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05|回复: 18

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选(傅雷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12/200612261821826545.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6 18:21:1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颗残破的心中,当一切生机全被剥夺之后,一种新生命开始了,春天重又开了鲜艳的花朵,爱情的火焰燃烧得更鲜明。但这爱情几乎全没有自私与肉感的成分。这是对于卡瓦列里的美貌的神秘的崇拜。
  
  米开朗基罗对于卡瓦列里的爱情确是为一般普通的思想——不论是质直的或无耻的——所不能了解的。即在文艺复兴末期的意大利,它亦引起种种难堪的传说;讽刺家拉莱汀(L'Aretin,1492一1557)甚至把这件事作种种污辱的讽喻。(米开朗基罗的侄孙于1623年第一次刊行米氏的诗集时,不敢把他致卡瓦列里的诗照原义刊入。他要令人相信这些诗是给一个女子的。)但是拉莱汀般的诽谤——这是永远有的——决不能加诸米开朗基罗。“那些人把他们自己污浊的心地来造成一个他们的米开朗基罗。”(1542年10月米开朗基罗书,收信人不详)。
  
  没有一颗灵魂比米开朗基罗的更纯洁。没有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观念有那么虔敬。岗蒂维曾说:“我时常听见米开朗基罗谈起爱情:在场的人都说他的言论全然是柏拉图式的。我不知道柏拉图的主张;但在我和他那么长久那么亲密的交谊中,我在他口中只听到最可尊敬的言语,可以抑灭青年人的强烈的欲火的言语。”可是这柏拉图式的理想并无文学意味也无冷酷的气象:米开朗基罗对于一切美的事物,总是狂热的沉溺的,他之于柏拉图式的爱的理想亦是如此。他自己知道这点,故他有一天在谢绝他的友人基安诺蒂的邀请时说:“当我看见一个具有若干才能或思想的人,或一个为人所不为、言人所不言的人时,我不禁要热恋他,我可以全身付托给他,以致我不再是属于我的了。……你们大家都是那么富有天禀,如果我接受你们的邀请,我将失掉我的自由;你们中每个人都将分割我的一部分。即是跳舞与弹琴的人,如果他们擅长他们的艺术,我亦可听凭他们把我摆布!你们的作伴,不特不能使我休息、振作、镇静,反将使我的灵魂随风飘零;以致几天之后,我可以不知道死在哪个世界上。”(见多那托·基安诺蒂著《谈话录》。1545年)
  
  思想言语声音的美既然如此诱惑他,肉体的美丽将更如何使他依恋呢!“美貌的力量于我是怎样的刺激啊!世间更无同等的欢乐了!”(诗集卷141。)
  
  对于这个美妙的外形的大创造家,——同时又是有信仰的人——一个美的躯体是神明般的,是蒙着肉的外衣的神的显示,好似摩西之于“热烈的丛树”一般(译者按:《旧约》记摩西于热烈的丛树中见到神的显灵),他只颤抖着走近它。他所崇拜的对象于他真是一个偶像,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在他的足前匍匐膜拜;而一个伟人自愿的屈服即是高贵的卡瓦列里也受不了,更何况美貌的偶像往往具有极庸俗的灵魂,如波琪沃呢!但米开朗基罗什么也看不见……他真正什么也看不见么?——他是什么也不愿看见;他要在他的心中把已经勾就轮廓的偶像雕塑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最早的理想的爱人,他最早的生动的美梦,是1522年代的佩里尼。(佩里尼尤其被拉莱汀攻击得厉害。弗莱曾发表他的若干封1522年代的颇为温柔的信:“……当我读到你的信时,我觉得和你在一起:这是我唯一的愿望啊!”他自称为“你的如儿子一般的……”——米开朗基罗的一首抒写离别与遗忘之苦的诗似乎是致献给他的:“即在这里,我的爱使我的心与生命为之欢欣。这里,他的美眼应允助我,不久,目光却移到别处去了,这里,他和我关连着;这里他却和我分离了。这里,我无穷哀痛地哭,我看见他走了,不复顾我了。”)1533年他又恋着波琪沃;1544年,恋着勃拉琪。(米开朗基罗认识卡瓦列里年余之后才恋爱波琪沃;1533年12月他写给他狂乱的信与诗,而这坏小子波琪沃却在复信中向他讨钱。——至于勃拉琪,他是卢吉·德尔·里乔的朋友,米开朗基罗认识了卡瓦列里10余年后才认识他的。他是翡冷翠的一个流戍者的儿子,1544年时在罗马夭折了。米开朗基罗为他写了48首悼诗,可说是米开朗基罗诗集中最悲怆之作。)因此,他对于卡瓦列里的友谊并非是专一的;但确是持久而达到狂热的境界的,不独这位朋友的美姿值得他那么颠倒,即是他的德性的高尚也值得他如此尊重。瓦萨里曾言:“他爱卡瓦列里甚于一切别的朋友。这是一个生在罗马的中产者,年纪很轻,热爱艺术;米开朗基罗为他做过一个肖像,——是米氏一生唯一的画像;因为他痛恨描画生人,除非这人是美丽无比的时候。”瓦尔基又说:“我在罗马遇到卡瓦列里先生时,他不独是具有无与伦比的美貌,而且举止谈吐亦是温文尔雅,思想出众,行动高尚,的确值得人家的爱慕,尤其是当人们认识他更透彻的时候。”(见瓦尔基著:Due Lezzioni, 1549年。)
  
