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基点音乐〗::..
›
音响器材,音乐唱片综合交流
›
听雨果石叔诚钢琴协奏曲<<黄河>>专辑,有感于多 ...
返回列表
查看:
9672
|
回复:
5
听雨果石叔诚钢琴协奏曲<<黄河>>专辑,有感于多个不同演奏风格版本的争鸣
[复制链接]
杨维中
杨维中
当前离线
积分
289
发表于 2016-3-2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6-3-26 16:47 编辑
作为经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的一代人,对钢琴协奏曲<<黄河>>有着独特的情结而再也熟悉不过了,那个年代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首乐曲旋律而耳熟能详、倒背如流。
印象中,雨果的这张1991年录音专辑很早就出了,只不过现在又以LPCD1630方式重新制作推出而已。对于眼下各唱片公司推出层出无穷令人眼花了乱的录音格式,本人不是太有兴趣,最关注的还是音乐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不过就声音听感而言,眼下的这张再版制作音色的确要好过老版不老少。
回复
举报
杨维中
杨维中
当前离线
积分
289
楼主
|
发表于 2016-3-2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6-3-26 16:48 编辑
确切的说,胡炳旭指挥中国中央交响乐团演奏的这张<<梁祝>>、<<黄河>>专揖录自于1990年9月26日和11月16日,地点是北京音乐厅。钢琴家石叔诚自称在所演奏过两百多场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雨果的这张现场录音专辑是他认为从音响、制作各方面都很满意的。
历尽沧桑话<<黄河>>-----石叔诚(节选)
......1970年2月4日,<<黄河协奏曲>>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正式由中央审听,由殷承宗演奏,李德伦指挥。那天大家演奏得认真努力。记得当时周恩来总理听后很激动,举起胳膊喊了一句∶“星海复活了!”,当时拍板说可以正式演出了。
<<黄河协奏曲>>在配器上和创作手法上都嫌太重,太革命。弹这个曲子,我得先用橡皮膏把手包好。殷承宗弹它没少受伤,腰、脖子、手都伤了。每当我弹这首曲子时,都很动情。这主要归功于洗星海,旋律好,感人。星海别的作品无法与这部<<黄河>>比拟。我觉得<<黄河协奏曲>>的安排有点像组曲,基本曲式还是西洋古典的。
殷承宗一直认为西洋曲式是经得住考验的,甚至他一再强调开始用什么调性,最后也要落到什么调性上。......
图一为当年周总理接见殷承宗(左),图二为当年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郊县(大兴县)为农民演奏<<黄河>>,钢琴演奏殷承宗,琵琶演奏刘德海。
回复
举报
杨维中
杨维中
当前离线
积分
289
楼主
|
发表于 2016-3-26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6-3-26 16:48 编辑
50后一代人对钢琴协奏曲<<黄河>>难以割舍的情怀,归结于受殷承宗的影响最大,以至于会将其作为范本标准来评判和褒贬其他钢琴家的演奏。这是因为,在当年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殷承宗作为第一位正式演奏此曲的钢琴家,其演奏风格自然而然被视为具有最正统的标杆效应,加之先入为主的因素,因此久而久之被人们所潜移默化广泛接受。
而就个人感觉而言,我也是很认同殷承宗的弹奏风格的,并很早就成为其坚定的粉丝与拥趸。他的演奏,充满火一般的铿镪有力激情,能将你浑身的情感细胞全部调动起来而热血沸腾、欲罢不能。
-------“音乐没有激情还叫什么音乐”!
最早期的<<黄河>>版本,为殷承宗演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1971年的录音,由中唱公司出版发行。该专辑录音为单声道,也是“文革”时代气息最浓厚的演奏-----钢琴极为突出、响亮。
此曲的创作背景在当时虽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作理论指导,但总体感觉激情要远大于抒情,乐队的份量始终屈从于钢琴而处于不突出地位,不过整个乐团的演奏整齐划一、极其专注投入。切记,第三段落“黄水谣”中的引子部分,一定要中国竹笛演奏,并且一定必须要吹出浓郁的陕北信天游风格。此段落若用长笛来演奏,肯定大打折扣而没有中国味道了。
也可以说,这个版本是当时尽人皆知的,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黄河>>形成终身记忆和印象的参考级蓝本。
附殷承宗当年演奏版本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P2NdWEHPJwIP2NdWEHPJw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GigKiO7aYwvGigKiO7aYw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6bv89tyqjYy6bv89tyqjY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HEvu-xxRUgGHEvu
回复
举报
杨维中
杨维中
当前离线
积分
289
楼主
|
发表于 2016-3-2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6-3-26 16:48 编辑
音响性听感上,雨果的这张石叔诚演奏<<黄河>>要比殷承宗的单声道老版本好很多,除了铜管乐稍欠一点辉煌外,乐团的整体音效不俗,加之指挥胡炳旭演译中国作品功力深厚,因此在音乐感染力上要更胜出一筹。
唯一有争议的地方是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尾声部高潮的“东方红”旋律改动,个人觉得,此改动虽然能改变原曲强烈的政治倾向,但也削弱了整曲高潮处的气势氛围。其实,假如我们将“东方红”这一段音乐仅仅视为只是一段旋律而非政治化的话,那么它在曲调构织上是更自然顺畅与衔接自如的,改动后的这一段落之处则稍显得牵强,从而令人有突兀的不适之感。
回复
举报
杨维中
杨维中
当前离线
积分
289
楼主
|
发表于 2016-3-2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6-3-26 16:49 编辑
纵观多个钢协<<黄河>>专辑,最终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尾声高潮部过渡处有不下于三种的诠释方式,一是再现“东方红”,二是再现“黄水谣”主旋律,三是再现第一章节“黄河船夫曲”中的抒情华彩段落,本人则坚持认为前两种高潮再现最为气势巍峨,而且过渡自然并不失激情与艺术感染力。
也许是固执,对于国外乐团演奏的钢协<<黄河>>,本人几乎清一色不大认同,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关键还是东西方审美观不同而致(朝鲜国立交响乐团演奏的<<黄河>>算是最接近中国音乐风格的了)。
洋腔调演绎不好中国音乐,就像中国人演奏不好西方音乐一样,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二者天壤之别,与生俱来骨子里的东西,无解。
回复
举报
lqdxy
lqdxy
当前离线
积分
102363
发表于 2016-3-26 1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少了东方红旋律的阉割版,哈哈!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10 12:0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