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是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有乐圣之誉。与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对大师最初的认识是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以及音乐小品《小步舞曲》、《致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等作品开始的,当然他那桀骜不驯、怒发冲冠、与命运抗争的头像同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说来惭愧,四十岁以前的我还未完整地听过一首贝交,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我等平民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英雄贝多芬,欣赏他那不朽的杰作,特别是其经典中的经典的交响乐作品。聆听贝多芬的交响曲,为了顾及自己的接受能力,我是按照其一般的知名与熟悉程度编排顺序,先是贝五、贝六,再是贝三、贝九、贝七,最后才是贝一、二、四、八、十[只有一个乐章的第十交响曲是不是贝多芬的原创还存在着学术争议]。
不知是近二百年来爱乐者欣赏口味的主导,还是历代指挥家、演奏家演绎偏好的引导,在曲曲是杰作的贝多芬十大交响曲中,其知名程度、演出、录制机会差距悬殊,有的贝交名版林立,而有的贝交似乎只有在贝交全集中才能见到。总体而言,奇数贝交要比偶数贝交来得著名,如贝三、五、七、九的影响力只有贝六能与之匹敌。
有人曾将贝一到贝九分别称之为英雄的诞生、英雄的谎言、英雄的宣言、英雄的爱恋、英雄的抗争、英雄的平凡、英雄的狂欢、英雄的幽默、英雄的升华,世人崇敬英雄贝多芬,也就把他的交响曲定义为“英雄的”了,连谎言、爱恋、平凡、幽默等平民行为都看成是英雄之所为,当然仅用二个字来描述一部交响曲无论如何是苍白的。
十大贝交似乎是贝多芬在述说自己的人生与理想,奇数贝交试图展现的是其作为“英雄”的一面,对世人而言,英雄的魅力可能是奇数贝交要比偶数贝交来得著名的原因;而偶数贝交所流露的是其作为“平民”的一面,这些作品是贝多芬这位音乐帝王饱经痛苦的情况下,与命运斗争的“闲暇之余”的真情流露。所以我眼里的贝多芬,一半是平民一半是英雄,平民衬托英雄,英雄映照平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