  米开朗基罗于1532年秋在罗马遇见他。他写给他的第一封信,充满了热情的诉白,卡瓦列里的复信(1533年1月1日卡瓦列里致米开朗基罗书),亦是十分尊严:我收到你的来信,使我十分快慰,尤其因为它是出我意外的缘故;我说出我意外,因为我不相信值得像你这样的人写信给我。至于称赞我的话,和你对于我的工作表示极为钦佩的话,我可回答你:我的为人与工作,决不能令一个举世无双的天才如你一般的人——我说举世无双,因为我不信你之外更有第二个——对一个启蒙时代的青年说出那样的话。可是我亦不相信你对我说谎。我相信,是的,我确信你对于我的感情,确是像你那样一个艺术的化身者,对于一切献身艺术爱艺术的人们所必然地感到的。我是这些人中的一个,而在爱艺术这一点上,我确是不让任何人。我回报你的盛情,我应允你:我从未如爱你一般的爱过别人,我从没有如希冀你的友谊一般希冀别人……我请你在我可以为你效劳的时候驱使我,我永远为你驰驱。你的忠诚的 托马索·卡瓦列里
  
  卡瓦列里似乎永远保持着这感动的但是谨慎的语气。他直到米开朗其罗临终的时候一直对他是忠诚的,他并且在场送终。米开朗基罗也永远信任他;他是被认为唯一的影响米开朗基罗的人,他亦利用了这信心与影响为米氏的幸福与伟大服役。是他使米开朗基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寺穹窿的木雕模型。是他为我们保留下米开朗基罗为穹窿构造所装的图样,是他努力把它实现。而且亦是他,在米开朗基罗死后,依着他亡友的意志监督工程的实施。但米开朗基罗对他的友谊无异是爱情的疯狂。他写给他无数的激动的信。他是俯伏在泥尘里向偶像申诉。(卡瓦列里的第一封信,米开朗基罗在当天即答复他,即1533年1月1日。这封信一共留下三份草稿。在其中一份草稿的补白中,米开朗基罗写着“在此的确可以用为一个人献给另一个人的事物的名词;但为了礼制,这封信里可不能用”。——在此显然是“爱情”这名词了。)他称他“一个有力的天才……一件灵迹,……时代的光明”;他哀求他“不要轻蔑他,因为他不能和他相比,没有人可和他对等”。他把他的现在与未来一齐赠给他;他更说:“这于我是一件无穷的痛苦:我不能把我的以往也赠与你,以使我能服侍你更长久,因为未来是短促的:我太老了……。”(1533年1月1日米氏致卡瓦列里书。)“我相信没有东西可以毁坏我们的友谊,虽然我出言僭越;因为我还在你之下。”(1533年7月28日米氏致前人书的草稿。)“……我可以忘记你的名字,如忘记我藉以生存的食粮一般;是的,我比较更能忘记毫无乐趣地支持我肉体的食粮,而不能忘记支持我灵魂与肉体的你的名字,……它使我感到那样甘美甜蜜,以致我在想起你的时间内,我不感到痛苦,也不畏惧死。”(1533年7月28日米氏致前人书。)“——我的灵魂完全处在我把它给予的人的手中……”(米氏致巴特洛米奥·安吉奥里尼书。)“如我必得要停止思念他,我信我立刻会死。”(米氏致皮翁博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赠给卡瓦列里最精美的礼物:可惊的素描,以红黑铅笔画的头像,他在教他学习素描的用意中绘成的。其次,他送给他一座《被宙斯的翅翼举起的甘尼米》,一座《提提厄斯》和其他不少最完美的作品。(瓦萨里记载。甘尼米(Ganymede),宙斯的侍酒童子。)他也寄赠他十四行诗,有时是极美的,往往是暗晦的,其中的一部分,不久便在文学团体中有人背诵了,全个意大利都吟咏着。(瓦尔基把两首公开了,以后他又在Due Lezzioni中刊出,——米开朗基罗并不把他的爱情保守秘密。他告诉巴特洛米奥·安吉奥里尼、皮翁博。这样的友谊一些也不令人惊奇。当勃拉琪逝世时,里乔向着所有的朋友发出他的爱与绝望的呼声:“哟!我的朋友多那托!我们的勃拉琪死了。全个罗马在哭他。米开朗基罗为我计划他的纪念物。请你为我写一篇祭文,写一封安慰的信给我:我的悲苦使我失掉了理智。耐心啊!每小时内,整千的人死了。喔神!命运怎样地改换了它的面目啊”。1544年正月致多那托·基安诺蒂书)
  
