不像过去计划经济那么严格了,现在很多都是市场在拉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很多措施都是到位的,就像张国宝主任介绍的,到2005年、2006年用电紧张的状况将会得到根本缓解,这是没有问题的。到2020年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还会不会出现电力紧张问题,我认为这些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刘纪鹏:从近期措施看,由于电荒至少还要持续两到三年,直到2006年仍然会存在电荒问题,所以只靠加大电力供应的做法不能解决这三年电力紧张的问题。所以我认为第一是要加强全国联网,尽量使贫电省和富电省之间进行合理的调配,能够在现有的发电容量基础上能通过电网的建设速度来缓解电力危机,而且能够在一到两年内缓解电力问题。第二我认为是要推行高节能产品。第三个措施是在电力改革上尽量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峰谷电价差,要进行错峰调节。如果我们能够削峰填谷,也能在未来的三四年缓解电力危机,削峰填谷的办法就是电力调节,目前在南京和上海都在积极地推行峰谷电价差,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峰谷电价差的价格可以尽量拉大,这样价格杠杆就会发生作用。 未来解决中国电荒的治本之策是要搞好规划,现在我们电力的大上快上还有可能导致四年以后的电力过剩。因为电力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危机的种子是在三到四年以前种下的,我们三四年以前埋下的是电荒的种子,现在我们又为三四年以后埋下了电力过剩的种子。所以三四年以后中国电力过剩的问题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目前的电力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中国电力规划的主体到底是谁,是发改委还是电监会?现在还找不到一个统一规划的主体,所以电力的体制被完全打散了,没有一个完全的规划主体和调动主体。所以未来对电力发展规划的问题必须要吸取电力改革的教训。 何时方能缓解 王小广:最终到2006年中国电力紧张将获得根本缓解 韩文科:到2005年电力紧张的情况将得到解除 刘纪鹏:到2005年有望缓解电力紧张 记者:最后想请三位专家谈谈未来中国电力供应的趋势。中国到哪一年才能解决目前的“电荒”问题? 王小广:经过2002年、2003年经济保持8%以上的增长,现在完全可以下结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对于电力的需求是很大很大的,所以从去年开始的,国家对于电力的投资已经加大,并一直延续到“十一五”计划。至于2004年的电力紧张状况,我想不会超过2003年的。由于一些电力投资项目已经上马、长江三峡明年发电量将加大等因素的影响,2003年的一些紧张状况将得到缓解。最终到2006年,我认为中国电力紧张问题将得到根本缓解。 韩文科:2004年的情况比较难预测。中央提出有关对策,如果落实得比较好的话,情况会有所缓解。第一,如果高耗能的产业在2004年有所控制;第二,2004年还有一些电力项目建成;第三,国家实行削峰填谷的政策,推广节电措施,我认为到2005年电力的紧张状况就会解除了。 刘纪鹏:我认为到2005年有望缓解电力紧张是有可能的,能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目前是没有人敢打包票的。还有一个问题,即中国彻底摆脱电荒后但会不会出现电力过剩问题,这值得我们密切的注意。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7 11:2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