  人家说下面一首是“十六世纪意大利最美的抒情诗”(舍夫勒言):
  
  由你的慧眼,我看到为我的盲目不能看到的光明。你的足助我担荷重负,为我疲痿的足所不能支撑的。由你的精神,我感到往天上飞升。我的意志全包括在你的意志中。我的思想在你的心中形成,我的言语在你喘息中吐露。孤独的时候,我如月亮一般,只有在太阳照射它时才能见到。(诗集卷109第19首。)
  
  另外一首更著名的十四行诗,是颂赞完美的友谊的最美的歌辞:
  
  如果两个爱人中间存在着贞洁的爱情,高超的虔敬,同等的命运,如果残酷的命运打击一个时也同时打击别个,如果一种精神一种意志统治着两颗心,如果两肉体上的一颗灵魂成为永恒,把两个以同一翅翼挟带上天,如果爱神在一枝箭上同时射中了两个人的心,如果大家相爱,如果大家不自爱,如果两人希冀他们的快乐与幸福得有同样的终局,如果千万的爱情不能及到他们的爱情的百分之一,那么一个怨恨的动作会不会永远割裂了他们的关连?(诗集卷44)。
  
  这对自己的遗忘,这把自己的全生命融入爱人的全生命的热情,并不永远清明宁静的。忧郁重又变成主宰;而被爱情控制着的灵魂,在呻吟着挣扎:我哭,我燃烧,我磨难自己,我的心痛苦死了……(诗集卷52。)他又和卡瓦列里说:“你把我生的欢乐带走了。”(诗集卷109第18首。)对于这些过于热烈的诗,“温和的被爱的主”(诗集卷100。)卡瓦列里却报以冷静的安定的感情。(诗集卷109第18首。)这种友谊的夸张使他暗中难堪。米开朗基罗求他宽恕:我亲爱的主,你不要为我的爱情愤怒,这爱情完全是奉献给你最好的德性的;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应当爱慕别个人的精神。我所愿欲的,我在你美丽的姿容上所获得的,绝非常人所能了解的。谁要懂得它应当先认识死。(诗集卷50。)当然,这爱美的热情只有诚实的分儿。可是这热烈的惶乱(在一首十四行诗中,米开朗基罗要把他的皮蒙在他的爱人身上,他要成为他的鞋子,把他的脚载着去踏雪。)而贞洁的爱情的对象,全不露出癫狂与不安的情态。
  
  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在小说《痛苦与狂喜》中这样写道: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朝这个方向走,不觉发现来到卡瓦列里家族的住宅前。他把那沉重的铃舌打到门上时,自己也感到奇怪,为什么相隔这样久才来访问托马索·卡瓦列里,其实后者表示过愿跟他合作的强烈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仆人开了门,领着米开朗基罗走进一间天花板很高的客厅,里面收集着罗马最好的古代雕刻。他听到身后响起脚步声。他转过身来,气吁吁的。两年不见,这个很吸引人的青年人已成了米开朗基罗从未见过的美男子,甚至比客厅那座掷铁饼的希腊英雄更为英俊。
  
  “你终于来了。”托马索以严肃而又文雅的声音说。
  
  “我是不愿把苦恼带给你的。”
  
  “朋友是可以分担苦恼的呀。”
  
  他们互相抓住对方的手臂,表示欢迎致敬。一丝温和的微笑在米开朗基罗脸上展开了。“你可知道,我打算为保罗教皇画《末日审判》。可是直到现在,我想自己才鼓起这种勇气。我的心稍微轻松一点了。”
  
  他们爬了很长一段台阶,来到托马索的工作室。托马索一半时间做税收委托之事,因为他是公共艺术品博物馆的馆长;他一半时间用于绘画。办公桌上方的画,是米开朗基罗从佛罗伦萨送过来的。木板上展开着几十幅素描画稿。米开朗基罗仔细地看了一番,惊呼道:“你有奇才。我愿做你的老师,那么作为报答,你应帮助我把这幅画放大。”
  
  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当阳光照亮特拉让圆柱的顶部时,托马索已带来了刚刚烤好的蛋卷,供他中午享用,以恢复体力。星期天,他们一起在卡比托利山上和罗马广场画速写,两人不是你到我家吃晚饭就是我到你家去吃晚饭,晚上有时画画,有时促膝谈心。
  
  他怎样来给自己对托马索的感情下定义呢?这种感情既不同于家庭的依恋,也不同于对大富豪洛伦索的尊敬,也不同于对康特西娜的永恒爱情,也不同于对克拉里莎那种难忘的激情,也不同于对格拉纳奇的友情。也许这种他一生中迟迟产生的感情是无法下定义的了。
  
  这部小说后来被拍成了电影。
  
  米开朗基罗有一组绝妙的诗歌献给托马索,诗表达了他对这个青年的赞美和热爱。他在托马索身上看到了优雅和斯文的典范:
  
  火光照亮一张多冷的面庞,它从远处就将我灼伤,又转脸向着冰凉,我颓然屈服于那可爱的臂膀,它兀自不动,却有无法抵抗的力量;一种精神,多么独特,独为我所洞悉,它不会死寂,却能促成众生的亡去,它如此闲散,我的心却被它绊羁,它能助人,却令我怀有恶意。上帝啊,如何让财产来自那张美丽的脸,到如今我这丑脸长得正相反,没有的东西要给人,会是多么难。我的好日子被他夺走,如果你不发慈悲,他就会像那太阳,自己不热,却让世界滚烫。
  
  他曾与一位叫佩里尼的年轻人同居了10多年。“他的羽翼把我轻轻托起,令死亡也变得甘美。”艺术家这么描述他对佩里尼的爱。米开朗基罗晚年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勃拉琪的年轻人,但勃拉琪两年后不幸去世。艺术家悲痛欲绝,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勃拉琪的墓碑上刻下了悼念的文字,其中有以下的诗句:“我卑微的尘躯不再享有你的迷人的脸庞与美丽的双眼,但任何力量都抹不掉你我共枕相拥时两个灵魂融为一体时所迸发的火焰。”
  
  米开朗基罗的日记、信件和诗歌中不断透出他对年轻男子的爱慕,这些文字在他死后许多年都受到压制。他写给卡瓦列里的许多情诗在出版时,出版商把其中对男性的称谓改成了女性。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以近90岁高龄在罗马去世,在他的床边为他送行的有他的情人托马索·卡瓦列里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6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雷不是译的“弥盖朗琪罗”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我绝不会造成不可几及的英雄范型。我恨那懦怯的理想主义!它只教人不去注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底弱点。我们当和太容易被梦想与甘言所欺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只是懦怯的表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序》

2006-12/200612261840341284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6 18:40: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阿波利奈尔在2006-12-26 18:33:00的发言:

傅雷不是译的“弥盖朗琪罗”么?

译名不同,现在都叫“米开朗基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现在较统一的译法是“米开朗琪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种都常见,但“米开朗基罗”见得最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10:5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